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紫紋羽病

桑紫紋羽病

桑紫紋羽病是由桑卷擔子菌引起的、發生在的病害。病根初為黃褐色,後變黑褐色,嚴重時皮層腐爛變黑,在被害根表面可見紫褐色絲縷狀菌絲,菌絲糾結成根狀菌索,菌索縱橫交錯呈網狀,索內菌絲呈“H”狀連結,根部布滿菌素,後期樹幹基部及附近地面形成一層紫紅色絨狀菌膜。桑根染病,枝葉生長緩慢,細小,葉色發黃,下部葉提早脫落,枝梢先端或細小枝枯死,最後整株死亡。

桑紫紋羽病在中國分布於四川、廣西、重慶、浙江、山東、河北、廣東、安徽、江蘇和台灣等蠶區;該病曾在日本桑園大暴發。在育苗區,一般造成桑苗損失率達20—30%,嚴重的苗圃桑苗損失率達80%以上。該病從發病到枯死,桑苗和幼齡桑樹只需數月,成林桑一般2—3年後死亡,喬木桑經多年後枯死。

桑紫紋羽病的防治方法,只用單純的某種方法進行防治很難起到徹底殺滅的效果。必須以農業防治為主,物理生物防治為輔,化學防治進行重點防治才能防止桑紫紋羽病的發生與蔓延。

(概述圖註:1.健根;2.病根;3.病根放大;4.病原菌菌索;5.擔子及擔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桑紫紋羽病
  • 別名:霉根、泥龍、爛蒲頭
  • 病原桑卷擔子菌
  • 為害作物:桑
  • 為害部位:根部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分布範圍,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桑紫紋羽病病原為桑卷擔子菌(學名: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屬擔子菌亞門真菌。菌絲有兩種:一種是營養菌絲,侵入皮層;另一種是生殖菌絲,寄附於根表面。營養菌絲黃褐色,粗細不一。生殖菌絲紫褐色,老熟菌絲節間內有空胞,菌絲糾結成根狀菌素。菌索呈不規則網狀,外松內緊,後期發育成不規則形苗絲塊。腐朽根部產生半球形菌核,菌核外部紫紅色,中層黃褐色,內部灰白色,存活數年。樹幹基部的紫紅色菌膜,即病原菌子實體,其外層著生擔子。擔子圓筒形,無色,向一方彎曲,具3個隔膜,大小(25—40)微米×(6—7)微米,每個細胞上生一擔孢子梗,上生擔孢子。擔孢子長卵形,無色單胞,大小(16—19.5)微米×(6—6.4)微米。

為害症狀

  • 地下部分症狀
紫紋羽病菌在土壤適宜環境生長出新菌絲,首先侵入桑樹幼根,再逐步侵入側根、主根等成熟根系。病菌侵入時,在表皮細胞接合部裂開處而侵入皮層,侵入初期,在pH值6.0左右起活性酶作用,隨著組織酸化,pH值3.0左右活性酶起助長侵入的作用,患病桑根著生紫褐色菌絲或菌絲束,細根多呈軟腐狀,地面附近形成子實體的菌絲膜。
  • 地上部分症狀
病株地上部分表現近似缺肥、缺水症狀,生長緩慢,病株衰弱,枝細葉小,葉色發黃,下部葉先脫落,枝梢停止生長,芽葉枯萎而整株死亡。發病嚴重的桑園可造成成片的桑樹死亡,一般桑苗栽植感病後,2—3年顯著減產,4—5年大多枯死。

分布範圍

桑紫紋羽病在中國分布於四川、廣西、重慶、浙江、山東、河北、廣東、安徽、江蘇和台灣等蠶區。此外,日本也有該病分布。

侵染循環

桑紫紋羽病病原菌屬土棲類病原菌,病菌以菌索和菌核在病根和土中越冬越夏,通過苗木調運或帶菌土壤傳播蔓延。帶菌土壤種植的桑苗、桑樹以及其他寄主植物均可感染髮病。在生產中帶病桑苗人為調運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病原菌隨帶菌土壤進人無病土內,如果無適當的寄主,便以有機物營腐生生活而長期存在,當桑苗的根系接觸到病原菌,菌絲即在寄主植物的幼根表皮細胞周圍聚集,並從木栓組織或皮孔中侵入。

流行規律

土壤中桑紫紋羽病病原菌多,則桑苗發病嚴重,反之則發病輕。黏土中的桑苗發病率比在小粉土中的高10%。在土壤含水量為40—60%的偏酸性土壤和沙壤土的桑園中發病較多。病原菌在地溫10℃以上均可侵入根系,隨著地溫的升高,傳染力相應增強,在地溫25—26℃時,對桑苗致病力強,發病率高,枯死株多。大田苗圃中的桑苗於4月開始感病,6—8月為發病高峰。桑樹過度採伐影響桑樹的同化作用,貯藏養分減少,樹勢衰弱,會提高病原菌的致病率。
桑苗開始發病往往是零星發生。如果不注意防治,該病原菌將隨桑園耕作、除草、灌溉等傳播到無病土中,使病區逐漸擴大。長期連作培苗的田塊,土壤帶菌量逐年積累,連作年限越長,苗木發病越嚴重。該病原菌可在有機物上繁殖傳播,土壤中施入未腐熟的有機物越多,發病越嚴重,反之則發病輕。桑園間作易感病的作物如甘薯、馬鈴薯、花生等有利於該病原菌擴展,加速桑樹感染髮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選擇無病苗地:選用以前栽種過水稻或其它禾本科作物的土地播種,播種前檢查土壤中有無病菌,對土壤進行嚴格消毒。檢查方法是:用條徑1—1.5厘米粗的新鮮桑枝,剪成33厘米左右長短,幾根紮成一束,每隔一定距離插入土中深度16.5厘米,經50—60天,拔出檢查有無紫紅色菌絲。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顯微鏡觀察土壤中是否有紅色菌絲。
  • 選用無病苗本:挖苗和栽桑前可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5℃溫水或0.3%漂白粉液浸根處理30分鐘,以殺滅侵入根部組織中的病原菌。
  • 深翻土壤,改土培肥:病原菌大多分布地10—25厘米的土層,每年在桑樹夏伐後,冬季冬耕時,對桑園深耕深翻,深翻在25厘米以上,使病原菌暴露於空氣中,使其被高溫殺死或凍死,降低危害。
  • 選用抗性強的砧木進行嫁接:選用親和力高、抗病性強的桑樹品種作為砧木與優質高產的桑品種的接穗進行嫁接,既可增強樹勢,也能間接減輕發病。
  • 合理間作輪作:對發病輕的桑園,在夏伐後和秋季落葉後可間作成熟快、生產期短的葉類蔬菜,如菠菜、小白菜等,可以誘集病原菌;發病嚴重的桑園及苗圃,應先徹底挖除病株拾淨病根後,改種水稻、玉米、小麥等禾本科作物,經4—5年後再培苗栽桑,降低病原密度。

化學防治

  • 石灰:石灰經濟實惠,來源廣泛,使用方便,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殺菌劑。苗地經反覆犁耙曬土後,每畝用150千克的石灰均勻撒布翻耕再進行播種,防治效果可達70%左右。
  • 80%二溴氯丙烷乳劑或氨水發現感染桑紫紋羽病的桑園,每畝可挖1個深為約16.7厘米的土穴,施5毫升80%二溴丙烷乳劑,施好後覆土壓實,也可用氨水在溝內每畝施100—150千克。
  • 多菌靈:在感病桑園裡,每畝用50%多菌靈0.5千克,拌土撒布後,翻入土中,有很好的效果。
  • 阿維菌素:在桑樹秋季封園時,用濃度為1.8%(1000—1500倍液),用量10克/平方米的阿維菌素對感病的桑樹進行灌根處理,結合地膜覆蓋熏蒸,一畝桑園用阿維菌素達到6千克時,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