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梁慧(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梁慧,女,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哲學博士,以色列巴伊蘭大學聖經系博士後。2008年入選浙江省“錢江人才計畫”,2009年入選浙大學術帶頭人後備人才(“新星”計畫),2011年認定為浙大首批求是青年學者。主要擔任“聖經批評與詮釋專題研究”、“聖經智慧文獻解讀”、“聖經與文學”等博碩、本科通識核心、大類課程。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以色列阿爾布萊特考古研究所等擔任過短期訪問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慧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希伯來聖經研究、漢語聖經詮釋學、聖經批評與詮釋
主講課程,教學與課程,主要貢獻,研究與成果,學術兼職,

主講課程

1、“聖經智慧文學解讀”(雙語課程)。
2、“網路文學研究”。
3、文學概論。

教學與課程

文學理論與批評、西方文論、網路文學研究、聖經與文學、聖經智慧文學解讀等
西方聖經批評史、西方詮釋學專題研究、希伯來語聖經專題研究、聖經批評理論原著選讀、聖經批評與詮釋專題研究、專業外語(文學)等

主要貢獻

代表論著
1、《吳雷川的新約聖經詮釋研究》(專著,香港,2006)。
2、《智慧: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希伯來聖經智慧文獻研究》(專著,香港,2006)。
3、《“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 德希達的解構理論與傳道者的“語言辯證法”》(論文,《浙江大學學報》,2006第6期)。
4、《中國現代的基督徒是如何讀聖經的?——以吳雷川與趙紫宸處理〈聖經〉的原則與方法為例》(論文,《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3期)。
5、《施特勞斯和“兩城之爭”》(論文,《浙江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承擔課題
1、“舊約聖經智慧文獻研究”,浙江省教育廳留學回國人員科研課題,205000—G50375,2004年,獨立承擔。
2、“希伯來典章研究”,浙江大學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基督教與跨文化研究”課題,獨立承擔,2005-2006。
3、“智慧: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希伯來聖經智慧文學研究”,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06年研究課題(06N24),2006-2007年。

研究與成果

〈康德關於人的本質述評〉,《杭州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頁47-52;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外國哲學和哲學史》卷,1995年第8期,頁50-55。
〈眼淚象徵永恆:論女詩人奈麗·薩克斯〉,《杭州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頁101-109;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卷,1996年第7期,頁72- 80。
〈斐洛的上帝觀述評〉(署名:文心),《杭州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頁30-36。
〈試論馬爾庫塞“批判的文化藝術理論”〉,《外國文學評論》1997年第2期,頁14-22;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卷,1997年第6期,頁12-20。
〈貢布里希:文化史的尋求者〉,《中國出版》1998年第12期,頁50-55。
〈康德審美中介學說及其理論效應〉,《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頁163-168。
〈《約伯記》的戈地亞斯難結——關於“耶和華的回答”的神學解讀〉,《基督宗教研究》第5輯,卓新平、許志偉主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頁199-217。
〈美好生活的道路何在?——施特勞斯關於“耶路撒冷和雅典”之命題的思考〉,《維真學刊》2003年第1期。
〈中國現代的基督徒是如何讀聖經的?——以吳雷川與趙紫宸處理〈聖經〉的原則與方法為例〉,《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3期,頁78-85;全文載於《文本實踐與身份辨識:中國基督徒知識分子的中文著述(1583-1949)》,李熾昌主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頁312-325;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宗教》卷,2006年第1期,頁105-110。
〈施特勞斯和“兩城之爭”〉,《浙江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頁138-144。
〈“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 德希達的解構理論與傳道者的“語言辯證法” 〉,《浙江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頁145-153;全文收錄於《基督教學術》第6輯,張慶熊、徐以驊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從通常以為的上帝中拯救出來!”——拉加茨的《上帝國的信息》述評〉,《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2007年7月(第27卷),頁285-294。
“Interpreting the Lord’s Prayer from a Confucian-Christian Perspective:Wu Leichuan’s Practice and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Biblical Hermeneutics,” inReading Christian Scriptures in China,ed. by Chloe Starr (London: T&T Clark, 2008), 118-133.
〈孟子的“以意逆志”讀經法與聖經釋義學:探討吳雷川的聖經解釋策略〉,《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2009年7月(第31卷),頁153-175。
〈中國現代基督徒知識分子是如何讀《聖經》的?——以吳雷川與趙紫宸處理《聖經》的原則與方法為例〉,載於《漢語基督教經學芻議》,林子淳編,香港道風書社2010年,頁341-355。
主編《基督教思想評論》第12期“聖經跨文化解讀”專題,並發表〈主題編者語〉、〈試論儒家基督徒吳雷川對新約“主禱文”的解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1年,頁1-3,48-64。
〈“故事因於世,而備適於事”——吳雷川是如何看待和處理儒家傳統和基督教傳統〉,載於《基督教思想評論》第13期,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1年8月,頁221-231。
〈從中國經學傳統出發詮釋《聖經》:吳雷川解讀《聖經》的立場和方法〉,《世界宗教研究》2013 年第 2 期,頁118-126。
“How Do Modern Chinese Christian Intellectuals Read the Bible?: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esof Wu Leichuan and Zhao Zichen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bl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no-Western Studies4(June 2013): 47-57. (Nordic Forum of Sino-Western Studies, Helsinki, Finland.)
〈孟子的經典詮釋方法與聖經釋義學:以民國儒家基督徒吳雷川的聖經解讀策略為例〉,《基督教思想評論》2016 年第 1 期,頁542-559。
〈吳雷川的跨文化詮釋〉,載於《基督教中國化神學思想建設研討會論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頁19-36。

學術兼職

中國宗教學會理事、“國際華裔聖經學術會議”第三屆、第四屆會議籌委、《聖經圖書館》叢書主編、《基督教思想評論》、《聖經文學研究》等期刊學術委員、“第二軸心時代文叢”、“希伯來聖經教科書”等叢書編委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