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野螟

桃蛀野螟

桃蛀野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屬鱗翅目螟蛾科蛀野螟屬的一種昆蟲。廣布於中國南北和台灣。它是食性極雜的果實害蟲。除為害桃、蘋果、梨、杏、石榴、葡萄等10餘種果樹外,還為害向日葵、玉米、松、杉等40餘種植物。桃被害後造成流膠和落果,果內充滿蟲糞,不能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桃蛀野螟
  • 拉丁學名: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
  • 別稱:桃蛀螟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螟蛾科
  • :蛀野螟屬
  • :桃蛀野螟
  • 分布區域:中國南北和台灣等
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生活規律,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9~14mm,翅展25~28mm。全體橙黃色。前翅正面散生27~28個大小不等的黑斑;後翅有15~16個黑斑。雌蛾腹部末端圓錐形。雄蛾腹部末端有黑色毛叢。
桃蛀野螟幼蟲桃蛀野螟幼蟲

長橢圓形,稍扁平,長徑0.6~0.7mm,短徑約0.3mm。初產時乳白色,近孵從呈紅褐色,卵面有細密而不規則紋。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18~25mm。頭暗褐色,前胸背板、臀板黃褐至黑褐色。作背暗紅、淡灰褐色。中、後胸及1~8腹節,各有不規則圓形的黑褐色毛片8個,排成兩列。前列6個,後列2個。

長10~14mm,紡錘形,初化蛹時淡黃綠色,後變深褐色。頭、胸、腹部1~8節背面密布細小突起,腹部末端有細長兩捲曲的臀棘6根。繭灰褐色。

生活規律

中國北方各省年發生2~3代,華北3~4代,西北3~5代,華中5代。主要以老熟幼蟲在樹皮裂縫、被害僵果、壩堰亂石縫隙、向日葵花盤、高梁和玉米莖稈內結繭越冬;少以蛹越冬。山東泰安和陝西關中越冬代成蟲於5月中旬開始羽化,6月上、中旬為羽化盛期。成蟲對黑光燈和糖醋液有趨性。成蟲白天停息在葉背等隱蔽處,19~24時和4~5時活動頻繁。5月下旬田間始見卵,盛卵期在6月上、中旬。第一代卵大部分產在早熟桃果上。成蟲喜在枝葉茂密的桃樹上產卵,果實靦部卵量多,果肩次之。卵期5~8日。第一代幼蟲孵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初孵幼蟲在果模或果帶基部吐絲蛀食果皮,然後蛀入果心,蛀孔分泌黃褐色膠液,周圍堆積大量蟲糞。6月中、下旬老熟幼蟲在被害果極佳或樹皮裂縫處結繭化蛹。第一代成蟲子7月上旬羽化,盛期為7月下旬至8月上旬。該代成蟲產卵子晚熟品種的桃和石榴上。7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蟲開始孵化,8月上、中旬是第二代幼蟲盛發期,此時批果受害最重,一果內可有齡期不一的幼蟲數頭。此時批近成熟,由於營養充足,幼蟲歷期較短,7月下旬便有幼蟲化蛹。第二代成蟲盛期在8月中、下旬。此後挑採收,成蟲轉移到其他奇主上產卵繼續為害,由於寄主分散,世代重疊,成蟲發生不整齊。
桃蛀野螟的發生量與雨水有關。一般4~5月多雨,相對濕度80%以上,越冬幼蟲他蛹和羽化率均高,有利於大發生。桃蛀野螟幼蟲常被黃眶離緣姬蜂(Trathala flavoorbitalis Gameron寄生。

防治方法

桃蛀野螟食性雜,除加強果園防治,對周圍農作物也不容忽視,才能奏效。
(一)農業防治建園時不宜機、梨、蘋果樹混栽或近距離栽植。5月前碾壓完玉米、高粱稈和向日葵莖杯和花盤,減少越冬蟲源。
(二)藥劑防治 第一代幼蟲孵化初期,桃樹上噴布20%氰戊菊酯(殺滅菊酯)4000~7000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2000倍液,50%殺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農藥,半月後再噴1次。第二代幼蟲孵化期酌情噴藥。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將沾有50%辛硫磷或50%殺螟硫磷1000~1500倍液的藥棉球塞入石榴萼筒,殺滅果內幼蟲。
(三)誘殺成蟲 成蟲發生期,採用黑光燈、糖醋液、性外激素誘殺成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