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桃源黑豬活體豬體格中等,全身黑色、臉面平直,頸較長,耳下垂,背腰長寬且平直,母豬腹大不拖地,臀部豐滿,尾長且尾毛呈“魚尾”狀散開。肉色呈櫻桃紅色,脂肪呈乳白色,大理石紋豐富,肉質緊密富有彈性;肉湯透明、肉香濃郁。理化指標:肌間脂肪≥5.5%,鎂含量≥210毫克/千克。
產地環境
地形地貌
桃源黑豬產自湖南省桃源縣,沅陵縣境內山巒重疊,溪河縱橫,地形複雜,沅酉二水納百川,縱貫全境。呈現兩山夾一谷,朝東北、西南向開口的地貌特徵。
氣候特徵
沅陵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主要氣候特點表現為: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嚴寒期短,暑熱期長,夏秋多旱。溫度最高在7月,平均27.8℃,變化幅度在25.9~29.6℃之間。1月溫度最低,平均4.7℃,變化幅度在2.1~6.9℃之間;沅陵縣平均氣溫為16.6℃,年際變化幅度在15.8~17.8℃之間,適宜養殖黑豬。
歷史淵源
唐天寶四年(745年),沅陵縣境內開始養殖黑豬。
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沅陵縣誌》記載:“辰郡養豬,啖以包穀,雜糧及樹葉,野草,故價廉於他處。
清末道光、鹹豐年間(1821~1861年),沅陵湘西黑豬就已經成為特色鮮明的優良品種。
生產情況
2014年,據不完全統計,沅陵縣境內共養殖湘西黑豬約12000頭。
截至2015年,沅陵縣飼養黑豬的養殖戶有47家,年出欄黑豬4.1萬頭,實現年產值達9000多萬元。
產品榮譽
2014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桃源黑豬”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湘西黑豬。
二、飼養環境
產地範圍內沅水中下游,雪峰、武陵山脈尾端。分布有三葉草、豆科類和雜灌木等組成的天然植被,飼草資源豐富。
三、飼養管理
養殖方式:規模化飼養與農戶散養相結合。
豬舍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和通風換氣條件,占欄面積每頭1.3米至1.5米。
飼料條件:以本地稻穀、玉米和米糠為主,搭配酒渣、豆腐渣等,適當輔以紅薯藤、蘿蔔、白菜等青綠飼料。
飼養管理要點:
(1)仔豬繁育:保證及時吃上初乳,15日齡補飼精料,哺乳期為60天。
(2)去勢:公豬60日齡前,母豬90日齡前。
(3)育肥:採用精料與青綠飼料相結合的方式,斷奶仔豬日餵3次,生長育肥豬日餵2次,自由飲水。
(4)禁止性要求:全期禁用任何藥物添加劑。治療藥物的使用與休藥期嚴格遵守相關標準和規定。
出欄標準:10個月至12個月,活體重75千克至85千克。
環境、安全要求:飼料、飼養環境、飼養管理、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屠宰加工
豬源標準:來自產地範圍內符合活體質量要求的健康豬只。
關鍵工藝要求
(1)候宰:宰前空腹靜養24小時,減少應激。
(2)褪毛:在水溫65℃±2℃燙毛鍋中翻動浸燙4分鐘至7分鐘。
(3)排酸:宰後1小時內用水沖洗胴體後,在0℃至4℃環境下排酸24小時。
五、質量特色
感官特色:
(1)活體豬:體格中等,全身黑色、臉面平直,頸較長,耳下垂,背腰長寬且平直,母豬腹大不拖地,臀部豐滿,尾長且尾毛呈“魚尾”狀散開。
(2)豬肉:肉色呈櫻桃紅色,脂肪呈乳白色,大理石紋豐富,肉質緊密富有彈性;肉湯透明、肉香濃郁。
理化指標:肌間脂肪≥5.5%,鎂含量≥210毫克/千克。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桃源黑豬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南省桃源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桃源黑豬的檢測機構由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地圖信息
地址:武陵東路與漁父南路交叉口西1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