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嶺仙境

桐嶺仙境

桐嶺仙境位於浙江餘姚市丈亭桐嶺村,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進入仙境必須穿過桐嶺洞。出洞後豁然開朗,猶如人間仙境,恍如置身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被人稱為“桐嶺仙境”。

桐嶺陳家卻門第顯赫,傳說乾隆皇帝與桐嶺村還沾點親,被稱為“乾隆故里”的海寧鹽官有“陳閣老宅”。相傳乾隆皇帝為了本人身世,曾經六下江南,當他破解身世之謎後,在陳閣老生前書房內揮筆賜書“雙清草堂”,寓“雙親”、“省親”之意。而鹽官的陳姓祖先,就是從桐嶺村搬過去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桐嶺仙境
  • 地理位置:餘姚市丈亭鎮桐嶺村
景觀簡介
桐嶺仙境
桐嶺仙境
桐嶺仙境
東西綿延幾十里的北山崗,現在是餘姚與慈谿的天然分界線,桐嶺是北山崗中的一個山村,屬於餘姚市。曾經與世隔絕、需要翻山越嶺才能走進去的山村,一個兩百多米長的山洞就拉近了與外界的距離。山洞位於半山腰,是桐嶺人於一九七九年那個“春天的故事”里打通的。車一出山洞,眼前便豁然開朗,天空格外藍,腳下有綠水,眼前是青山,還能隱約看到遠處的山村,真是別有天地非人間啊! 一條清澈見底的山溪,由上游的桐嶺水庫流入村口不遠的姚嶺水庫,落差處瀑布飛濺,頗為壯觀。桐嶺村安靜地躺在山溪旁邊。村口的溪上有一座很古老的石橋,為三孔石樑平橋。橋面為六塊很厚很長的石板,沒有橋欄,中孔的橋板一側刻有“積善橋”三字。兩個橋墩的兩側雕有鎮水鰲,昂首伸頸,栩栩如生。據村中老人說,積善橋建於何時不得而知,至今好幾百年了。溪水很淺,橋下的溪埠頭有兩個學生赤著腳在嬉戲,任嘩嘩的溪水從腳面流過。老人說這石橋有個猜不透的謎,多少年來,從橋上掉下去過好多人,雖然橋高水淺,但都能安然無恙。這個謎給石橋平添了幾分神秘,就像眼前這個古老的山村。山村曾經輝煌過,有過許許多多精彩的故事,那些故事都融入了汩汩的溪水,被時間稀釋……
過橋後,我沿著彎彎曲曲的卵石路走進村里。眼前的桐嶺村幾乎成了一個空殼村。卵石砌成的房子,有的淹沒在荒草之中,只剩下斷牆殘垣;有的已經牆倒壁坍,屋架子任憑風雨剝蝕。還沒倒塌的房子,大多沒鎖門,裡面那些竹椅、板凳、灶台們似乎還在等待主人回來親近。據了解,現在留守在村裡的不到三十個人,多數是老人,他們是山村的守望者,離不開這一塊生養他們的土地。年輕人都跑到外面去了,他們不甘心守候寂寞,紛紛外出謀生或舉家遷徙。在村里一座三開間的老房子前,掛著“中共浙東行政公署慈鎮縣慈西區委會舊址”的木牌。原來,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是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後勤部的辦事處和後方醫院。據說上世紀的六十年代,有人遠道而來,到這個閉塞的小村躲避文革浩劫的災難。
村中的覺林寺是一個古老的禪寺,屢毀屢建。據慈谿《光緒縣誌》記載,“唐景福二年(893年)置名保德,宋治平二年(1065年)改賜覺林院額”。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舉浙江鄉試第一、次年又中進士的鄭維恆曾到過覺林寺,當他踏上積善橋時,吟出了“綠樹障紅日,青山帶白雲;泉從幽澗落,路向小橋分”的詩篇。據此可知,桐嶺村少說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村裡的居民都姓陳,最多的時候有二百多戶七百多人。雖說是山村,桐嶺陳家卻門第顯赫,傳說乾隆皇帝與桐嶺村還沾點親。被稱為“乾隆故里”的海寧鹽官有“陳閣老宅”,相傳乾隆皇帝為了本人身世,曾經六下江南,當他破解身世之謎後,在陳閣老生前書房內揮筆賜書“雙清草堂”,寓“雙親”、“省親”之意。而鹽官的陳姓祖先,就是從桐嶺村搬過去的。當然,這只是傳說,無從考證。
走過覺林寺、天醫寺,沿卵石路一路上坡到村北的觀音閣,再繞到村的最東頭,只見用毛竹隔出來的觀光台欄桿上,掛著“楊梅觀光點”的木牌,觀光台下面就是桐嶺水庫,這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水庫,像是一塊晶瑩剔透的碧玉,嵌在青山的懷抱里。一水盡收千山綠,山就像浸在水中,染綠了整個水面。鏡子似的水面隨著太陽西移變幻著各種色彩,不時有水鳥從水面掠過,劃出一道道水漣,這是一幅大自然恩賜給人們的生動的山水畫。山裡的太陽下山早,才五點多鐘,暮氣就圍了上來,原本安靜的村莊,此刻顯得更加幽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