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野螟蛾,頭暗褐,前胸盾褐色,臀板灰褐,各體節毛片明顯,灰褐至黑褐色,背面的毛片較大,第1~8腹節氣門以上各具6個,成2橫列,前4後2。氣門橢圓形,圍氣門片黑褐色突起。腹足趾鉤不規則的3序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桃蛀野螟蛾
- 別名:桃蛀螟
- 科目:草螟蛾科
- 分布:遼寧、內蒙古、陝西
介紹,分布地區,寄主,為害特點,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介紹
桃蛀野螟蛾
(草螟蛾科)
鱗翅目
別名 桃蛀螟、桃實螟、桃果蠹、桃蠹心蟲、桃蛀心蟲、桃野螟蛾、桃斑紋野螟蛾、果斑螟蛾、豹紋蛾、豹紋斑螟。
分布地區
遼寧、內蒙古、陝西、山西、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重慶、四川、雲南、西藏。
寄主
櫻花、木槿、櫻桃、碧桃、桃、珊瑚、滇楸、臭椿、油茶、懸鈴木、蘋果、梨、李、杏、梅、石榴、柑桔、枇杷、柿、山楂、荔枝、龍眼、無花果、濕地松、馬尾松、黑松等。
為害特點
幼蟲蛀食幼果、穗、花萼。被害果實從蛀孔分泌黃褐色透明膠汁,並堆集蟲糞。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2mm,翅展22~ 25mm,黃至橙黃色,體翅表面具許多黑斑點似豹紋:胸背有7個;腹背第1和3~6節各有3個橫列,第7節有時只有1個,第2、8節無黑點,前翅25~28個,後翅15~16個,雄第9節末端黑色,雌不明顯。
卵 橢圓形,長0.6mm,寬0.4mm,表面粗糙布細微圓點,初乳白漸變桔黃、紅褐色。
幼蟲體長22mm,體色多變,有淡褐、淺灰、淺灰藍、暗紅等色,腹面多為淡綠色。
蛹 長13mm,初淡黃綠後變褐色,臀棘細長,末端有曲刺6根。繭長橢圓形,灰白色。
生活習性
長江流域年生4~5代,北方2~3代,以老熟幼蟲於玉米、向日葵、蓖麻等殘株內結繭越冬。武昌各代成蟲盛發期:越冬代5月中下旬,第1代6月下至7月上旬,第二代8月上中旬,第3代9月上中旬,第4代9月中下至10月上旬;世代重疊嚴重。
北方4月下旬至5月化蛹,蛹期20~30天,各代成蟲發生期:越冬代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1代7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2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卵期7~8天,非越冬幼蟲期20~30天,1、2代蛹期10天左右。成蟲晝伏夜出,對黑光燈和糖酒醋液趨性較強,喜食花蜜和吸食成熟的葡萄、桃的果汁。喜於枝葉茂密處的果上或相接果縫產卵,1果2~3粒,多者20餘粒。每雌產卵數十粒。產卵前期3天,成蟲壽命10天。初孵幼蟲先吐絲蛀食、老熟後結繭化蛹。
第1代卵主要產在桃、杏等核果類果樹上,第2~3代卵多產於玉米、向日葵等農作物上,幼蟲為害至9月下旬陸續老熟,尋找適當處所結繭越冬,發生遲者以第2代幼蟲越冬。天敵有黃眶離緣姬蜂、廣大腿小蜂。
防治方法
(1)越冬幼蟲化蛹前處理越冬寄主的殘體,消滅其中幼蟲。
(2)冬季刮除老翹皮消滅其中越冬幼蟲o
(3)利用黑光燈和糖醋液誘殺成蟲。
(4)在卵盛期至孵化初期噴灑10%天王星乳油6000~8000倍液或30%桃小靈乳油2000~25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25%蘇脲一號1000倍液、2.5%功夫乳油2500~30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3000~4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