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藻斑病

桂花藻斑病是桂花主要的病害之一,害桂花的葉與枝幹,影響光合作用致使生長不良;嚴重時可使枝條的皮層剝離或枯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花藻斑病,桂花白藻病
  • 分布區域:分布於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 病原菌:藻類、綠藻綱、四分孢目、頭孢藻
分布區域,危害病原菌,發病症狀,發病原因,防治方法,

分布區域

分布於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比較潮濕、炎熱的地區。

危害病原菌

藻類、綠藻綱、四分孢目、頭孢藻
病原菌形態與生物特徵:
病藻的毛氈物是頭孢藻的營養體,繁殖期在營養體上產生遊動孢子囊梗。孢子囊梗毛髮狀,頂端膨大,有小梗,梗上產生球形孢子囊,內生遊動孢子,橢圓形,側生雙鞭毛。

發病症狀

桂花藻斑病主要危害桂花的葉與枝幹,影響光合作用。病斑在葉片的正反兩面均可出現,但以正面為主。初期,葉面呈現白色至黃褐色針頭樣小圓點,或呈十字形排列,並向四周呈放射狀擴展。繼而慢慢變為圓形不規則突起的絨狀物,表面有纖紋狀紋理,邊緣缺刻不齊,灰褐色或黃褐色,直徑為1~1.2毫米。後期色澤較深,表面略於滑。通常在植株的中、下部發生較多,枝幹也易受害。上部的嫩葉較少發病。樹體被害後,影響光合作用,致使生長不良;嚴重時可使枝條的皮層剝離或枯死。

發病原因

由頭孢藻引起。病原藻以營養體方式在寄生組織上越冬。翌年春季環境氣溫適宜時,在桂花的病葉及其他葉片上逐漸形成藻斑,並產生圓形孢子囊。環境潮濕時,孢子囊又萌發產生孢子,通過風雨進行傳播。常發病於雜草叢生、土壤貧瘠以及枝葉過密與通風不良的桂花樹上。

防治方法

①合理施肥、排水,適當修剪整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清掃田園雜草,增施磷鉀肥料等,增強樹勢。
②早春發病前,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對該病有良好的預防效果。
③發病嚴重的地方,可在晚秋噴一次藥,這對減輕翌年的發病有一定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