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湖蘇區游擊隊

民國23年(1934年)7、8月間,在中共地下黨員江濤的領導下,福州新店數十名貧苦農民參加革命活動,並以這批民眾為骨幹,進行軍事訓練,組成新店紅軍游擊隊。游擊隊負責人江濤於民國23年初調到連江、羅源地區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湖蘇區游擊隊
  • 時間:民國23年
  • 地點福州北郊桂湖
  • 背景:二三革命
簡介?,發展經歷,意義?,

簡介?

民國23年(1934年)農曆八月,福州北郊桂湖貧苦農民推翻當地的地主政權(稱二三革命),11個鄉(村)先後建立蘇維埃政府,選舉張長弓為桂湖蘇維埃政府主席。為鞏固紅色政權,各鄉迅速組建農民自衛隊。初期,各鄉只有幾個人,用大刀、鳥槍作武器;隨後,區蘇維埃政府抽調各鄉骨幹20餘人,組成桂湖蘇區游擊隊,在襲擊福州第六保全大隊、新店保全部隊戰鬥中壯大隊伍,並繳獲步槍80餘支和一批子彈裝備自己。1935年農曆十月至十二月,國民黨軍隊多次對游擊隊進行“圍剿”。游擊隊在與國軍第七軍一個團的激戰後,向古田縣境轉移,途中遭該縣大刀會和民團的打擊。為保存力量,陳火妹帶領一部到閩中游擊隊,後編入新四軍北上,一部轉移到旗山活動,其餘潛回桂湖。

發展經歷

民國23年(1934年)7、8月間,在中共地下黨員江濤的領導下,福州新店數十名貧苦農民參加革命活動,並以這批民眾為骨幹,進行軍事訓練,組成新店紅軍游擊隊。游擊隊負責人江濤於民國23年初調到連江、羅源地區工作。1935年12月革命轉入低潮,江濤將連、羅地區被“圍剿”打散的紅軍戰士轉至北峰,充實新店游擊隊的力量,當時稱連、羅紅軍戰士與新店紅軍戰士第一次會師。次年3月,閩中游擊隊又被國民黨軍打散,江濤組織離散的游擊隊員轉至壽山鄉,與新店紅軍游擊隊一起堅持武裝鬥爭。當時稱之為第二次會師。
6月間,江濤接受閩東特委領導。民國27年閩東地區革命遭到嚴重破壞,江濤帶部分游擊隊員又回琅岐島,使琅岐的游擊武裝鬥爭不斷取得勝利。民國30年江濤調去周墩縣(今周寧)兼任縣委書記,被國民黨殺害,從此琅岐游擊隊與黨失去聯繫。 民國37年春,琅岐游擊隊派人到連江琯頭,找到中共閩、羅、連邊區工委書記徐興祖和林逸森,並與東嶺游擊隊取得聯繫,從而重新組成“東嶺游擊隊琅岐中隊”。江愛友任中隊長,林長基任指導員。民國38年3月,該中隊發展到100餘人,長短槍30餘支。1949年9月,中隊接受整編,除留一部在閩江口軍民聯合辦事處駐閩浙贛聯絡處工作外,其餘113人編入羅源縣大隊。

意義?

自1926後4月成立中共福州地委以來,在黨的領導下,福州老區人民歷經20多年革命戰爭洗禮,歷盡坎坷,屢遭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和巨大犧牲,但百折不撓,前仆後繼,連(江)羅(源)蘇區曾建立兩個縣蘇維埃政府,轄10個區蘇、250多個鄉蘇(包括今閩侯桂湖等11個),區鄉蘇維埃地方幹部有595人,在253個鄉分過田地。是一場偉大的共產主義嘗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