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育11號

桂育11號

桂育11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黃華占為母本,以力源占2號為父本選育的秈型常規水稻品種。

桂育11號全生育期早稻119.0天,晚稻106.8天,葉色濃綠,穗型長大,每畝有效穗數17.8萬,株高109.1厘米,穗長25.7厘米,每穗總粒數154.6粒,感稻瘟病、中感或感水稻白葉枯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育11號
  • 審定編號:桂審稻2018030號
  • 選育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作物名稱:水稻
  • 親本來源:黃華占×力源占2號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播種育秧,水肥管理,病害防治,榮譽表彰,

選育過程

桂育11號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採用常規育種方法與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手段相結合,經過9年13代選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優質常規稻新品種。母本黃華占是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以黃新占為母本,豐華占為父本雜交後,採用系譜法選育而成的感溫型常規水稻品種,含抗稻瘟病基因pi5。父本力源占2號是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和桂林市力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用長絲占作母本,桂713作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種。
2006年早造配組雜交,2006年晚造種植為F1代,表現為株型好,似母本、穗長大,粒型變粗長,熟色好,2007年早造為F2代,群體表現為分櫱力較強,生長健壯,株葉形態較好,穀粒粗長,選擇28個優良單株,2008-2009年進入株系圃,選擇2個優良單株,2010年早造進入擴大繁殖圃,編號為2010-1-擴5及擴6,其中擴5表現為群體分櫱力強,長勢旺,穗較大,熟色好,結合分子檢測結果,在擴5中選擇13個綜合性狀表現好且含pi5抗瘟基因的優良單株,全部收穫,2010年晚造繼續擴大繁殖,編號為2010-2-擴148至擴160,其中擴151整體表現較好,經檢測,群體含pi5抗瘟基因,進入2011年早、晚造大區品比試驗,表現為分櫱力強,長勢旺,穗長、大,熟色好,經檢測,群體含pi5抗瘟基因,繼續參加2012、2013、2014年水稻所大區品比試驗,同時跟蹤檢測抗瘟基因,在大區品比中表現穩定,性狀優異並含pi5抗瘟基因,提交2015年廣西區試,定名為桂育11號。2018年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桂育11號
桂育11號選育過程

特徵特性

生物學特性:秈型常規水稻品種。全生育期早稻119.0天,晚稻106.8天,與對照柳沙油占202相當。葉色濃綠,葉鞘綠色,劍葉直立,穗型長大,著粒密,穎色淡黃,稃尖無色,無芒。每畝有效穗數17.8萬,株高109.1厘米,穗長25.7厘米,每穗總粒數154.6粒,結實率79.1%,千粒重21.9克。
品質特點:糙米率81.6%,整精米率67.9%,堊白度1.0%,透明度1級,鹼消值6.2級,膠稠度74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5.0%,達到《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NY/T593-2013)優質一等。
抗性特點: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兩年分別是6.3、5.8,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水稻白葉枯病5-7級;感稻瘟病、中感或感水稻白葉枯病。
桂育11號
桂育11號

產量表現

2013年、2014年,分別參加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自選育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大區早造和晚造品比試驗,產量分別為465.6,534.3千克/畝,分別比柳沙油占202增產20.5%、35.5%。
2016年早稻參加常規稻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55.3千克,比對照柳沙油占202增產7.75%;2017年晚稻續試,平均畝產442.6千克,比柳沙油占202增產5.90%;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49.0千克,比柳沙油占202增產6.83%。2017年晚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29.2千克,比柳沙油占202增產8.70%。

適種區域

桂育11號適宜在中國桂南、桂中、桂北稻作區作早、晚造種植,其他稻作區根據品種試驗示範生育期選擇適宜的種植季節。

栽培要點

播種育秧

適時播種,手插秧用種量2.0-2.25千克/畝,塑盤育秧1.75-2.0千克/畝。苗期做好溫度調控,早稻秧田可拱架覆蓋薄膜,用於保溫,防止爛秧,晚造可覆蓋遮陽網或防蟲網,早造秧齡25-30天,晚造秧齡20天左右。
移栽方式可採用手插或拋栽,拋栽對大田的平整程度要求較高,應控制整塊田高低差異在2厘米以內。插秧可採用23厘米×13厘米的插植規格,每蔸(含分櫱)可插2-3苗;拋秧可採用2萬-2.1萬穴/畝的種植密度。

水肥管理

施足基肥,基肥以農家肥為主,施用量農家肥500-750千克/畝,綠肥1000-1500千克/畝。可將有機肥所採用的原料(包括人畜糞尿、肥泥、餅肥、各種秸稈、枯枝落葉殘草)與過磷酸鈣(按施25-30千克/畝)一起堆漚。及時追肥,移栽後5-7天第1次追肥,施尿素7.5-10千克/畝;移栽後12-15天第2次追肥,施尿素10-12.5千克/畝、氯化鉀10千克/畝;在抽穗前15-20天施用保花肥,施尿素3-4千克/畝,氯化鉀7.5千克/畝。
移栽時保持1厘米水層;移栽後至返青採用深水護苗,水深5-7厘米;返青後至有效分櫱末期採用淺水灌溉,水深3-5厘米。有效分櫱末期至幼穗分化期應曬田,倒3葉末期結束。抽穗前12-15天復水,抽穗揚花前採取乾濕交替間歇灌溉,抽穗揚花期田間應保持1-2厘米淺水層。乳熟期至收穫前1周,應乾濕交替灌溉保持土壤濕潤,並在收穫前7-10天斷水。

病害防治

倡導生物防治,如採取稻田養鴨、釋放寄生蜂防治水稻螟蟲,創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境,以蟲治蟲;也提倡採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生態黃板等物理防治措施誘殺害蟲;病蟲害發生嚴重時,還可採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如稻瘟病、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用石硫合劑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水稻白葉枯病用氫氧化銅乾懸浮劑,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等用BT粉或印楝素乳油,稻飛虱葉蟬稻薊馬等用菸鹼水乳劑按照使用說明兌水噴霧防治。

榮譽表彰

2019年4月12-13日,桂育11號獲第二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秈稻組金獎第一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