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青村村民委員會,以其駐地村莊名稱而得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桃青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Táoqīng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83年
- 廢止年份:2002年
桃青村村民委員會,以其駐地村莊名稱而得名的地名。
桃青村村民委員會,以其駐地村莊名稱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因境內有村莊巫桃園,村中巫姓居民居多,且有一片桃園,取桃樹青青之意,故得名桃青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解放後為肥東縣吳店鄉桃青村;1958年為埠里公社桃青大隊;196...
桃東村村民委員會是1984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位於桃花渡的東面,又因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歷史沿革 1957年屬桃潭鄉。1958年屬幸福公社。1961年建立水東、桃渡公社、1963年3月合併為水東公社、1982年2月更名為陳村公社,桃東大隊隨屬之。1984年公社改鄉、大隊改村,設立桃東村,屬陳村鄉。1987年8月...
桃灣村村民委員會是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其境內有一村莊名為桃家灣,多桃林、且位於河灣處,故得名桃灣村村委會。歷史沿革 1956年10月屬胡樂區濟川鄉。1958年9月撤區建社,屬東岸公社濟川管理區。1961年9月大隊改公社,成立濟川公社,勤儉大隊屬之。1981年11月勤儉大隊更名桃灣...
桃元村村民委員會,以其管轄區域內標誌性地物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以境內童姓桃園命名,得名。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時屬三元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葉集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隊均劃小,屬三元公社,1969年撤區並社時屬三元公社,1972年恢復區委建制分設區,屬三元公社,1983年人民公社體制...
桃紅村村民委員會是201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人民公社時期,該村有桃園、紅旗兩生產隊,各取一字得名桃紅,故得名桃紅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時屬龍潭鄉,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飛躍公社,1961年公社和大隊均劃小,屬龍潭公社,1969年撤區並社時屬龍潭公社,1972年恢復區委建制分設區,屬龍潭公社,...
桃包村村民委員會 桃包村村民委員會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名,1985年生產大隊改村民委員會,故名桃包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2013年因西政發【2013】227號檔案,合併入滿寺村。地名含義 桃包村村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組織單位。
桃霞村村民委員會,201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桃霞,即桃洞朝霞的簡稱,村,行政村。歷史沿革 民國24年稱桃花甲,屬天岳鄉一保,1949年8月仍稱桃花甲,屬五區天岳鄉,1950年春將大興、青石、桃霞三處合併稱青桃鄉,屬虹橋鎮。1956年稱高級社,屬長慶鄉,1961年稱桃霞大隊,屬長慶公社,1984年稱桃霞村,...
桃花園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境內昔產佳釀桃花酒,故得名桃花園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設紅專公社,建岱山大隊;同年12月更名團山公社(大),岱山大隊屬之;1961年大社劃小社,析置團山公社,岱山大隊屬之;1962年岱山大隊分出崔村大隊;第一次地名普查時期更名...
桃溝村民委員會,1984年設立,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位於桃溝村,且負責辦理本居住地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並且向人民政府反映民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推薦的職能,故命名。歷史沿革 1958年設立桃溝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桃溝村民委員會,2006年全部搬遷現在無人居住。
桃李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根據地理位置和職能職責得名。地名含義 該村以境內李子坪、桃坪各取一字,得名桃李村。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民眾性自治組織,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初為小壩鄉六村。1951年置為六村,隸小壩鄉。1958年村更為桃李大隊管區。1961年名為大隊。1984年改稱...
桃樹村村民委員會是江西省的地名,因範圍內自然村和性質得名。地名含義 其為基層民眾自治組織,且範圍內有一較大自然村桃樹排,故名。歷史沿革 蘇區時屬興國縣九山鄉;解放前夕屬贛縣社富鄉;解放初屬九山鄉;1954年冬劃歸興國縣至1957年先後屬九山鄉;1958年屬社富公社九山大隊;1961年析出為留龍公社桃樹大隊...
桃子村村民委員會 桃子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地名,洪峰鄉人民政府命名。地名含義 以境內地名桃子樹得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為太平村,1958年為桃子大隊,1967年為戰鬥大隊,1992改名為桃子大隊,1995年改為桃子村。2007年合村並組時併入中咀村。
桃子園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根據其所處地理位置和工作職能得名。歷史沿革 1997年得名。2002年12月,涪府函〔2002〕358號批准撤銷桃子園村,併入麥子坪村。地名含義 因此處以前種有許多桃子樹,每年都能收穫很多桃子,村民稱之為桃子園,村以桃子園為名,故得名桃子園村。同時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設立...
桃坪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根據地理位置和職能職責得名。地名含義 該村因桃子坪地名而得名桃坪村。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民眾性自治組織,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初為毛壩鄉五村。1951年置為桃坪村,隸泡木鄉。合作化時置為桃坪大隊,屬車田公社。1958年村名為桃坪管區。1961年...
桃元村民委員會 桃元村民委員會,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轄區內桃園自然村得名。歷史沿革 後因區劃調整,該村隨之拆除。
虹橋鎮大興村村民委員會,大興村解放前名為上青石,土改初期名青桃屯,1958年大躍進時期,大興人民勤勞勇敢,上北京領過獎,周總理團中央發過獎狀。(縣誌記載)後名大興英雄社,60年後為大興大隊,80年後為大興村。根據平政函【2016】89號《平江縣人民鎮府關於同意虹橋鎮建制村合併調整的批覆》,將大興、大山、...
2018年1月,經文登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將13個城市社區和1個鎮屬東城社區調整為26個;4月,成立南海新區,代為管理小觀鎮53個村、1個社區;5月,天福街道辦事處孫家臥龍村、架子山村撤銷,併入文昌社區。年末,文登區轄3個街道11個鎮717個村(居),其中村民委員會62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89個。 地理環境 播報 編輯 ...
1984年春,全縣公社改為鄉,大隊改為行政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8月13日,設立桃花源、黃石、三陽港、西安、沃溪等5個建制鎮(其中沃溪鎮於1986年12月隨同湘西金礦的行政劃歸沅陵縣管轄)。1986年1月,撤銷楓樹鄉、茅草街鄉,設立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
2000年,全縣下轄3鎮18鄉,273個村民委員會,828個村民小組。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1月30日,隆德縣下轄3鎮10鄉,98個行政村,10個社區,縣政府駐城關鎮。鎮:城關鎮、沙塘鎮、聯財鎮。鄉:觀莊鄉、山河鄉、鳳嶺鄉、楊河鄉、好水鄉、陳靳鄉、神林鄉、張程鄉、奠安鄉、溫堡鄉。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隆德縣位於...
2011年末,峽山街道轄峽山、寨外林、東山、董塘、汕尾、桃溪、洋內、泗聯、沙溪、桃陳、南里、義英12個居民委員會,下東浦、練南、西港、上家、東溪、隴美、溪南、華橋、潮東、拱橋、拱上、洋汾陳、溝頭、洋汾林、西溝、東溝、上西溝、上東浦、陳禾陂、英大埔、蓮青、溪心、大宅、李圍24個村民委員會。...
1959年,撤青城鄉。1964年,改青城公社。1965年,東灘公社併入。1983年,改青城鄉。2003年,撤鄉設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青城鎮轄葦子灣、青城、城河、瓦窯新民、改地、紅峴、東灘、上坪、下坪、三合、建亭、大園子、紅灣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1個村民小組。2020年6月,青城鎮下轄14個行政村:青城村、葦...
2011年末,南岔區轄東升、聯會、西水、梧桐4個街道,晨明,浩良河2個鎮,迎春鄉1個鄉,共7個鄉鎮政區;下設24個居民委員會,27個村民委員會。山上林場,經營所家屬委員會18個。2018年,南岔區撤銷西水街道、聯合街道、東升街道、梧桐街道,實行區直管社區體制,調整後南岔區共轄晨明鎮、浩良河鎮、迎春鄉2個鎮、1...
截至2021年,老城街道轄2個居民委員會、26個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2個):南關、較場屯 村民委員會(26個):河東村、李屯村、張屯村、辛屯村、國屯村、月莊村、百尺村、東百尺村、毛小莊村、官路店村、羅窯村、小窯村、楊莊村、曹莊村、欒莊村、孫莊村、喬莊村、雙峪村、大石關村、大石鋪村、...
至1997年,轄區有經二路、館驛街、大觀園、魏家莊、濼源、經七路、岔路街、桿石橋、四里村、二七新村、六里山、七里山、玉函路、舜玉路、王官莊15個街道辦事處和七賢鎮。共有223個居民委員會,17個村民委員會,27個自然村。區政府辦公機關設在經八路122號濟南大廈。1998年,市中區轄經二路、館驛街、大觀...
1990年,託里縣轄4鄉3鎮4個牧場1個農場2個林場。鄉、鎮下轄40個行政村、7個居民委員會、1個村民委員會。2001年1月,撤場並鄉並鎮。2007年5月,託里縣人民政府作出撤銷加爾巴斯農場建制決定,將原加爾巴斯農場轄區內3個村劃轉多拉特鄉管理,多拉特鄉政府遷至原加爾巴斯農場管委會辦公地點。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
2011年末,赤石橋鄉轄赤石橋、桃坡底、姚壁、劉家溝、青楊灣、師莊、實會灣、倪莊、武家溝、段家坡底、胡家莊、善朴、榆坪、莊兒上、澗崖底、算盤溝、桃園、箭桿、紅沙崖19個村民委員會。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赤石橋鄉轄13個行政村:姚壁村、劉家溝村、青楊灣村、赤石橋村、師莊村、實會灣村...
1966年8月,撤銷區鄉建制。全縣改設城關、浦源、純池、泗橋、李墩、禮門、七步、鹹村、瑪坑9個公社。1980年9月,城關公社分為城關鎮和城郊公社,全民為9社1鎮。1984年6月,撤銷人民公社改為鄉鎮建制,城郊公社併入獅城鎮,全縣設1鎮8鄉,轄140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員會。1989年,進行第一屆村民委員會直接...
至1985年,全縣設2鎮、20鄉、243個行政村,1472個村民小組。1985年5月14日,武都專區更名為隴南地區,成縣隨屬隴南地區。2004年12月,隴南地區撤地設市,始置隴南市,成縣歸隴南市轄。行政區劃 截止2016年5月,縣轄14鎮3鄉;15個居民委員會,245個村民委員會。14鎮:城關鎮、拋沙鎮、小川鎮、紅川鎮、黃渚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