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洞風景區

桃源洞風景區

與炎帝陵緊緊相鄰,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各種植物資源達2000餘種,脊椎動物2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0多種,重點保護動物30餘種。風景區內,還有桃源洞瀑布、黑龍潭、石板灘、獅子岩、田心裡、清溪澗等景點40多處,是一個集科學考察與風景觀賞於一體的旅遊佳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桃源洞風景區
  • 所屬地區:福建省
  • 地理位置:永安市城北9公里205國道旁
  • 面積:28.78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桃源洞瀑布、黑龍潭、石板灘、獅子岩、田心裡、清溪澗
  • 景區級別:國家級AAAA級自然保護區
  • 珍稀動物:華南虎、雲豹
永安,安徽黟縣,炎陵,香港大浦,徐霞客遊記,

永安

永安市北10公里、緊靠著205國道的栟櫚山中,面積37平方公里,因景區內有桃花澗而得名。宋李綱有詩云:“栟櫚百里遠沙溪,水石稱為小武夷”,故又有“小武夷”之稱。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已闢為遊覽區,築亭台樓閣10餘座。1987年,與鱗隱石林一起被評為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又一起被評為第三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以桃源洞口為軸心,分為桃源洞、百丈岩、葛里、修竹灣、栟櫚潭等5個
永安桃源洞風景區
旅遊景區,73處旅遊景點。桃源洞口實際是兩峰之間裂開的巨罅。一條桃花澗迂迴曲折,穿過雙峰聳立的狹谷隘口,潺潺匯入沙溪。120米高的絕壁上有明萬曆年間舉人陳源湛所書“桃源洞口”四個大字,每字2米見方,下題律詩一首,右上端橫楔一塊10多米長的鯉魚石。主要旅遊景點有鎖洞橋、觀音大士殿、通天亭、一線天、環玉洞、古井寒泉、望象台、仙人棋盤、跨虹橋鳳冠亭、閬風台、奇雲關寨門、不塵館等10多處。其中最著名的是高90米、長120米的“一線天”。懸崖斷處,一隙通明,拾級而上,窄處僅容側身而過。《徐霞客遊記》稱:“縫隙一線,上劈山巔,還透山北,中不容肩。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夷、黃山、浮蓋,曾未見若此大而逼、遠而整者”。山後為百丈岩景區,有千人洞、放生潭、橋屋等旅遊景點。山腳的十里木並櫚潭,清澈如鏡,泛舟可見劍岩、鷹嘴岩、獅子岩、觀音岩、臥龍巖、烏鴉岩等。對岸左前方為修竹灣景區,有群玉谷、鐵樹、寒翠門、禪頓庵、石頭城、“紫雲低”等景觀。右前方為葛里景區,其中天柱岩上鐫“凌霄劈秀”四字,舟行溪中即可望見。岩石嶙峋,林木蒼翠,丹山碧水,景點緊湊連貫,奇絕秀幽險俱全,來此遊客必到桃源洞景區的一線天等處。
桃源洞風景區桃源洞風景區
景點概述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桃源洞位於福建省永安市城北9公里205國道旁。景區規劃總面積28.78平方公里,分別由桃源洞、百丈岩、修竹灣、葛里、櫚潭五大景區組成,分布在沙溪河的兩岸。古時桃洞一帶山上有許多櫚樹,所以歷史上又稱為櫚山。據有關記載,唐代就有頭陀僧結廬於葛里,五代後晉時期建有櫚寺。明代萬曆年間( 公元1605年)當地安砂人兩郡司馬陳源湛捐資建有亭、台、樓、閣十餘處,取“世外桃源”之意改名為桃源洞,並在入口120米高的峭壁上36米高處刻有“桃源洞口”四個大字。南宋宰相李綱左正言鄧肅曾在此隱居、讀書,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遊覽此地,並都留有詩句。從此桃源洞名聞遐爾。 桃源洞景區,面積為0.74平方公里,是五大景區中的主要部分,這裡丹霞地貌和豐富的植被形成奇峰峭壁、綠海林濤和碧水丹山。主要景點有:桃源洞雕塑、桃源洞口、鎖洞橋、觀音大仕殿、一線天、古井、望象台、跨虹橋仙人棋盤閬風台、古寨門等20餘處,其中“一線天”堪稱全國之冠。
桃源洞風景區桃源洞風景區

安徽黟縣

地理位置
桃源洞風景區
桃源洞位於距黟縣城8公里的石墨嶺南麓,山骨突出,岩石削立,古樹蔥鬱,桃花夾岸。山腰鑿有洞,即桃源洞。穿沿而過,支木以行,故又稱棧閣嶺,下臨鐘潭,南北壁立百餘米,漳水奪澗西瀉,山形險峻,風光綺麗。過洞豁然開朗,屋舍儼然,的確酷似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景點概述
桃源洞是古時縣內交通的要塞,洞口鑿有“桃源古洞”四字。原建有茶庵。“汲山泉以煮茗,解行人之炎渴”。沿後嶺上,明代建有桃源書院,又名時習堂,岩壁上還建有觀音閣,供奉觀音白玉雕像。清道光二十九年(1846),易“桃源古沿”為“桃花源”洞門額,由邑人汪聯松題書,並刻有石聯:“白雲芳草疑無路,流水桃花別有天”和“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
神話傳說
桃源洞神話傳說頗多,有漁郎問津泊舟的石磯,有拒不進貢入宮而滾入潭中化為鐘石的金鐘,有唐朝高士許宣平隱居的桃源上庵,有李白吟後揮灑墨點於竹葉上的墨竹等。古人吟詠桃源洞的詩更多。宋朝孫抗《桃源》詩云:“洞裡栽桃不計時,人間秦晉是耶非。落花遍地青春老,千載漁郎去不歸。”清邑人程霖詩云:“清溪一曲竹千竿,棧道遙同蜀道難,無定煙嵐時變態,多靈草木盡生寒,桃開洞口霞飛水,梨放枝頭雪擁欄,隔岸漁歌聲唱晚,歸雲片片夕陽殘”。現桃源洞已拓建為黟漁公路,石壁上刻有現代著名詩人張光年手書的“桃源洞”三個擘窠大字。觀字賞景,尚能引發思古的幽情。

炎陵

桃源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AAAA級)、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南省炎陵縣東北隅,羅霄山脈中段,湘贛邊境萬洋山北段之西北麓。東與山市僅山脊之隔,南接桂東八面山,北抵武功山,距縣城45公里,園區面積近1萬公頃。區內主要河流萬洋河,由鏡花溪、桃花溪等溪流匯合而成,是湘江水系米水支流沔水的源頭。 遊人稱“桃源洞乃人間仙境,風流盡在此山中”。桃源洞與井岡山相毗鄰,一脈相連,蔚為壯觀,千米以上山峰18座,萬陽山海拔1800多米。傳說炎帝神農曾到此採藥,留有神農腳印,洗藥潭、搗藥臼、藏藥洞、曬藥台等千古勝跡。桃源洞的自然景觀多彩多姿,山、水、石、林俱備,雅、趣、奇、險兼有,屬原始次生林帶,國家自然保護區。這裡空氣格外清新,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各類植物資源1727種,其中珍稀觀賞植物245種,華南虎、雲豹等珍稀動物 44種。桃源洞是一個自然景觀優美、生態環境優越,氣候舒適宜人的生態型國家森林國家。桃源洞,不愧“天下第一秀”美稱。
桃源洞風景區桃源洞風景區

香港大浦

景點簡介
桃源洞位於大埔山塘村42號,為一間齋堂,以“修身積善”為宗旨。源於清遠藏霞古洞,為清遠人氏田昌瑞先生於1924年所創立。桃源洞始創於大埔碗窯,至1987年,才遷址大埔山塘村。
交流文化活動
桃源洞供奉王母、彌勒佛、文殊天尊、華陀等三教菩薩,屬於先天道派。堂內主要誕期包括盂蘭及三元節。 桃源洞除為弟子提供一個清幽的自修環境外,堂內還設有靈牌位安奉服務,供奉先逝弟子及先靈。
桃源洞弟子經常到母壇清遠藏霞洞探訪,交流文化。

徐霞客遊記

庚午(1630年)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余擬是年暫止游屐,而漳南之使絡繹於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於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啟行。二十一日到武林。二十四日渡錢唐即錢塘,今錢唐江,波平不穀hú原意指有皺紋的紗,即處只作“皺”,如履平地。二十八日至龍游,覓得青湖舟,去衢尚二十里,泊於樟樹潭。
三十日 過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入。循溪覓勝,得石崖於北渚。崖臨回瀾,澄潭漱其址,隙綴茂樹,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態。僧結檻依之,頗覺幽勝。余踞坐石上,有劉對予者,一見如故,因為余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岩石奇詭,探幽之屐,不可不一過。”余欣然返寓,已下午,不成行。
桃源洞風景區桃源洞風景區
八月初一日 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片石,咫尺不可見。先擬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沒有成功。越山坑嶺,宿於寶安橋。
初二日 登仙霞,越小竿嶺,近霧已收,惟遠峰漫不可見。又十里,飯於二十八都。其地東南有浮蓋山,跨浙、閩、江西三省衢、處、信、寧四府之境,危峙仙霞、犁嶺間,為諸峰冠。楓嶺西垂,畢嶺東障,梨嶺則其南案也;怪石拿雲,飛霞削翠。余每南過小竿,北逾梨嶺,遙瞻丰采,輒為神往。既飯,興不能遏止,遍詢登山道。一牧人言:“由丹楓嶺而止,為大道而遠;由二十八都溪橋之左越嶺,經白花岩上,道小而近”。余聞白花岩益喜,即迂道且趨之,況其近也!遂越橋南行數十步,即由左小路登嶺。三里下嶺,折而南,渡一溪,又三里,轉入南塢,即浮蓋山北麓村也。分溪錯嶺,竹木清幽,里號金竹雲。度木橋,由業紙者籬門入,取小級而登。初皆田畦高疊,漸漸直躋危崖。又五里,大石磊落,棋置星羅,松竹與石爭隙。已入勝地,竹深石轉,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僧指其後山絕頂,巒石甚奇。庵之右岡環轉而左,為里山庵。由里山越高岡兩重,轉下山之陽,則大寺也。右有梨尖頂,左有石龍洞,前瞰梨嶺,可俯而挾矣。余乃從其右,二里,憩里山庵。里山至大寺約七里,路小而峻。先躋一岡,約二里,岡勢北垂。越其東,塢下水皆東流,即浦城界。又南上一里,越一岡,循其左而上,是謂獅峰。
霧重路塞,舍之。逾岡西下,復轉南上,二里,又越一岡,其左亦可上獅峰,右即可登龍洞頂。乃南向直下,約二里,抵大寺。石痕竹影,白花岩正得其具體,而峰巒環列,此真獨勝。雨阻寺中者兩日。
初四日 冒雨為龍洞游。同導僧砍木通道,攀亂磧而上,霧滃wěng雲氣四起之意棘銛xiān鋒利,芾fèi小石籠崖,獰惡如奇鬼。穿簇透峽,窈窕者,益之詭而藏其險;屼嵲者,益之險而斂其高。如是二里,樹底睨斜眼看峭崿。攀踞其內,右有夾壁,離立僅尺,上下如一,似所謂“一線天”者,不知其即通頂所由也。乃爇點燃火篝燈,匍匐入一罅。罅夾立而高,亦如外之一線天,第外則頂開而明,此則上合而暗。初入,其合處猶通竅一二,深入則全黑矣。其下水流沙底,濡足而平。中道有片石,如舌上吐,直豎夾中,高僅三尺,兩旁貼於洞壁。洞既束肩,石復當胸,天可攀踐,逾之甚艱。再入,兩壁愈夾,肩不能容。側身而進,又有石片如前阻其隘口,高更倍之。余不能登,導僧援之。既登,僧復不能下,脫衣宛轉久之,乃下。余猶側仁石上,亦脫衣奮力,僧從石下掖之,遂得入。其內壁少舒可平肩,水較泓深,所稱龍池也。仰睇其上,高不見頂,而石龍從夾壁盡處懸崖直下。洞中石色皆赭黃,而此石獨白,石理粗礪成鱗甲,遂以“龍”神之。挑燈遍矚而出。石隘處上逼下礙,入時自上懸身而墜,其勢猶順,出則自下側身以透,胸與背既貼切於兩壁,而膝復不能屈伸,石質刺膚,前後莫可懸接,每度一人,急之愈固,幾恐其與石為一也。既出,歡若更生,而嵐氣忽澄,登霄在望。由明峽前行,芟割莽開荊,不半里,又得一洞,洞皆大石層疊,如重樓復閣,其中燥爽明透。
桃源洞風景區桃源洞風景區
徘徊久之,復上躋重崖,二里,登絕頂,為浮蓋最高處。踞石而坐,西北霧頓開,下視金竹里以東,崩坑墜谷,層層如碧玉輕綃,遠近萬狀;惟頂以南,尚郁伏未出。循西嶺而下,乃知此峰為浮蓋最東。由此而西,蜿蜒數蜂,再伏再起,極於疊石庵在疊石庵終止,乃為西隅,再下為白花岩矣。既連越二蜂,即里山趨寺之第三岡也。時余每過一峰,輒一峰開霽,西峰諸石,俱各為披露。西峰盡,又越兩峰,峰俱有石層疊。又一峰南向居中,前聳二石,一斜而尖,是名“梨頭尖石”。二石高數十丈,堪為江郎支庶,而下俱浮綴疊石數塊,承以石盤,如坐嵌空處,俱可徙倚。此峰南下一支,石多嶙峋,所稱“雙筍石人”,攢列寺右者,皆其派也。峰後散為五峰,迴環離立,中藏一坪可廬,亦高峰所罕得者。又西越兩峰,為浮蓋中頂,皆盤石累疊而成,下者為盤,上者為蓋,或數石共肩一石,或一石復平列數石,上下俱成疊台雙闕,“浮蓋仙壇”,洵不誣稱矣。其石高削無級,不便攀躋。登其巔,群峰盡出。山頂之石,四旁有苔,如發下垂,嫩綠浮煙,娟然秀美可愛。西望疊石、石仙諸勝,尚隔三四峰,而日已過午,遂還飯寺中。別之南下,十里即大道,已在梨嶺之麓。登嶺,過九牧,宿漁梁下街。
初五日 下浦城舟,凡四日抵延平郡。
初十日 復逆流上永安溪,泊榕溪。其地為南平、沙縣之中,各去六十里。先是浦城之溪水小,而永安之流暴漲,故順逆皆遲。
十一日 舟曲隨山西南行,亂石崢嶸,奔流懸迅。二十里,舟為石觸,榜人以竹絲綿紙包片木掩而釘之,止涌而已。又十里,溪右一山,瞰溪如伏獅,額有崖兩重,閣臨其上,崖下圓石高數丈,突立溪中。於是折而東,又十里,月下上一灘,泊於舊縣。 十二日 山稍開,西北二十里,抵沙縣。城南臨大溪,雉堞及肩,即溪崖也。溪中多置大舟,兩旁為輪,關水以舂。西十里,南折入山間。右山石骨巉削,而左山夾處,有泉落坳隙如玉箸。又西南二十里,泊洋口。其地路通尤溪。東有山曰里豐,為一邑之望。昨舟過伏獅崖,即望而見之,今繞其西而南向。
桃源洞風景區桃源洞風景區
十三日 西南二十里,漸入山,又二十五里,至雙口。遂折而西北行,五里,至橫雙口。溪右一水自北來,永安之溪自南來,至此合。其北來之溪,舟通岩前可七十里。又五里入永安界,曰新凌鋪。
十四日 行永安境內,始聞猿聲。南四十里為鞏川。上大灘十里,東南行,忽望見溪右峰石突兀。既而直逼其下,則突兀者轉為參差,為崩削,俱盤亘壁立,為峰為岩,為屏為柱,次第而見。中一峰壁削到底,或大書其上,曰“凌霄”。於是溪左之奇,亦若起而爭勝者。已舟折西北,左溪之崖較詭異,而更有出左溪上者,則桃源澗也。其峰排突溪南,上逼層漢即天宇,而下瞰回溪,峰底深裂,流泉迸下,仰其上,曲檻飛欄,遙帶不一,急停舟登焉。
循澗而入,兩崖僅裂一罅,竹影逼溪內。得橋渡澗再上,有門曰“長春圃”。亟趨之,則溪南之峰,前所仰眺者,已在其北。乃北上,路旁一石,方平如砥。時暮色滿山,路縱橫不可辨,乃入大士殿,得道人為導。隨之北,即循崖經文昌閣,轉越兩亭,俱懸崖綴壁。從此折入峭夾間,其隙僅分一線,上劈山巔,遠透山北,中不能容肩,鑿之乃受,累級斜上,直貫其中。余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彝、黃山、浮蓋,曾未見若此之大而逼、遠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峰攢列。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中復得一台,一樹當空,根盤於上。有飛橋架兩崖間,上下壁削,懸空而度,峰攢石裂,岈然成洞,曰環玉。出洞,復由棋坪側歷西塢而上,得一井,水甚甘冽。躋峰北隅,有亭甚豁,第北溪下繞,反以逼仄不能俯瞰。由此左下,又有泉一泓匯為池,以暮不及往。乃南上絕頂,一八角亭冠其上。復從西路下山,出倚雲關,則石磴垂絕,罅間一下百丈。蓋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線為暗磴,百丈為明梯,游者以梯下而一線上,始盡奇概,舍此別無可階也。
還至大士殿,昏黑不可出。道人命徒碎木燃火,送之溪旁,孤燈穿綠塢,幾若陰房磷火。道人云:“由長春圃二里,有不塵館,旁又有一百丈岩,皆有勝可游。”余頷之即點頭接受建議。返舟,促舟子夜行,不可,乃與奴輩併力刺舟撐船。幸灘無石,月漸朗,二鼓,泊廢石樑下。行二十里,去永安止二里。
十五日 抵城西橋下,橋已毀。而大溪自西來,橋下之溪自南來,依然余游玉華時也。繞城西而南,溯南來之溪以去,五十里,至長倩。溪出山右,路循山左,乃舍溪登嶺。越嶺兩重,西南過溪橋,五里,南過溪鳴橋。又五里,直凌西南山角,以為已窮絕頂,其上乃更復穹然。不復上,循山半而南,紆折翠微間,俯瞰山底,溪回屈曲,惟聞吼怒聲,而深不見水,蓋峻巒削岫,錯立如交牙,水漱其根,上皆叢樹,行者惟見翠葆即綠樹叢浮空,非聞水聲,幾以為一山也。久之,偶於樹隙稍露回湍,渾赤如血。又五里與赤溪遇,又五里止於林田。
桃源洞風景區桃源洞風景區
十六日 沿山二里,有峰自南直下。峰東有小溪,西為大溪,俱北會林田,而注於大煞嶺西者。渡小溪,循峰南上,共五里,到下橋。逶迤南躋,又八里,得上橋。一洵飛空,懸橋而度,兩旁高峰插天。度橋,路愈峻,十里,從山夾中直躋兩高峰之南,登嶺巔。回視兩高峰已在履下,計其崇峻,大煞、浮蓋,當皆出其下。南下三十五里,抵寧洋縣。
十七日 下舟達華封。
十八日 上午始抵陸。漸登山阪,溪從右去,以灘高石阻,舟不能前也。十里,過山麓,又五里,跨華封絕頂,溪從其下折而西去。遙望西數里外,灘石重疊,水勢騰激,至有一灘純石,中斷而不見水者,此峽中最險處。自念前以雨阻不能達,今奈何交臂失之?乃北下三里,得村一塢,以為去溪不遠。沿塢西行里許,欲臨溪,不得路,始從蔗畦中下。蔗窮,又有蔓植者,花如豆,細莢未成,復踐蔓行,上流沙削不受覆,方藉蔓為級,未幾蔓窮,皆荊棘藤刺,叢不能入。初側身投足,不辨高下,時時陷石坎,掛樹杪miǎo細梢。既忽得一橫溪,大道沿之。西三里,瞰溪咫尺,灘聲震耳,謂前所望中斷之險,必當其處。時大道直西去,通吳鎮、羅埠。覓下溪之路,久不得,見一小路伏叢棘中,乃匍匐就之。初猶有路影,未幾不一會,走不多遠之意下皆積葉,高尺許,蜘網翳之;上則棘莽蒙密,鉤發懸股,百計難脫;比等到脫,則懸澗注溪,危石疊嵌而下。石皆累空間,登其上,始復見溪,而石不受足,轉墮深莽。余計不得前,乃即從澗水中攀石踐流,遂抵溪石上。其石大如百間屋,側立溪南,溪北復有崩崖壅水。水既南避巨石,北激崩塊,沖搗莫容,躍隙而下,下即升降懸絕,倒涌逆卷,崖為之傾,舟安得通也?踞大石坐,又攀渡溪中突石而坐,望前溪西去,一瀉之勢,險無逾此。久之,溯大溪,踐亂石,山轉處溪田層綴,從之,始得路。循而西轉,過所踞溪石二里許,灘聲復沸如前,則又一危磯也。西二里,得小路,隨山脊直瞰溪而下,始見前不可下之灘,即在其上流,而嶺頭所望純石中斷之灘,即在其下流。此嘴中懸兩灘間,非至此,則兩灘幾有遁形矣幾乎隱遁而看不見。逾嶺下舟。明日,抵漳州司理署。
桃源洞風景區桃源洞風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