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評
桑德林一般被認為是前東德地區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也是西方指揮大師中罕見的能容德國與俄羅斯音樂風格於一身的指揮大師。他的猶太身份既帶給了他極其敏感和細膩的指揮天賦,也給他帶來了背井離鄉的苦楚。他常年深耕於東德地區,為樂迷留下了大量獨具特色的唱片作品,卻也未獲得與之相符的名氣與聲望。直到20世紀80年代大師遊歷英美指揮,全世界的樂迷才開始認識這一位和藹低調的德國老人。現任柏林愛樂樂團音樂總監
西蒙·拉特爵士曾這樣打趣過:一般而言, 大樂團的常任指揮只有到60歲方顯崢嶸本色。沒錯,那些魔術般活到80多歲的老人們無一不是例證:
托斯卡尼尼、
阿巴多、
切利比達凱等指揮大師都是從花甲之年開始迎來指揮生涯的又一個巔峰的。
指揮生涯
桑德林生於原東普魯士的奧日什地區(現屬波蘭)的一個猶太人家庭。桑德林的父親經營著一家木材廠,母親是一名現代、開化的女性,為了幫助對音樂頗感興趣的桑德林圓夢,父母不僅從小為他請鋼琴教師,甚至在1928年舉家搬到柏林,因為桑德林在16歲這年已展現出音樂方面的傲人天賦。1931年沒有絲毫專業背景的桑德林在柏林市歌劇院得到了一個助理指揮的職位,在那段時期里,他曾在
富特文格勒和
埃里希·克萊伯手下擔任助手。指揮技藝大漲。
1935年,與政治並無瓜葛的桑德林因為其猶太人的出身和指揮家的身份引起納粹分子的關注,趁著他在阿爾卑斯山度假之機,當權者取消了他的國籍。而彼時,歐洲能夠容身避難的地方已經不多,在一位親戚的幫助下,桑德林於1936年移民前蘇聯,並在那裡度過了24年的時光。從1940年開始,桑德林開始擔任蘇聯指揮巨擘
穆拉文斯基的助手,與
列寧格勒愛樂樂團展開了數十年的合作,並與蕭士塔高維奇結下深厚友誼。
1960年起為新創立的前東
柏林交響樂團常任指揮,1964年後任
德勒斯登交響樂團指揮。1977年起辭去東柏林交響樂團之職後,桑德林開始巡遊世界、同世界頂級樂團合作演出。從日本到英國,從美國到北歐諸國,這位老者在與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樂隊的合作中,仍在不斷進取,名滿天下。
1990年,東西德合併,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桑德林被選出,為慶祝兩德合併的音樂會擔綱指揮,這不但是桑德林至高的榮譽,也是祖國在多年之後給予他的肯定。2002年5月19日,桑德林生日的前4個月,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場音樂會舉辦。當這位老者站在交響樂團正中的指揮台上,揮舞著指揮棒讓樂隊奏響樂曲時,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對樂譜仍是那樣敏感、飽含深情。
代表作品
桑德林的指揮,融合了德國風格的嚴謹與俄羅斯風格的浪漫,他指揮德累斯領樂團演繹的德奧從古典到浪漫的作品,有一種既厚重又充滿激情的韻味。他對
布拉姆斯、
西貝柳斯及一些俄國作曲家的演繹,都報以好評。他為後人留下的寶貴錄音(比如帶領柏林和德勒斯登兩個樂團錄下的勃拉姆斯全集,以及大量蕭士塔高維奇,拉赫瑪尼諾夫與馬勒的作品)更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其代表作為拉赫瑪尼諾夫第二交響曲,入選DG公司
大禾花。
另外,桑德林指揮前東柏林交響樂團的蕭士塔高維奇交響樂作品,風格典雅清新又不失凌厲氣勢,被視為戰後肖氏作品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