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紫紋羽病

桔梗紫紋羽病

桔梗紫紋羽病是由桑卷擔子菌引起的、發生在桔梗的病害。為害根部,先由鬚根開始發病,再延至主根;病部初呈黃白色,可看到白色菌索,後變為紫褐色,病根由外向內腐爛,外表菌索交織成菌絲膜,破裂時流出糜渣。地上病株自下而上逐漸發黃枯萎,最後死亡。

桔梗紫紋羽病發病時,一般會先出現中心病株,後向四周擴散;土壤積水或酸性、沙礫土質的田園易發病;連作地發病重。

桔梗紫紋羽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實行輪作,增施磷鉀肥,使幼苗健壯,增強其抗病力;在播種或移栽前進行土壤消毒;發病初期,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並消毒;還可以根據病情進行噴施或灌根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桔梗紫紋羽病
  • 病原:桑卷擔子菌
  • 為害作物:桔梗
  • 為害部位:根部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桔梗紫紋羽病病原為桑卷擔子菌(學名:Helicobasidium mompa),屬擔子菌亞門真菌。菌絲有兩種:一種是營養菌絲,侵入皮層;另一種是生殖菌絲,寄附於根表面。營養菌絲黃褐色,粗細不一。生殖菌絲紫褐色,老熟菌絲節間內有空胞,菌絲糾結成根狀菌索。菌索呈不規則網狀,外松內緊,後期發育成不規則形菌絲塊。腐朽的根部產生半球形菌核,菌核外部紫紅色,中層黃褐色,內部灰白色,存活數年。染病基部的紫紅色菌膜,即病原菌子實體,其外層著生擔子。擔子圓簡形,無色,向一方彎曲,有隔膜3個,大小為(25—40)微米×(6—7)微米,每個細胞上生一擔孢子梗,上生擔孢子。擔孢子,長卵形,無色單胞,大小為(16—19.5)微米×(6—6.4)微米。

為害症狀

桔梗紫紋羽病主要為害桔梗根部。病菌先從幼嫩鬚根系侵入,後擴展到主根上。受害病根表麵皮變紅,後漸變為紅褐色或紫褐色。根部密布網狀紅褐色菌索(俗稱紅筋網),後期形成綠豆大小的紫褐色瘤,最後根部剩下空殼。病株地上部分自下而上逐漸發黃枯萎,最後死亡。

侵染循環

病菌以菌絲和菌核在染病的根部和土壤中越冬或越夏。病菌主要借病根接觸、水流、農具傳播,很少由擔孢子飛散傳播。帶病種苗是該病原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

流行規律

桔梗紫紋羽病發病時,先出現中心病株,後向四周擴散。此外,土壤積水或酸性、沙礫土質的田園易發病;連作地發病重。該病危害時間以9月中旬最為嚴重,10月底根完全爛掉。

防治方法

  1. 禾本科作物輪作2—3年,提倡水旱輪作,以此降低土壤帶菌量,減輕發病或不發病。
  2. 增施磷鉀肥,使幼苗健壯,增強其抗病力。雨季多雨時,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3. 在播種或移栽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千克/畝,或用木霉製劑10—15克/平方米製成藥土,全田均勻撒施。
  4. 發病初期,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同時,在病穴處澆注10%的石灰水進行消毒。
  5. 根據病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等藥劑進行噴施或灌根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