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華寺

桐華寺

韓國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位於慶尚北道大邱市。山號八公山。關於其創建緣起,頗有異說。依‘桐華寺跡碑銘’所載,系極達於新羅時代昭智王十五年(493)所建。初稱瑜伽寺,心志王師於新羅·惠恭王七年(771)重建(或說心地王師於興德王七年修建),改稱桐華寺。另據《三國遺事》卷四所述,心地從俗離山深公傳表處得受簡子。後為擇地安奉該聖簡,遂高擲簡以卜之,其落地處即桐華寺寺址。

本寺建成後,李朝泗溟大師惟政等人曾數次修造。壬辰倭亂之際(1592),惟政於本寺設定嶺南都總攝(總指揮所),指揮嶺南地方(慶尚南、北道)之僧軍。寺現存建築物,多為李朝英祖時代(1725~1776)所重修,就中,毗盧庵三層石塔、冠峰石造如來坐像,毗盧遮那佛坐像、磨崖佛坐像、幢竿支柱等均被指定為文化財。

基本介紹

韓國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位於慶尚北道大邱市。山號八公山。關於其創建緣起,頗有異說。依‘桐華寺跡碑銘’所載,系極達於新羅時代昭智王十五年(493)所建。初稱瑜伽寺,心志王師於新羅·惠恭王七年(771)重建(或說心地王師於興德王七年修建),改稱桐華寺。另據《三國遺事》卷四所述,心地從俗離山深公傳表處得受簡子。後為擇地安奉該聖簡,遂高擲簡以卜之,其落地處即桐華寺寺址。
本寺建成後,李朝泗溟大師惟政等人曾數次修造。壬辰倭亂之際(1592),惟政於本寺設定嶺南都總攝(總指揮所),指揮嶺南地方(慶尚南、北道)之僧軍。寺現存建築物,多為李朝英祖時代(1725~1776)所重修,就中,毗盧庵三層石塔、冠峰石造如來坐像,毗盧遮那佛坐像、磨崖佛坐像、幢竿支柱等均被指定為文化財。
[參考資料] 《朝鮮寺剎史料》卷上;愛宕顯昌《韓國佛教史》;關野貞《朝鮮の建築と藝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