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元參湯

桔梗元參湯

清朝名醫黃元御在《四聖心源》中治療鼻炎的方子。出自黃元御的《四聖心源》卷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桔梗元參湯
  • 出處:《四聖心源》
  • 發明:清朝名醫黃元御
  • 功效:治療鼻炎
桔梗元參湯,鼻病根原,對應藥方,桔梗元參湯解,

桔梗元參湯

成分為桔梗(9克)、元參(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薑(9克)。

鼻病根原

黃元御在《四聖心源》卷八中將鼻病根原解釋為下:
鼻病者,手太陰之不清也。肺竅於鼻,司衛氣而主降斂。宗氣在胸,衛陽之本,貫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竅者也。肺降而宗氣清肅而鼻通,肺逆則宗氣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氣之熏蒸也。肺中清氣,氤氳如霧,霧氣飄灑,化為雨露,而輸膀胱,則痰涕不生。肺金不清,霧氣瘀濁,不能化水,則凝郁於胸膈而痰生,熏蒸於鼻竅而涕化。痰涕之作,皆由於辛金之不降也。
肺金生水而主皮毛,肺氣內降,則通達於膀胱,肺氣外行,則熏澤於皮毛。外感風寒而皮毛閉秘,臟腑郁遏,內不能降,外不能泄,蓄積莫容,則逆行於鼻竅。鼻竅窄狹,行之不及,故衝激而為嚏噴。肺氣熏騰,淫蒸鼻竅,是以清涕流溢,涓涓而下也。
肺氣初逆,則涕清,遲而肺氣堙郁,清化為濁,則滯塞而膠黏。遲而濁郁陳腐,白化為黃,則臭敗而穢惡。久而不愈,色味如膿,謂之鼻癰,皆肺氣逆行之所致也。其中氣不運,肺金壅滿,即不感風寒而濁涕時下,是謂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素問》語。)肺氣之郁,總由土濕而胃逆,胃逆則濁氣填塞,肺無降路故也。

對應藥方

桔梗元參湯:治肺氣鬱升,鼻塞涕多者。用法:煎半杯,熱服。
五味石膏湯:治肺熱鼻塞,濁涕粘黃者。用法:煎半杯,熱服;胃寒,加乾薑。成分:五味(一錢)、石膏(三錢)、杏仁(三錢)、半夏(三錢)、元參(三錢)、茯苓(三錢)、桔梗(三錢)、生薑(三錢)。
黃芩貝母湯:治鼻孔發熱生瘡者。用法:煎半杯,熱服。成分:黃芩(三錢)、柴胡(三錢)、芍藥(三錢)、元參(三錢)、桔梗(三錢)、杏仁(三錢)、五味(一錢)、貝母(三錢,去心)。
苓澤姜蘇湯:治鼻塞聲重,語言不清者。用法:煎半杯,熱服。成分:茯苓(三錢)、澤瀉(三錢)、生薑(三錢)、杏仁(三錢)、甘草(二錢)、橘皮(三錢)、紫蘇葉(三錢)。

桔梗元參湯解

該方子屬於食療範圍,裡面多半的藥都是食物。其中桔梗是升的,開肺氣、解毒排膿;元參是升的,潤燥解毒;杏仁是降的,降肺金之氣;橘皮入氣分,清理肺氣,化痰降逆;半夏是降的,和胃降逆;茯苓是升的,去除水濕,助脾氣之升;甘草是補脾胃的,坐鎮中州;生薑是散寒的,可以散在外表之寒。黃元御認為是人體內的氣機升降圓圈轉得不太靈光了,導致上面的氣機堵在那裡,所以會出鼻塞等症狀。中醫以前也說過:九竅不和,皆屬脾胃。(本段摘自羅大倫神醫這樣看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