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之舜 1920年5月19日誕生於廣東省佛山市.中山大學教授.專門在機率統計領域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之舜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省佛山市
- 出生日期:1920年5月19日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數學天文系
- 主要成就:機率統計
個人簡介,數學興趣,大學歲月,回到祖國,晚年生活,工作情況,機率統計研究,全國第一個統計數學專業,理論認識,人物貢獻,人物評價,
個人簡介
數學興趣
梁之舜,1920年5月生於廣東省佛山市.其父梁有天(1966年去世)原是一綢布店店員,後與別人合資經營綢布店.梁之舜少年時期家庭經濟不算富裕,但他的父親為了使兒子能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還是把他送到當地收費昂貴的華英中學讀書.
中學期間,梁之舜受到數學老師的影響, 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初步顯露出他的數學才能.
大學歲月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梁之舜一邊讀書,準備中學畢業後投考大學,一邊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中學畢業後因患肺病在家休養.後來由於佛山、廣州相繼淪陷,梁之舜飽嘗國破家亡、顛沛流離之苦,於1940年隻身逃出淪陷區到達廣西.當時中山大學幾經搬遷後又返回粵北坪石.1941年梁之舜報考中山大學.他帶病參加入學考試.第三天考數學時喉嚨血管破裂吐血不止,他堅持考完試,最終被錄取到中山大學數學天文系.那時他身體十分虛弱,為了堅持學習,他開始注意通過體育鍛鍊來增強體質.這一良好習慣使他終生受益,並且一直保持到現在.
回到祖國
在中山大學學習期間,生活和學習條件都很艱苦,但在業務上卻有幸得到黃際遇、胡金昌、胡世華、葉述武等名師的教導而打下紮實的基礎.
1945年夏,梁之舜從中山大學數學天文系畢業,在佛山華英中學任教一年後回母校任助教.1948年9月赴法國留學.1950年在巴黎大學統計學院畢業後繼續在巴黎大學修習機率論一年.梁之舜在巴黎留學期間不忘祖國的進步和前途,在吳新謀、關肇直和費子衡等人的影響下,積極參加當地一些愛國留學生和華僑組織的活動.1951年9月,他回國在廣州中山大學數學系任副教授.五年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提升為教授.
晚年生活
若干年前,當人們清晨到中山大學北校門外珠江河畔運動或散步時,常常可以看到梁之舜在珠江河上瀟灑自如的泳姿.如今,他雖已年過七旬,但除了按季節調整利用跑步、做操、打太極拳或做氣功進行鍛鍊外,還堅持在室外游泳池冬泳.他積極參加校、系運動會和歌詠比賽等文體活動.此外,梁之舜在學習外語方面也有很好的天賦和豐富的經驗.數十年不間斷的學習使他能熟練運用英、法、俄三種語言,這種能力使他在國際交往和科學研究工作中得益匪淺.
梁之舜在人生的旅途中已走過了71年的路程,但他還在繼續學習、探索、奮鬥和歌唱;他的身上仍然迸發出年輕人的活力和氣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激勵他永遠前進!
工作情況
機率統計研究
50年代初,我國專門在機率統計領域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的人很少.梁之舜回國後即在中山大學開出數理統計課.隨後,為了配合當時國內經濟文化建設和剛剛開始的隨機過程理論的學習和研究,他翻譯了蘇聯數學家雅格龍()的“平穩隨機函式導論”(譯文於1956年發表在《數學進展》第2卷第1期).1956年的國家科學規劃把機率統計列為重點發展學科.為了培養這方面的專門人才,國家從國內幾所大學抽調集中了一些教師和學生在北京大學舉辦“機率論進修班”,同時又由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聘請外國專家來華講學.梁之舜應召到北京參加這一戰略性工作並具體擔任蘇聯、波蘭專家的俄文翻譯.1958到1960年梁又被派往蘇聯,先後在列寧格勒大學和莫斯科大學進修.在蘇聯期間,他主要跟隨著名數學家鄧肯()學習和研究馬爾可夫過程理論,寫出了“關於條件馬爾可夫過程”、“在鄧肯變換下強馬爾可夫性的不變性”和“一類過份隨機變數的積分表示”等三篇學術論文,這些文章分別發表在蘇聯的《西伯利亞數學雜誌》、《機率論及其套用》和《莫斯科大學學報》上.
全國第一個統計數學專業
1960年,梁之舜從蘇聯回到中山大學.同年,教育部決定在中山大學建立全國第一個統計數學專業(後因專業調整撤消)並招收學生.1961年起,梁之舜和鄭曾同接連招收了兩屆人數較多的機率論專業研究生,重點研究馬爾可夫過程和極限理論.隨後教育部又決定在中山大學成立機率統計研究室.這樣一來,在中山大學就以鄭曾同和梁之舜為帶頭人形成了我國南方的一個機率統計研究和教學中心.同時,由梁之舜領導和組織、有研究生和年輕教師參加的馬爾可夫過程討論班,和北方的南開大學相呼應,成為國內研究馬爾可夫過程的中心之一.
理論認識
梁之舜認為,機率統計是一門直接來源於實際套用,但理論性又很強的學科.若理論不聯繫實際將失去它存在的意義.反過來,若套用不從理論上提高則不可能深入和有效.隨著套用的深入和套用層次的提高,必須注意學科發展的新動向,不斷引入和掌握新的數學工具.基於這一認識,他一貫注意理論和套用的相互促進和結合.從50年代末開始,在理論方面除了以上提到的馬爾可夫過程外,隨著形勢的發展和需要,他還先後研究過隨機點過程、隨機分析和機率結構理論.梁之舜和他的同事、學生在這些分支做了不少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和有特色的工作,其中他親自參與的主要工作有論文“隨機點過程的物理背景和數學模型”,“隨機點過程的重要分支及其發展概況”,“隨機測度與點過程的收斂”,“Delphic半群與隨機點過程”,“隨機分析的若干問題”,“Hun-garian semigroups,the arithmetic of generalized renewal se-quences and semi-Ρ-functions”(匈牙利半群,廣義更新序列和半Ρ函式的算術性質),合作者有鄧永錄、戴永隆、黃之瑞等.合作的譯著和專著有《隨機點過程》、《隨機點過程及其套用》,後者是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資助出版項目.在套用方面,他先後從事過信息傳輸、水庫調度、石油地震勘探、優選法和統籌法的套用推廣工作.最近,梁之舜通過調查研究認為,機率統計在神經生理學的研究中有廣泛的套用前景.儘管他年事已高,但還是毅然轉向到神經電生理的數學理論與腦科學的研究,並培養了第一位這方向的博士.1990年12月,梁之舜獲得國家教委頒發的“從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績顯著榮譽證明”,這是對他四十年辛勤勞動的高度評價.
人物貢獻
梁之舜1960年從蘇聯回國後,先後擔任中山大學數學系(一度是數學力學系)的副主任、主任,1984年退居二線後仍任機率統計研究室主任.他數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地奮鬥在科研和教學工作第一線.
梁之舜既是位治學嚴謹的科學家,又是位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好教師.特別應提到的是他能急國家所需,為我國機率統計隊伍的成長和壯大付出了許多心血和精力,作出了貢獻;多年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研究生.早在1961年,他就招收了中山大學首批機率論專業研究生,這些學生現在已經成為教學科研的骨幹力量.1978年撥亂反正後,他又和其他教師一道培養了數量眾多的碩士研究生.1981年梁之舜成為我國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導師,同時在中山大學建立了機率統計專業的博士點.他在幾位教師的配合下培養了多屆博士研究生,其中七人已取得博士學位,一人在1986年獲得英國的 Davidson獎.
梁之舜連續三屆擔任中國數學會機率統計分會的副理事長,從1962到1989年他還是廣東省數學會理事長.在學會活動中,他十分重視科學知識,特別是數學知識的普及工作.他親力親為,每年都對大學本科學生和中學師生作多次科普性的學術報告或講座.他和別人合寫了帶有科普性質的著作《機率統計入門》和《數學古今縱橫談》,還在《廣東教育》等雜誌報章上發表了“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活化右腦和數學思維”等十多篇科普文章.這一切對廣東省的數學教育和人才培養起了很好的作用.
人物評價
樂觀豁達
梁之舜性格開朗,豁達樂觀.業餘愛好文學和音樂,十分注重體育鍛鍊.他把唱歌看作是一種自我檢查身體的有效方法.他說:“如果我唱歌時聲音洪亮,呼吸順暢,自己感到滿意,那就證明我的身體處於正常狀態中.”他還認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身體鍛鍊和思維訓練能相互促進.因而他十分注意通過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達到增強體質和提高思維能力的目的.即使在十年浩劫被“下放勞動”和“隔離審查”期間,他也不會整天愁眉苦臉,他繼續唱歌並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機會鍛鍊身體.因為他堅信真理一定會戰勝謬誤,“冬天過後就是春天”,自己的問題總會搞清楚,搞清楚後還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