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額錐尾鸚鵡

桃額錐尾鸚鵡

桃額錐尾鸚鵡(學名:Aratinga aurea):是鳥綱、鸚鵡科典型的攀禽。體長23-28厘米,體重80-105克。體羽大部分為綠色,前額主要為橙色;橄欖棕色的臉頰;前額、頭頂的部份以及眼睛周圍為橘色,頭頂連線橘色的後面部份、以及頸部為深藍色;臉頰、喉嚨以及胸部上方為淺橄欖棕色,胸部下方、下腹部、尾羽內側、以及翅膀內側的覆羽為黃綠色;飛行羽的尖端和飛行羽的覆羽為藍色,尾巴內側和飛行羽為橄欖黃。鳥喙為黑色,虹膜為橘紅色。

主要棲息地是乾燥及半乾燥的地區,熱帶的低緯度森林地帶,充滿棘叢和樹木的平原、以及緯度約2600米的松木山林區。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繁殖期聚小群。主要的食物為種子、漿果、水果、堅果、昆蟲以及其幼蟲等。同時也會定期造訪農耕區,覓食稻米、穀類、玉米等作物和果園中的水果。繁殖季為4-9月,一年可繁殖2 -3次,通常每窩產2-4枚卵,晚成雛。分布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和巴西等地。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桃額錐尾鸚鵡
  • 拉丁學名:Aratinga aurea
  • 別稱粉額鸚哥桃額鸚哥紫頸吸蜜桃額錐尾鸚鵡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鸚形目
  • 鸚鵡科
  • :錐尾鸚鵡族
  • :錐尾鸚哥屬
  • :桃額錐尾鸚鵡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Gmelin, 1788
  • 同義學名:Psittacus aureus Gmelin, 1788
  • 同義學名:Eupsittaca aurea Gmelin, 1788
  • 同義學名:Sittace aurea Gmelin, 1788
  • 同義學名:Conurus aureus Gmelin, 1788
  • 同義學名:Aratinga aurea J. F. Gmelin, 1788
  • 同義學名:Aratinga aureus Gmelin, 1788
  • 同義學名:Conurus aurea Gmelin, 1788
  • 同義學名:Psittaca brasiliensis Brisson, 1760
  • 同義學名:Psittacus brasiliensis Brisson, 1760
  • 同義學名:Conurus brasiliensis Brisson, 1760 
  • 英文名稱:Peach-fronted Conure
  • 保護級別:無危(LC) IUCN標準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桃額錐尾鸚鵡體長23-28厘米,體重80-105克。這種鸚鵡鳥體大部分為綠色,每隻眼睛都被一圈橙色的小羽毛包圍,在該區域用藍色的線勾勒出輪廓,具寬闊的裸眼斑塊。前額主要為橙色;橄欖棕色的臉頰;前額、頭頂的部份以及眼睛周圍為橘色,頭頂連線橘色的後面部份、以及頸部為深藍色;臉頰、喉嚨以及胸部上方為淺橄欖棕色,胸部下方、下腹部、尾羽內側、以及翅膀內側的覆羽為黃綠色;飛行羽的尖端和飛行羽的覆羽為藍色,尾巴內側和飛行羽為橄欖黃。鳥喙為黑色,虹膜黃褐色。
幼鳥的體色和成鳥很類似,但是眼睛周圍並沒有橘色,虹膜的顏色也比較深。
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

棲息環境

桃額錐尾鸚鵡存在於各種各樣的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開闊以及半乾燥的鄉村平坦地區、充滿仙人掌植物的平原地區、塞拉多區(註:塞拉多(Cerrado)是一種巴西當地的熱帶植被型態,類似仙人掌錐尾鸚鵡所棲息的卡丁加群落(Caatinga)植被區),特別是被砍伐但樹木茂密的棲息地,包括各種落葉林、長廊林(特別是在其分布範圍的南部),濕潤的茅利塔尼亞棕櫚和闊葉林,也在600米以下的耕種地區。有時候它們會沿著森林邊緣,到鄰近人類居住的地區活動,或是在公園、以及農耕區覓食。
在巴西亞馬遜河地區,它們分布在沙質土壤中灌木叢植被少的條件下,避免了茂密的常綠森林。在巴西內部可以看到卡廷加(Caatinga)地區和帶有天然草地的封閉地層。

生活習性

桃額錐尾鸚鵡通常成對活動,在繁殖季節成群出現,有時候會以4-8隻或是20-30隻左右的群體活動,偶爾也會在棲息的樹木附近聚集比較龐大的族群;個性並不十分內向,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樹上或是地面覓食,如果在林間休憩的時候相當難以發現,因為它們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在飛行的時候相當吵雜,會伴隨刺耳的鳴叫,因此老遠就可以發現,有地區性遷移的習性,會到不同地區覓食。有時和藍冠錐尾鸚鵡一起覓食,也與青綠頂亞馬遜鸚鵡鱗頭鸚哥混群。
取食冬青屬、香蕉科、桔梗屬、桉樹和馬提尼克屬的種子,刺桐和欖仁的果實和花朵,夸雷木(Qualea)和蓋洛卡的花朵。也吃昆蟲,包括蒼蠅、甲蟲、飛蛾、白蟻和幼蟲。 它們在某些地區造成農作物損害。有時在地面上覓食(例如收穫後的穀物),其羽毛往往會弄髒。

分布範圍

分布於亞馬遜流域南方,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秘魯,蘇利南等地。
主要分布於南美中心和東部地區。在亞馬遜北部該物種分布在巴西的傾倒島(Pour Island)、阿瑪帕島(Amapá Island)和卡維亞納島(Caviana Island)以及蘇利南南部。在亞馬遜河以南的加冕果嶺上,延伸至巴西東部的亞馬遜河,朗多尼亞和馬托格羅索州,至玻利維亞北部和秘魯東部。潘帕·希思國家保護區( Santuario Nacional Pampa del Heath),一直到巴西大部分內陸地區,一直到海灣、米納斯吉拉斯州、巴西、南部的馬托格羅索州和巴拉圭上巴拉那省的西北部(在西部和東北)和阿根廷北部(薩爾塔北部,福爾摩沙以東,Currents以及Chaco)。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也有報導。
桃額錐尾鸚鵡分布圖桃額錐尾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桃額錐尾鸚鵡成對聚群繁殖,巢建在空心樹幹上,或棲身於山溝中的崖壁或白蟻洞中。在秘魯和阿根廷的繁殖期是6-7月之間,在其他地區可延伸4-9月。雌鳥每窩產2-4枚卵,孵化期26天左右,幼鳥52天后羽毛豐滿並離巢。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全球種群數量尚未確定,但該物種被描述為“普通”物種(Stotz等,1996)。
趨勢判斷:如果沒有任何下降或嚴重威脅的證據,則認為物種數量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