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紫紋羽病

茶樹紫紋羽病

茶樹紫紋羽病,是一種針對茶樹發作的真菌型病害。主要危害茶樹的根部及頸部,發病初期病部生有纖細的紫紅色菌絲。為害的真菌桑卷擔菌,屬於擔子菌亞門。該病害可以通過田間管理或藥劑噴灑等方式防治。

病害症狀,病原特徵,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病害症狀

發病初期病部生有纖細的紫紅色菌絲,後根部變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根表面產生紫褐色根狀菌索,其上有時可見紫紅色半球狀菌核或在根部或莖基部產生一層紫紅色絨狀物,表皮變黑或腐爛。發病輕的枝葉略呈黃綠色,發病重的全株乾枯而死。

病原特徵

桑卷擔菌(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 Jacz.),屬擔子菌亞門真菌。該菌1890年日本田中延次郎定名為H.mompa Tanaka,1909年爪哇雷西巴斯凱把屬名改為隔擔耳菌屬,1919年日本澤田謙吉發現該菌不形成球形的前擔子囊,又將其改回卷擔菌屬。1987年中國對該菌進行深入研究。該菌有兩種菌絲。侵入皮層的稱營養菌絲,寄生並附著在表面的稱為生殖菌絲。營養菌絲黃褐色,直徑5~10微米,粗細不一,生殖菌絲體為紫色。該菌在土壤中呈垂直分布,分布在5~25cm土層內,個別可深達1.5m,缺氧時發育不好,但可存活50多天。發育溫限8~35℃,適溫為27℃。土壤通氣性好、持水量60%~70%、pH5.2~6.4最適合該菌繁殖。

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束或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絲體在病殘組織中越冬,該菌在土中可存活3~5年。土壤中的菌核或菌索在條件適宜時,病菌長出營養菌絲,侵入新的寄主植物的幼根,後向主根或側根蔓延。病根表面形成的菌索擴展至樹幹基部形成菌膜狀的子實體,並產生擔子和擔孢子。擔孢子多在5~6月份產生。擔孢子萌發又產生菌絲,病菌通過灌溉水或雨水、農具使土壤中的菌核及殘存在病根里的菌絲與新寄生的根系接觸進行傳染。也可通過茶苗、桑苗、果樹苗木、薯塊及花生調運進行遠距離傳播。

發病條件

該病在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以及有機質含量高的茶園中發生較重。土壤過乾發病也重。7~8月雨水偏多,旬降雨量高於50mm,利於該病發生。此外前作為甘薯、花生、桑樹及果樹的茶園易發病。

防治方法

(1)新建茶園,最好選用無病地塊。
(2)選用無病苗木。注意剔除病苗,必要時苗木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根30分鐘。後再栽植。
(3)加強茶園管理。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改良土壤。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或積水。發現病株馬上挖除,連細根一起挖除,集中燒毀,並對病穴淋澆43%福馬林20~40倍液,後蓋土、鋪草覆蓋24小時,隔10天后再澆灌一次,也可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