內容簡介
該書對梁漱溟、馬一浮、熊十力的教育思想進行哲學分析,在深入剖析他們思想中與教育相關的哲學概念與哲學命題的基礎上,從中提煉出每個人的教育思想的要義,比較他們教育思想及實踐之異同,並從整體上闡釋此文化共同體對傳統儒家教育思想及中華人文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揭示其教育思想的深遠影響以及對當代教育的啟示。
作品目錄
|
| |
第一節 晚清教育改革與科舉制的廢除 第二節 民國新學制與傳統儒學的困境 第三節 “學”的重建與“教”的實踐 | 第一節 梁漱溟的求學經歷與早年思想歷程 第二節 梁漱溟的教育理念 第三節 梁漱溟的教育實踐 |
| |
第一節 馬一浮的求學與治學 第二節 馬一浮的六藝之學與國學教育 第三節 復性書院的開辦與講學活動 | 第一節 熊十力的求學與治學經歷 第二節 熊十力的教育思想 第三節 熊十力的教育實踐 |
| |
第一節 三先生教育思想的異同 第二節 中西比較視野中的三先生教育思想 第三節 三先生的弟子群體與深遠影響 第四節 三先生教育思想與實踐的現代啟示 | |
創作背景
劉莉莎在早年師門一次讀書會上,閱讀了熊十力的《
復性書院開講示諸生》,首次接觸現代新儒家的文字令其產生感發,由此開始主動地進行了大量的閱讀,體會儒家哲學的意味。後來她想做教育思想方面的研究,想對當代生命教育、國學教育、哲學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做一些理論上的反思和探索,遂從教育的角度來研究現代新儒家第一代代表人物梁漱溟、馬一浮、熊十力等,並將之作為博士論文題目。其博士論文《梁漱溟、馬一浮、熊十力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入選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的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並順利出版。
作品鑑賞
其一,在研究對象上,該書選取梁漱溟、馬一浮、熊十力三位先生,對其教育思想與實踐進行綜合性的研究。三先生是現代中國具有聖賢氣象的三大學者,是現代儒學思潮的代表人物。20世紀20至40年代,在知識界、教育界全盤西化的背景下,三先生及其弟子以弘揚中國文化為志業,形成了一個“文化共同體”。他們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意識和時代擔當精神,為賦予儒學新的生命力、重建中華人文精神而努力。這一共同體內部,也保留了中國傳統人文教育的特徵。在師生、師友關係中,個體所獲得的,不僅是知識、學問,更多的是智慧、德行、友情。因此,對於這樣一個在教育理論和實踐上都有突出特色的共同體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二,在研究視角上,該書立足於哲學與文化的視角,史論結合,作者按照哲學、教育、實踐的思路,闡明了梁漱溟、馬一浮、熊十力三位先生哲學思想與教育理念之間的內在關聯,以及他們的教育實踐,是如何在社會底層落實他們的文化理想的。
其三,在學術觀點上,該書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梁漱溟重視人心與道德,注重理性的涵養與情志的薰陶;馬一浮的性德思想,視復性為知與行的統一,側重儒家六藝與國學;熊十力提出“反識本心”“明示本體”等命題,其重點在於對本心的主動引發與開創,激發出剛健、創造的精神生命。此即三位先生各自教育思想的基本宗旨。梁漱溟的全社會教育與鄉村建設、馬一浮的“六藝之教”與書院教育、熊十力的哲學創新與大學教育展現了三種教育實踐的進路,各有側重,各有精義。這三種不同模式,體現了現代新儒家教育思想的豐富性和教育實踐的多樣性。
其四,在現實意義上,該書發掘了現代新儒家教育思想與實踐的當代價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工業與科技的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然而中國的教育在人文精神的培養方面稍顯薄弱。現代新儒家的教育思想中不僅繼承了古典儒家教育的理念,借鑑了西方文化精神,同時也與時俱進、自我更新。他們整體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案,可作為當代教育重要的思想資源;他們關於人文教育的核心理念,可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全人”教育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經驗;最後,在專業教育上,可成為哲學、思想史、國學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的參考。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梁漱溟、馬一浮、熊十力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原型為劉莉莎的博士論文,該論文獲2019年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立項。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劉莉莎,女,1989年11月生。本科及碩士、博士研究生均就讀於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現為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學術專長:中國哲學、儒家哲學、現代新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