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丹康桑峰

在藏北高原眾多山峰中,桑丹康桑雪山較為著名,它是西藏二十五座最高的山峰之一,在宗教上被相應尊為二十五位仙境居士之一,山前的古道在民間傳頌為“藏漢間的金橋”,是通往內地的必經通道,舉世矚目的青藏公路就是修建在古道之上的。當地居民認為,法力無比的保護神居住在山中,如果能夠順利登頂,則表示得到了聖山的接納。依附於此山的神叫“夜叉崗布桑布”,是法力無邊的佛法保護神,周圍的眾多峰巒和湖泊都是她的侍從。被稱為“寶座上的國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桑丹康桑峰
  • 英文名稱:SAMDAINKANGSANG
  • 地理位置:念青唐古拉山脈中段
  • 主峰:6590米
桑丹康桑峰介紹,山峰概況,氣候,地理位置,山峰的難度和特點,難度及特點,山峰特點,進峰,進峰路線,走進山峰,峰內環境,成功出山和攀登歷史,出山提示,攀登歷史,

桑丹康桑峰介紹

山峰概況

桑丹康桑(SAMDAINKANGSANG),海拔6590米,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中段,東經91.5度,北緯30.9
度,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境內。
桑丹康桑峰桑丹康桑峰

氣候

該山雖受那木錯小氣候影響,但由於地處藏北,天氣較那木錯南部念青山脈要好,年降水
量406毫米,攀登時間相對充足。
桑丹康桑峰桑丹康桑峰
由大本營沿冰川向上,翻上東南山脊,沿山脊沖頂。
由於桑丹康桑峰坐落在藏北廣闊的羌塘上,地處大陸腹地,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屏障作用阻擋了西北的寒流和印度洋的暖流,基本屬於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同時,該山緊鄰有“天湖”之稱的納木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那木錯所形成的地區性小氣候對桑峰的天氣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由於地處藏北,天氣較那木錯南部的念青唐古拉脈要好,年降水量406毫米,攀登時間相對充足。該峰雖受納木錯湖泊小氣候環境影響,但由於地處藏北,天 氣較納木錯南部念青唐古拉山脈地區要好,適合攀登的時間相對比較充足。2000年北京大學登山隊攀登該峰時,7月份里好天氣周期持續時間比較長,進入8月份後,降水天數增多,雖無大規模的降水,但天氣變化呈整體變壞的大趨勢,好天氣、壞天氣周期性明顯。天氣變化的日規律性強,一般在下午3點以後會有小規模的降水,約一兩個小時後停止。
桑丹康桑峰桑丹康桑峰

地理位置

從南面看,桑丹康桑雪山形似寶座上的國王;從西面看,猶如銀獅躍空;從東面看,儼若晶塔;從北面
看,形同銀色幃帳。隨著季節的變換,山峰也呈現不同的色彩:夏日呈乳色,冬季呈銀色,春天秋天白而亮。山腳下的跋絨谷中的跋絨寺,是藏傳佛教噶舉四大派之一的跋絨噶舉主寺,每年都有不少信徒前來朝拜進香。青藏公路從此山前面通過,因而人們不難睹其尊容。桑丹康桑雪山,海拔6590米,地處念青唐古拉山脈中段,東經91.5度,北緯30.9度,位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境內。該山雖受那木錯小氣候影響,但由於地處藏北,天氣較那木錯南部念青山脈要好,年降水量406毫米,攀登時間相對充足。該峰雪質較松,某些地段雪深可沒至小腿,對體力有一定的要求。要注意大雪之後不宜立即上山,應待觀察雪面相對堅實後再行攀登,避免遇上流雪。桑丹康桑緊鄰青藏公路,距那曲鎮100公里,距當雄70公里,距拉薩約180公里。
桑丹康桑峰桑丹康桑峰

山峰的難度和特點

難度及特點

1.此山攀登路線明顯,坡度較緩,本營在5200米的高度,攀登高度為1500米,相對較短,這對攀登非 常有利,但也對高原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桑丹康桑峰桑丹康桑峰
2.翻上東南山脊的雪坡相對較陡,約30度,是此峰攀登的難點之一。
3.該峰雪質較松,某些地段雪深可沒至小腿,對體力有一定的要求。要注意大雪之後不宜立即上山,應待觀察雪面相對堅實後再行攀登,避免遇上流雪。
桑丹康桑緊鄰青藏公路,距那曲鎮100公里,距當雄70公里,距拉薩約180公里,在Nabuzha或Balindo建過渡營地,汽車可直接開到這裡。Nabuzha距青藏公路10公里車程,需1-2小時,交通便利,物資運輸和對外聯絡非常方便。由過渡營地集結氂牛,沿 Yugkyung Qu向上到冰川末端(5200米)建大本營,過渡營地到大本營3小時路程。

山峰特點

桑丹康桑峰東南山脊路線明顯,攀登高度為1800米,相對較短,危險性相對較小。主要地形難度在於臨時C2以上的大雪坡、刃脊和最後沖頂前的大陡坡,可採取修路通過和結組通過兩種方式,前者要熟練的修路技術和很強的負重能力,後者需要熟練的結組技術和豐富的裂縫行軍經驗。另外,攀登路線中經過多處大的冰川懸崖地形和陡坡,存在很大可能的冰、雪崩隱患,對於攀登者的判斷能力是個不小的考驗。
桑丹康桑峰東南山脊路線的冰雪地形的難度中等偏高,不適於初級愛好者進行攀登,但對於有初步雪山攀登經歷的愛好者來說,是比較適合進行技術實踐和經驗積累的路線。7-8月是藏區雨季,不屬於登山季節,天氣方面的變化雖成規律,但總的來說好天氣較少,不易把握。進山路線短,登山活動的組織工作方面沒有太大難度。桑丹康桑緊鄰青藏公路,距那曲鎮100公里,距當雄70公里,距拉薩約180公里,在Nabuzha或Balindo建過渡營地,汽車可直接開到這裡。Nabuzha距青藏公路10公里車程,需1-2小時,交通便利,物資運輸和對外聯絡非常方便。由過渡營地集結氂牛,沿YugkyungQu向上到冰川末端(5200米)建大本營,過渡營地到大本營3小時路程。沿青藏線向北100公里是藏北大鎮那曲,向南70公里是當雄鎮,交通便利,物資充足。
冰川向上,翻上東南山脊,沿山脊沖頂。1、此山攀登路線明顯,坡度較緩,本營在5200米的高度,攀登高度為1800米,相對較短,這對攀登非常有利,但也對高原適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翻上東南山脊的
雪坡相對較陡,約30度,是此峰攀登的難點之一。3、該峰雪質較松,某些地段雪深可沒至小腿,對體力有一定的要求。要注意大雪之後不宜立即上山,應待觀察雪面相對堅實後再行攀登,避免遇上流雪。

進峰

進峰路線

桑丹康桑峰緊鄰青藏公路,距那曲鎮100公里,距拉薩250公里,汽車可直接到達過渡營地。下面分四段詳細闡述:
1.北京至拉薩
我隊今年乘坐的是T27次(北京西至拉薩)列車,21:30從北京西發,第3日20:00到達拉薩,全程需46.5小時。此趟列車只停石家莊西安蘭州西寧格爾木、那曲6個站,最重要的是此車不賣站票,車裡十分寬鬆,睡覺休息十分舒服。返程時,依然乘坐此趟列車,T28次(拉薩至北京西)。
2.拉薩至進山口
均在青藏公路上,基本是國家二級公路幹線,路基寬10米,坡度小於7%,最大行車速度為60公里/小時。此段路全長235公里,我隊今年使用了一輛中巴車和卡車,中巴車坐人,卡運物資和裝備,此段路花了近4個小時。
3.進山口至過渡營地
均在羌塘草原上,基本是土路,全長約15公里。關鍵在於尋找進山口,從拉薩出發,過了109國道3667路碑後,往前200米左右的地方,能看見一個鐵路的涵洞,這就是進山口,進山口離谷露鎮還有幾公里的距離。我隊今年使用的中巴車和卡車從進山口花了約40分鐘到達過渡營地。這段路是不需要過河的,但如果走錯了就需過河。我隊今年進山的時候過河了,卡車陷在了河裡,挖了五個多小時才弄出來,出山的時候沒有過河。
4.出山。出山和進山一樣,不能走錯,否則就需要過河。如果有急事要從過渡營地出山,可以僱傭機車和拖拉機,過渡營地的牧民有2輛機車和1輛拖拉機,機車到谷露70元,拖拉機到谷露100元。有急事一定要到谷露去找回拉薩的車,在進山口很難找。

走進山峰

BC海拔約5100米,位於河谷兩側的一片灘地上。BC至C1路線的前半段為河谷和碎石坡,過河要選擇上遊河段,因為下游水深且急無法通過。在冰川末端換鞋後,再走40分鐘左右便可到達C1,路線簡單,從BC到C1行軍大約要走4個小時。
C1海拔約5400米,位於冰舌上部一處雪坡上。C1至C2的路線可分為三段。第一段是繞過冰崩區的雪坡,長約300米,坡度35-40度,連續大雪過後有流雪危險。第二段地形平坦,是一片裂縫區,以暗裂縫居多,寬50-80厘米,修路時需將裂縫的寬度充分展示出來,並把兩處落腳處踩實,以便後人通過。最耗體力的是C2下面的大雪坡,坡度超過50度,長約250米,亦有流雪危險。雪少風大時部分路段會露出亮冰,很費勁,需要全程打保護。從C1到C2行軍通常在7-8個小時。C2海拔為6000米,在大雪坡上面不遠處,位於一處台地上。出C2不遠有幾條大裂縫,從旁邊繞過即可。翻上脊線後,坡度開始變陡,山脊很尖,兩側都很陡,在離頂峰約100米地方有一處裸岩,能見度不太好時可以靠它辨別方向。
登頂前需要翻越一個雪檐,可以找到兩處較近的缺口攀越,頂峰是一道窄窄的脊,基本呈東西走向,北側較南側更陡。登頂後一定要注意保護。(照片左側路線為山鷹社2000年攀登路線)。

峰內環境

1.從桑丹康桑峰的攀登歷史來看,上一次登頂記錄是2005年廈大登山隊,然而,兩年的時間裡,山體變化十分快,裂縫增加了許多,且在傳統路線上建立兩個高山營地只有2000年北大登山隊做過,因而留下來的資料給我們的參考價值很小,這使得攀登增加了很大難度和不確定的因素。2.進出山相對容易,有急事可以隨時出山,當天就可以到拉薩。3.大本營至換鞋處,主要地形為碎石坡,容易崴腳;換鞋處到C1,有較多的冰裂縫,但基本上明裂縫,還有眾多冰川融化形成的融水溝,危險性不大,但有霧的情況下易迷路;C1至C2是暗裂縫區和大雪坡,容易掉裂縫和雪崩;C2以上整體路線難度比較高並且十分複雜,基本上是在東南山脊上前進,並伴有許多暗裂縫,有滑墜和踩空雪檐的危險。
4.我隊今年的主教練、來自西藏登山學校的多傑格桑認為,這座山峰有路線長、裂縫多、地形複雜、天氣不穩定等特點,總體難度比較大,不適合初級愛好者進行攀登。5.我們認為,就2007年7月至8月的山體形勢分析,此山冰雪地形十分複雜,有冰川、雪坡、冰坡、明暗裂縫、雪橋、刃脊、雪檐等,還有一個明顯的雪崩區,不適合初級愛好者進行攀登,但對於有初步雪山經驗的隊員來說,是一次提高自己登山技術和積累登山經驗的好機會。此山應屬於中級難度水平山峰,要求隊伍有充裕的時間、強大的隊伍實力、充足的物資儲備、良好的裝備保障,是一座打“持久戰”的山峰。6.需要隊員有良好的高山適應性,紮實的登山技術,充沛的體能儲備,以及堅強的毅力和信心。

成功出山和攀登歷史

出山提示

採用極地式攀登。建BC—建C1—返回BC-上C1-建C2-沖頂-返回C2撤C2—返回C1撤C1-返回BC,或由C2直接返回BC。該方式有利處:安全可靠,時間周期長利於適應高海拔環境,登頂成功率高。不利處:對裝備要求較高,負重增加。較長的時間對隊員的生理、心理壓力大,消耗品增加,成本高。頂峰靠近粒雪盆的一側,有2-3米高的雪檐,檐的方向是朝向東偏北,也就是在上攀時的右側,背面那一側是3-4米的直壁,只有在東南山脊方向有一處豁口,約1米多高,是從東南山脊通向頂峰的唯一路徑,翻上去後就到達頂峰了。頂峰很狹窄,是一條2-3米寬的山脊,山脊的一側是雪檐,一側是60度以上的陡坡,所以在頂峰進行拍照和攝像以及其他活動時要十分小心。下撤,從頂峰下撤的時候架設了一根路線繩便於從豁口下降下去,然後一直採用結組的方式。

攀登歷史

1987年,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在西藏登山隊的協助下,5人登頂;
2000年7月至8月,北京大學山鷹社登山隊,9人登頂;
2000年8月,北京山美天地登山隊,5人登頂;
2003年7月,清華大學登山隊,12人登頂;
2004年10月,西藏第四屆登山大會在此舉辦,因天氣原因無人登頂;
2005年7月,北京大學登山隊,3人登頂;
2005年8月,廈門大學登山隊,8人登頂;
2005年8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登山隊,未登頂。
2007年7月至8月,中國人民大學自遊人協會登山隊,17人登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