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潛隱花葉類病毒

桃潛隱花葉類病毒

學名:Peach latent mosaic viroid,異名:梨花葉病(Peach American mosaic disease)(Hutchins 等,1937;Stout等,1939);梨黃花葉病(peach yellow mosaic disease)(Kishi等,1973);梨白棉布病(Peach calico disease)(Blodgett等,1944);梨斑點病(Peach blotch disease)(Willison等,1946) 英文名 Peach latent mosaic viroid(縮寫:PLMVd) 分類地位 鱷梨日斑類病毒科(Avsunviroidae)梨潛隱花葉類病毒(Pelamoviroid)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桃潛隱花葉類病毒
  • 拉丁學名:Peach latent mosaic viroid
  • 別稱:梨花葉病
  • :病毒界
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況,形態特徵,傳播途徑,鑑別寄主反應:,檢疫措施,防治方法,

分布

病害首先由Desvignes(1976,1980)報導,Flores等(1988,1990)證明是由類病毒引起的,目前在世界上種植桃樹的地方廣泛分布 (Desvignes等1986;Albanese 等,1992; Skrzeczkowski等,1996;Serio等,1999,)。歐洲地區:阿爾及利亞、法國、希臘、義大利、奧地利、羅馬尼亞和西班牙。
亞洲:日本、尼泊爾、巴基斯坦以及我國的陝西西安、遼寧興城和大連等地。
大洋州:澳大利亞。
非洲: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南非。
北美洲:墨西哥、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南猶他、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南俄克拉何馬、西阿肯色、西科羅拉多、德克薩斯)
南美洲:巴西

寄主植物

該病害的寄主只有桃樹(Prunus persica)和桃雜交品種(如巴旦杏×桃,李×桃等)其他李屬植物表現為免疫(Desvignes, 1982, 1986)。近來報導PLMVd還能侵染杏(P. armeniaca)、巴旦杏(P. dulcis)、郁李(P. japonica)、梅(P. mume)及梨樹(Pyrus communis 和P. amygdaliformi)與蘋果(Malus domestica)等(Hadidi 等,1997;Faggioli 等,1997;El-Dougdoug 等,1998;Kyriakopoulou等,2001),所以要對這種病害進行重新評價,包括它的寄主範圍。PLMVd在實驗條件下的繁殖寄主為桃樹。
??一些分離物不能在溫室內梨樹苗上引起症狀;而另一些分離物(如D168)能引起花葉,有時為壞死,罕見的情況下引起黃花葉或莖陷等症狀(Desvignes等,1980).。各分離物核苷酸序列有微小的差異。

危害情況

PLMVd在許多的桃樹(Prunus persica)品種上為潛伏侵染,通常沒有明顯得葉部症狀,但帶毒桃樹生長緩慢,樹勢衰退,抗性降低。感病品種染病後,在葉片上形成白色或黃色奶油狀的花葉(Peach calico)或印花狀病斑,褪綠斑駁(Peach blotch),或者是在小葉上形成邊緣壞死的花葉症狀(Peach mosaic)。病害發生於桃樹生長第二年,症狀包括延遲4-6天長葉、開花、成熟;高溫時,花瓣出現紫色裂紋;果實不規則、扁狀、色澤暗淡,裂果;芽壞死;桃樹易早衰;有些強毒株系使葉片產生花葉、塊斑、雜色和壞死;還有的能導致莖痘斑和卷葉(Hutchins,1932;Hutchins等,1937;Kishi等,1973;Pine,1976)。
桃花葉病桃花葉病
經濟影響
這種類病毒在桃樹上的危害通常是隱症的,只有少數葉片產生花葉。從第5年開始,被害桃樹迅速老化,而且對霜害和潰瘍病更為敏感。有時,它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嚴重。

形態特徵

病原為共價閉合環狀的RNA分子 ,長336-339 nt。和其它類病毒核酸序列同源性較低。沒有大多數類病毒具有的中央保守區,但具有錘頭狀的核酶保守區。PLMVd轉錄的正義和負義RNA都具有核酶保守區,在體外能催化自自我切割。

傳播途徑

該病害可以通過嫁接或芽接傳播,但不能種傳和花粉傳播(Desvignes,1986; Flores 等,1992;Howell等,1998)。病原能夠氣傳,傳播範圍5-20m,每年傳播率5%。接種桃樹嫩枝(樹齡3-20年),2-3年之內樹枝全部傳染。該類病毒在溫室通過桃蚜(Myzus persicae)傳染桃樹獲得成功(Desvignes,1981),在田間主要由污染的剪枝刀傳播該病害(傳毒頻率為50%-70%)(Hadidi等,1997)。 檢疫與防治
病毒侵入的方式病毒侵入的方式

鑑別寄主反應:

在溫室內,用桃樹苗(GF-305品種)採取交叉保護法進行檢測(Desvignes,1976)潛隱株系。首先用待檢測樹芽(10個重複)接種桃樹苗(GF-305品種),2個月後再用強毒株(D168)接種, 潛隱株系接種後果樹沒有症狀出現;強毒株系相對穩定,在溫室內每月轉接1次加以保存。
聚丙烯醯胺雙向電泳(Flore等,1988,1990):
PLMVd能從顯症或隱症的梨樹葉片,果實中提取到(Flores等,1988,1990,1992)。梨樹組織在提取快取液中研磨後用飽和酚抽提,上層水相用2-methoxyethanol沉澱以除去多糖,上清用CTAB沉澱即得核酸的初提液。所得的核酸可經CF-11纖維素柱純化。純化的核酸用於非變性與變性的聚丙烯醯胺電泳後可觀察到特異的類病毒條帶。切下該條帶,洗脫凝膠,通過機械接種到桃樹苗(GF-305品種),觀察症狀的出現進一步核實類病毒的存在。
點雜交或RT-PCR:
利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標記的點雜交、反轉錄PCR(RT-PCR)也可用於OLMVd的檢測(Ambrós et al等,1995; Loreti 等,1995;Shamloul 等,1995)。

檢疫措施

有效的措施是種植無類病毒的繁殖材料。所有桃樹苗必須經過生長期觀察為健康的;疫區繁殖材料必須來自經過檢測為健康的母本植株(OEPP/EPPO,1991)。

防治方法

利用無毒繁殖材料: 種植健康的繁殖材料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分析美國(科羅拉多和加利福尼亞)於40年代和50年代實施的根治計畫之後,Thresh(1988)認為該計畫能夠有效地限制病害的傳播,並將發病率降到較低水平。
(1) 熱處理方法:樹苗種植在37℃溫室中35-45天可脫去感病無性繁殖材料中的類病毒。
(2)莖尖嫁接法:切取頂端分生組織(0.3-0.8mm長),嫁接到健康的梨樹苗木上,兩個月後移栽大田(Barba等,1986)。以上兩種方法獲得的繁殖材料均需分子鑑定為無毒後方可投入生產使用。
污染器械的消毒:
PLMVd在田間主要通過農具,特別是刀具類(剪枝剪、嫁接刀、鐮刀等)傳染,因此,已污染園地刀具的徹底消毒對該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用1%福馬林、1%NaOH、5%NaCl、5%Ca(OCl)2或5%Na3PO4等消毒液浸漬10分鐘可以有效地滅活刀具上的污染的類病毒。
此外,法國成功地運用弱毒株系交叉保護來控制該病害(Desvignes,198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