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花葉病毒病

大蒜花葉病毒病是造成大蒜品種退化的病毒,世界各大蒜產區均有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蒜花葉病毒病
  • 別名:China cabbage virus disease
  • 病原中文名:大蒜花葉病毒、大蒜潛隱病毒、大蒜褪綠條斑病毒
  • 病原拉丁學名:Garlic mosaic virus
  • 病原分類地位:大蒜花葉病毒
  • 病原類型病毒
  • 主要危害作物:大蒜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
基本信息,病害症狀,病原特徵,侵染循環,發病因素,防治方法,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

基本信息

報檢植物:大蒜
報檢類型:病害
檢測認定:大蒜花葉病毒病
中文名稱:大蒜花葉病毒病
英文名稱:China cabbage virus disease.
病原中文名稱:大蒜花葉病毒、大蒜潛隱病毒、大蒜褪綠條斑病毒
病原拉丁學名:大蒜花葉病毒Garlic mosaic virus.(簡稱GM V)、
大蒜潛隱病毒Garlic latent virus.(簡稱GLV)、
大蒜褪綠條斑病毒The Garlic chlorosisstreak virus.
病原分類地位:大蒜花葉病毒
大蒜潛隱病毒:+ssRNA目、線形病毒科、麝香石竹潛隱病毒屬
大蒜褪綠條斑病毒
病害類型:病毒
地理分布:世界各大蒜產區均有發生
主要寄主:大蒜
危害部位:葉片
傳播因子:汁液摩擦、蚜蟲、十字花科病株、豆科病株、雜草
防治指標:發病初期或有發病中心時
檢疫地位:非檢疫對象
危害地位: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是造成大蒜品種退化的主要原因。發生普遍,對大蒜產量、品質影響非常大,減產幅度20%~45%。紅皮大蒜髮病程度高於白皮大蒜。

病害症狀

病株的葉片變小,葉脈出現黃條點,以後連成黃綠相間的條紋;心葉變細,抽出後呈淡黃色褪綠畸形葉,心葉被包住,難於伸展,嚴重時植株明顯矮化。病株鱗莖球較小,蒜瓣及鬚根減少,嚴重時蒜瓣僵硬。大蒜褪綠條斑病毒病在2~3葉期發病,病株上出現明顯的黃色褪綠條斑;成株發病,植株呈不同程度的矮化,瘦弱,纖細,葉片無光澤,蠟質消失,呈半捲曲狀,有的上下葉片捻在一起捲曲成筒狀;心葉不能抽出,病株不能抽蔓,蔓上具明顯的褪綠塊斑,病株根短且少,黃褐色。

病原特徵

(1)大蒜花葉病毒:
Garlic mosaic virus.(簡稱GM V),稱大蒜花葉病毒。病毒粒子線狀,長約750 nm。稀釋限點100~1000倍,鈍化溫度55~60℃,體外存活期2~3天。
(2)大蒜潛隱病毒:
Garlic latent virus.(簡稱GLV),稱大蒜潛隱病毒,屬+ssRNA目、線形病毒科、麝香石竹潛隱病毒屬病毒。病毒粒子線形,長610~690 nm。
(3)大蒜褪綠條斑病毒:
The Garlic chlorosisstreak virus.稱大蒜褪綠條斑病毒,病毒粒體線狀,長430~2100 nm,其中700nm~950nm的占50%以上,平均1059 nm。致死溫度70~75℃,體外存活期7~8天,稀釋限點1000~3000倍。

侵染循環

病毒通過汁液和桃蚜以非持久性傳播。
據董禕綜述,在自然條件下,蔥潛隱病毒( Shallot latent virus,ShLV)和大蒜普通潛隱病毒( Garlic common latent virus ,GCLV)也是該病毒原。

發病因素

(1)晚秋不涼,暖冬,乾旱;翌年春天氣溫回升早,少雨,有利於蚜蟲越冬和繁殖及危害傳毒;
(2)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播種過密、株行間鬱閉,
(3)多年重茬、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從生的田塊。
(4)天氣持續高溫、乾旱,田間蚜蟲多。
(5)與菸草、黃瓜、桃樹相鄰的田塊,互相傳毒,交叉感染的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播種前,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原和蟲原。
(2)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3)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帶菌肥料,有機肥中不得含有植物病殘體;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4)及時噴施除蟲滅菌藥,防治好蚜蟲、灰飛虱等害蟲,斷絕蟲害傳毒、傳菌途徑;防止病菌、病毒從害蟲傷害的傷口進入而危害植株。
(5)高溫乾旱時應灌水,以提高田間濕度,減輕蚜蟲、灰飛虱危害與傳毒。嚴禁連續灌水和大水漫灌。
(6)因地制宜,合理選用抗病品種。不要和菸草、黃瓜、桃樹相鄰種植;菜地要遠離冬油菜區。
(7)在傳毒蚜蟲遷入白菜地的始期和盛期,及時噴藥劑殺滅蚜蟲。
(8)田間防蚜。苗床四周提倡種植高稈作物,可預防蚜蟲遷飛傳毒。

物理防治

用銀灰色塑膠薄膜或普通農膜及窗紗上塗上銀灰色油漆,平鋪畦面四周可避蚜;用黃色板誘蚜,每667m2用6~8塊,利用蚜蟲對黃色趨性誘殺之。
三、生物防治:
(一)防治病毒用藥:
(1)微生物源製劑:
8 %寧南黴素(菌克毒克)200倍液
5 %菌毒清水劑250倍液
(2)植物源製劑:
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液
1.5%植病靈Ⅱ號乳劑10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二)防治蚜蟲用藥:
(1)植物源製劑:
0.3%苦參鹼水劑800~1000倍液
15%蓖麻油酸菸鹼乳油800~1000倍液
0.65%茼蒿素水劑400~500倍液
3.2%菸鹼川楝素水劑200~300倍液
1%蛇床子素水乳劑400倍液
0.3%印楝素乳油600~1000倍液
0.5%藜蘆鹼醇溶液800~1000倍液,
25%殺蟲雙水劑500~600倍液
(2) 微生物源製劑:
2.5%多殺菌素水懸浮劑600-1000倍液
2%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

化學防治

(一)拌種劑:
(1)用種子量0.5%滅蚜松或0.3%樂果乳劑拌種,或用種子重0.2%的20%病毒A或2%HA玉米拌種劑拌種,能有效防治灰飛虱,減輕病毒傳播。
(2)用25%種衣劑2號1:50或衛福(美國有利來路公司)1:100倍拌裹種子,30天內可控制蚜蟲、地下害蟲危害,對防治病毒病有效
(二)蚜蟲大發生時噴施:
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500~3000倍液
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6000~8000倍液
70%艾美樂水分散粒劑10000~15000倍液
20%康福多濃可溶劑5000~6000倍液
15%金好年乳油1500倍液
75%稻虱淨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5 %啶蟲咪乳油2500~3000倍液
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
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
50%對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
25%撲虱靈(噻嗪酮、優樂得)可濕性粉劑750~1000倍液
1%對硫磷粉或1.5%樂果粉1.5kg/667m2
(三)防治病毒用藥:
7.5%菌毒·嗎啉胍(克毒靈)水劑500倍液
20%嗎啉胍·乙銅(毒盡、病毒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40%嗎啉胍·羥烯腺·烯腺·(克毒寶)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
3.95%三氮唑核苷·銅·鋅(病毒必克)水乳劑6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