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物精華

桐城文物精華

《桐城文物精華(套裝共2冊)》包括了:《書畫、陶瓷、銅器、玉器和雜項卷》和《書畫卷》。《桐城文物精華(套裝共2冊)》通過對每件文物的時代、質地、尺寸、來源等的具體介紹,力求反映我市館藏文物精品的基本概貌,並以期達到文物圖錄資料性和觀賞性的完美統一。《桐城文物精華(套裝共2冊)》的資料整理工作由桐城市博物館、文物管理所專業人員承擔,參與成員本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揀選、精心拍攝、反覆細緻推敲考校,歷時半年,終於圓滿完成了該書的編輯出版工作。

基本介紹

  • 書名:桐城文物精華
  • 出版社: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美術出版社
  • 頁數:371頁
  • 開本:8
  • 作者:桐城市博物館 桐城市文物管理所
  • 出版日期:2009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81292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桐城文物精華(套裝共2冊)》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書畫卷
玉蘭牡丹圖軸
方氏五代遺書卷之一
方氏五代遺書卷之二
方氏五代遺書卷之三
方氏五代遺書卷之四
方氏五代遺書卷之五
方氏五代遺書卷之六
方氏五代遺書卷之七
方氏五代遺書卷之八
行草書卷
行草書軸
草書七律詩軸
山水圖軸
行書七言聯
隸書五律詩軸
牧馬圖頁之一
牧馬圖頁之二
牧馬圖頁之三
牧馬圖頁之四
牧馬圖頁之五
牧馬圖頁之六
磊翁十二真圖頁之一
磊翁十二真圖頁跋一
磊翁十二真圖頁之二
磊翁十二真圖頁跋二
磊翁十二真圖頁之三
磊翁十二真圖頁跋三
磊翁十二真圖頁之四
磊翁十二真圖頁跋四
磊翁十二真圖頁之五
磊翁十二真圖頁跋五
磊翁十二真圖頁之六
磊翁十二真圖頁跋六
磊翁十二真圖頁之七
磊翁十二真圖頁跋七
磊翁十二真圖頁之八
磊翁十二真圖頁跋八
磊翁十二真圖頁之九
磊翁十二真圖頁跋九
磊翁十二真圖頁之十
磊翁十二真圖頁跋十
磊翁十二真圖頁跋十一
磊翁十二真圖頁跋十二
磊翁十二真圖記
行書七律詩軸
行書七律詩軸
草書七絕詩軸
行書軸
行書五律詩軸
蘆雁圖軸
御製賦得僧敲月下門山水圖軸
楷書恭和御製詩頁之一
楷書恭和御製詩頁之二
行書七言聯
楷書道德經頁之一
楷書道德經頁之二
楷書道德經頁之三
楷書道德經頁之四
楷書道德經頁之五
楷書選詩頁
隸書七言聯
行書題畫詩軸
臨枯樹賦頁
臨李北海縉雲三帖頁
行書七絕詩扇頁
行書七絕詩扇頁
行書七言聯
牡丹圖軸
鳥樹圖軸
騏驥圖軸
行書七言聯
行書七絕詩軸
隸書七言聯
蘆雁圖屏之一、二
蘆雁圖屏之三、四
蘆雁圖屏之五、六
山水圖軸
四時花卉屏
花鳥圖扇頁
行書七言聯
寒岩獨往圖卷之一
寒岩獨往圖卷之二
寒岩獨往圖卷之三
寒岩獨往圖卷之四
寒岩獨往圖卷之五
烏樹圖軸
富貴白頭圖軸
紅梅圖軸
隸書軸
南齋清供圖屏
行書七言聯
山水圖軸
行書五言詩軸
行書五言詩軸
篆書七言聯
芭蕉紅蓼圖軸
垂柳芙蓉圖軸
沅湘清夢圖軸
蘭花圖頁之一
蘭花圖頁之二
隸書軸
楷書壽字軸
山水圖扇頁
花鳥圖軸
四時花卉圖屏
行書八言聯
楷書七言聯
花卉屏
草書瀟灑園卷
行書八言聯
行書屏
行書八言聯
行書八言聯
行書七言聯
荷花圖軸
篆書七言聯
篆書六言聯
行書七言聯
山水圖軸
觀獲讀書後圖卷之一、之二
觀獲讀書後圖卷之三、之四
行書文衡山五律詩扇頁
隸書六言聯
篆書八言聯
……
陶瓷 銅器 玉器 雜項卷

後記

桐城是“桐城派”的故鄉,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人文薈萃,文物豐富。為了弘揚桐城文化,宣傳文物知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桐城市博物館建館25周年之際,我們從桐城市博物館近萬件館藏文物中遴選出部分精品,編輯出版了《桐城文物精華》叢書。
《桐城文物精華》分為書畫卷、陶瓷銅器玉器雜項卷兩部分,共輯錄書畫、陶瓷器、銅器、玉器、石器、漆器以及文房用品等近400件珍貴文物。通過對每件文物的時代、質地、尺寸、來源等的具體介紹,力求反映我市館藏文物精品的基本概貌,並以期達到文物圖錄資料性和觀賞性的完美統一。
本書的資料整理工作由桐城市博物館、文物管理所專業人員承擔,參與成員本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揀選、精心拍攝、反覆細緻推敲考校,歷時半年,終於圓浦完成了該書的編輯出版工作。
本書的編輯出版受到安徽省文化廳、省文物局,桐城市委、市政府等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與支持。省文化廳副廳長李修松專門為此書撰寫序言。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擔任編委會領導職務。市文化局將該書的編輯出版列為2009年重點扶持的文化經典工程。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安徽管理處處長周京京、副處長李廣寧以及王剛、張耕等文物鑑定專家對本書的編輯出版進行了具體指導和最終審定。著名攝影藝術家何傳真先生特邀擔任了全書的文物拍攝工作。安徽美術出版社秦金根、李鼎編輯亦為本書的編輯出版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汗水。為此,我們謹向關心、支持和參與本書編輯出版工作的各位領導、專家和有關人士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時間緊迫,水平有限,書中缺點錯誤在所難免,還望讀者多多批評指正。

序言

桐城市正在編輯出版薈萃桐城文物精品的《桐城文物精華》,作為向建國60周年獻禮之圖書,這是我省文物界的一大喜事。有關同志囑我為此書作序。我深知,桐城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地位,桐城文化、文物工作者一貫奮發努力,能有機會為桐城文化、,文物工作略盡綿薄之力,也是我份內之事,所以我於繁忙之中不揣淺陋,欣然命筆。
桐城歷史悠久。其境內的丁家沖遺址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產、生活。魯王墩、朱家墩等遺址,則從一定層面反映了這一帶新石器至商周時期的歷史文化。兩周時期,這裡是古桐國所在地。西周厲王時期的青銅器“戮生盈”銘文所記載周厲王率大軍南下征伐南淮夷過程中征伐的“桐”,便是這個桐國,地當今桐城市北,當時屬於南淮夷之舒夷分布區域。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縣為桐城縣,“桐城”之名由此始。此後,特別是明清時期,這裡成為我國重要的文化區域。
桐城名人輩出。秦末著名謀略家、楚霸王項羽的謀士范增,一說即桐城人。西漢時的大司農朱邑,宣帝時為桐鄉嗇夫,入朝後雖位列公卿,仍節儉奉公,嘗以俸祿布施鄉里,遺囑“後世子孫奉嘗我,不如桐鄉民”,死後歸葬桐鄉。邑人感其德,世代祀之,至今墓冢猶存。以《曹夢征詩集》傳世的唐末詩人曹松(一說潛山人)、晚年隱居龍眠山莊的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等,均為桐城名宿。
至明中葉以後,這裡漕米四集,商業發達,自元末明初由江西、徽州遷此世居的各個家族得到迅速發展。又因地處南直隸,得科舉、文學風氣之先,再加上有識之士為針砭時弊,紛起講學論政,遂至桐城人文風雲而起,博學鴻儒成群湧現。先有齊之鸞領文風之先,繼有何唐、童靜齋、方學漸聚徒設館,又有趙武父子、錢澄之、方以智、胡如王呈等一批批名流相.繼組成文學會社,切磋研磨,激揚文字,議論宏深,蔚成風氣。與此相一致,諸如抗倭名將阮鶚、拚死斗閹黨的東林黨人左光斗、馬孟欣,嚴持操守的大學士何如龐等,均以節操著稱。上述大批文士之中,以學術彰顯者很多;至於以詩文書畫聞名者就更難以臚列了。到了清朝,桐城人文達於鼎盛。戴名世號稱時文高手;方苞繼往開來,提出“義法”文論,成為桐城派創始人。後經劉大拋、姚鼐等繼承發展,桐城派先後網路學者600多人,名賢學宿可謂燦若繁星。至於其他著名的詩人、畫家及近現代名人,也可謂不勝枚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