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褐斑穿孔病

桃樹褐斑穿孔病病原中文名為核果尾孢菌,病原拉丁學名為Cercospora circumscissa,主要為害部位為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新梢和果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桃褐斑穿孔病
  • 外文名:Cercospora circumscissa
  • 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病原中文名:核果尾孢菌
基本信息,為害症狀,傳播途徑,防治方法,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主要危害作物:桃樹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新梢和果實

為害症狀

桃樹葉片、新梢和果實。在葉片兩面發生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紫色或紅褐色略帶環紋,大小1—4mm;後期病斑上長出灰褐色霉狀物,中部乾枯脫落,形成穿孔,穿孔的邊緣整齊。穿孔多時,葉片脫落。新梢、果實染病,症狀與葉片相似,均產生灰褐色霉狀物。
桃褐斑穿孔病為害狀桃褐斑穿孔病為害狀

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葉或枝梢病組織內越冬,翌春氣溫回升,降雨後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葉片、新梢和果實。以後,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病菌發育溫度7—37℃,適溫25—28℃。低溫多雨利於病害發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種抗病品種,把果園建在能排能灌的地方,合理密植,科學修剪,使桃園通風透光;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清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結合修剪,剪除病枝、枯枝,清除僵果、殘樁、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生長期剪除枯枝,摘除病果,防止再侵染;採用果實套袋可以有效減少病果。
(2)藥劑防治。在桃樹落葉後及春季發芽前,應全園噴1次波美3—5度的石硫合劑並加入200~300倍的五氯酚鈉;落花後噴藥,常用藥劑有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超微果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多豐農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以上藥劑可輪換用藥,每隔10~15天用藥1次。應在發病初期用藥和雨前用藥。雨多多噴,雨少少噴,遇雨補噴,無雨定期噴藥。

地理分布

桃褐斑穿孔病(Peach?Cercospora shot hole),是桃樹常見的病害,各桃栽培區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