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白紋羽網病的病症是病根上有根狀菌束纏繞,初白色,後變為灰褐色,病根腐朽,剝開皮層後,可見菌絲體集結成扇狀,緊貼木質部,並形成菌核。病樹逐漸衰弱,終致枯死。山西、江蘇、廣東、四川均有發生。
基本介紹
- 別稱:桑樹白紋羽網病
- 多發群體:桑樹
- 傳播途徑:寄生、腐生
- 病原:Rosellinia necatrix
病原,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病原
Rosellinia necatrix (Hart.)Berl.稱褐座堅殼,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寄生在桑樹主幹表面的菌絲膜系由很多菌絲縱橫交叉形成的,菌絲膜內部的菌絲是薄壁菌絲,直徑2um,也有小於1um的。其外部的菌絲是厚壁菌絲,直徑4um,絲隔37—65um處有一節膜,生出犁形膨脹胞,是該菌重要特徵。犁形胞直徑7—8um,常形成厚垣孢子,進行繁殖。病菌的菌絲束從根的內部組織侵入後,使木栓層與木質部分離。皮層完全腐爛後,木質部產生塊狀不定形黑褐色菌核,大小1×0.5(mm)。該菌
在莖基處長出分枝的孢子梗,一個主枝上生出15—20個分枝,端部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橢圓形至長卵圓形,單胞或2—3胞,大小7.25×2.50(um)。病樹全部腐朽,營養菌絲髮育衰退後進入有性態。子囊殼產生於根表孢子梗絲中,球形,基生短柄,外壁黑色,內壁無色,內含子囊及側絲。囊圓筒形,有細長的梗,大小200—300×5—47(um),子囊頂部具一橢圓形小塊,子囊內具子囊孢子8個。子囊孢子長梭形,兩端尖,黑褐色,大小40×7(u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根狀菌索、菌核在土壤中寄生或腐生進行越冬。病菌與桑根接觸即傳染,該菌多在土表1—l0cm之間。病菌生長適溫25℃,土壤濕度60%—80%,菌絲生長快。該病常年發生,5—8月蔓延很快。丘陵山區新建桑園易發病。
防治方法
參見桑紫紋羽病。
防治農藥:甲醛、甲基硫菌靈、多菌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