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果鎮

桂果鎮

1949年為桂果鄉。以桂花、果底兩村各取一字命名。1953年析設桂果、果化、新華、岔河鄉。1958年撤鄉建桂果公社。1962年析建桂果、果化、新華、岔河公社。1984年改置桂果鎮和果化、新華、岔河鄉。1991年合併置桂果鎮。織金縣桂果鎮位於織金縣城東南面約21公里處,地理位置在東經105°53′,北緯26°35′之間,鳳凰山系向東延綿,從新華、岔河與普定縣交界的實興鄉進入鎮區形成“川”字形,在山系前面有洗馬河,源出於新華界內,流經小乾河如洞,綺陌河源出於打麻廠、阿烈兩村,兩河於岔河村會集,岔河由此而得名,屬於織金楊柳河水系桂果段,此河流經桂果鎮的綺陌村、貓場村馬場村、三甲街道,長30餘公里,灌溉桂果鎮長達10餘公里的田畔。東與牛場鎮,東南與貓場鎮,南與實興鄉,西與珠藏鎮、黑土鎮,北與三甲街道接界,鎮人民政府駐地海拔為140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果鎮
  • 外文名:GuiGuo Town
  • 地理位置:東經105°53′,北緯26°35′之間
  • 農作物:水稻、玉米、土豆等為主
  • 礦產資源:以重晶石、煤、磷為主
  • 人口:5916戶,30000餘人
  • 行政區域面積:116.5平方公里
鎮情概況,自然地理,區劃人口,產業發展,經濟發展,領導分工,地圖信息,

鎮情概況

境內以產水稻、玉米、土豆等為主,特產為竹蓀,礦產資源以重晶石、煤、磷(含重稀土)為主。古時為織金部落聚居地,是清、民國時期進省大道所經之地,是織金縣主要產糧區之一。桂果鎮原名叫桂花壩,19世紀50年代前後,一個叫吳學孔(榜名德光)由鎮雄州遷居於此,吳學孔老人帶領族人及眾開發桂花壩,修建三層樓房於桂花壩中(現已毀)。後將桂花壩與果底合併,取名桂果鎮,在綺陌河下游的馬場村附近,有高45米,寬25米的小馬場瀑布(吊水岩瀑布)昔日稱為“瀑瀉珠簾”,河水平瀉而下,連成一片,十分壯觀。2014年,織金縣桂果鎮與貓場鎮被評為全國重點鄉鎮之一,貴州省100個城鄉建設一體化工程,桂果鎮被織金縣列為織金縣鄉村旅遊和生態農業觀光作為發展重點,打造成為織金縣後花園。

自然地理

鳳凰山系向東綿延,從新華、岔河與普定縣交界的實興進入鎮區形成“川”字形,在山系北面有洗馬河,源出於新華境內,流經城關鎮小乾河入洞;綺陌村源出於打麻廠、阿烈兩村,流經桂果鎮及普翁鄉,長20餘公里,灌溉桂果鎮長達10餘公里的田畔,古時為織金部落聚居地,是清、民國時期進省大道所經之地,是織金產糧區之一。民國三年改平遠縣為織金縣亦得於此,在綺陌河下游馬場村附近,有高45米、寬20米的小馬場瀑布,昔日稱為“瀑瀉珠簾”,河水平瀉而下,連成一片,十分壯觀,對旅遊業開發具有很大潛力。綺陌村向北注入六衝河,鎮境內山峰數十座,最高山峰是東紅的衙院大山,海拔1902米,山系轉向東北至箐腳形成六衝河、三岔河水系的分水嶺東南段。
桂果鎮

區劃人口

全鎮轄14個行政村,全鎮5916戶,30000餘人,其中:農業人口25769人,占總人口的91%,非農業人口5000人,占總人口的9%,少數民族人口10000人,占總人口40%,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738畝,其中:田6880畝,土16858畝,人均純收入1200元。鎮人民政府駐地900餘人。

產業發展

桂果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環境,著力以發展蔬菜產業為突破口,努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幫助下,蔬菜種植已初具規模,建立了以雅賢現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企業的1000畝蔬菜核心示範基地和800畝以上的分散農戶示範基地,主要種植竹蓀、西紅柿、韓國朝天椒、萵筍大蔥、蓮花紫菜四季豆、竹蓀等多個暢銷產品。建立了目前全省最大的高智慧型恆溫大棚9個,占地4000多個平方米,涉及桂花、綺陌、貓場、馬場、小牛場等五村(居),依法流轉土地達600多畝,帶動農戶800多戶;引進了竣榮有限責任公司,投入150萬元發展木材深加工,現已種植速生楊樹3000餘畝,依法流轉土地1500畝,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帶動農戶750餘戶,現楊樹長勢良好,有望明年開始產生效益;引進了宏森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入資金300多萬元在桂果鎮馬場村建立了200畝的淡水龍蝦養殖基地,該基地依法流轉土地120畝,現已投產,直接帶動農戶70餘戶,有望今年秋季產生效益;在桂果鎮馬場、綺陌、岔河等村投入資金200多萬元建立了大白鵝養殖基地,帶動農戶800餘戶,每年可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30元左右;投入資金60多萬元在聯興、果底、綺陌等村依法流轉土地建立經果林示範基地500多畝。這些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初具規模,每年可增加農民人均收入150元左右。今年桂果鎮仍然立足“生態立鎮、農業強鎮”的發展思路,積極調整農業結構,使農業產業結構更加規模化、產業化,在去年的基礎上向生態觀光邁進,向無公害和綠色產品邁進。
桂果鎮桂果鎮

經濟發展

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織金縣桂果鎮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積極引導黨員幹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形成了“著力抓五動,打造畜牧大鎮,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
一、政策推動。學習活動中,黨委中心組和各黨支部深刻剖析了循環經濟在本鎮發展的制約因素是人和錢不能到位,經過大討論形成了共識: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作好動員部署,明確提出鎮、村、組負責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思路,鼓勵外來戶和機關幹部大力發展畜牧業,對打麻廠村、阿烈村兩個品種改良點進行人員調整,輸配人員與政府簽訂契約,若一年內輸配的牛犢數量不足,質量低下,則解除契約。
二、信貸拉動。針對農戶無資金購買牲畜的問題,政府與農村信用社協商,使信用社走上了信貸支農之路。由鎮村對需要貸款的養殖大戶進行調查,凡具備養殖能力和還貸能力的發給《貸款信用卡》、本人只需持身份證就可到信用社辦理貸款手續,確保能“貸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實觀了富民興社“雙贏”。到目前,桂果農村信用合作社畜牧貸款達280萬,涉及13個村,其中商品牛羊基地打麻廠村共貸款95萬元。
三、協會驅動。通過鎮村兩級負責牽頭,到各村遴選一批政治過硬,作風正派,通曉市場行情,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員組成協會,積極探索“支部+協會+農戶”的管理模式,明確各自權責,協會為養殖大戶跑市場、找銷路,加強黨支部對協會的引導,管理,提高農民自我服務的能力,目前已成立協會3個。
四、典型帶動。為讓民眾學有榜樣、追有目標,政府採取資金傾斜、項目優先,政策鼓勵等形式,大力培養能人的示範帶動作用,狠抓典型村、典型組、典型戶,邀請畜牧局技術人員和其他鄉鎮典型人物現身說法。現著力打造打麻廠村這個精品樣板點,豐富岔河村“四在農家”的內容,為農民尋找“畜牧興農,循環發展”的增收之路,現兩村已經建沼氣池65口,購進綠肥種子12500斤。
五、科技促動。根據鎮情,按照效率優先、就近原則向各村派駐文教特派員和科教特派員,明確派出人員的職務和報酬,以各村距離政府遠近、人口多少、工作難易程度核定特派員的工資,保證人員、教材、報酬三落實。另外,通過組建宣講團、舉辦培訓班、發展遠程教育等形式,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使良種繁育、圈舍改造、飼料配方、防疫防治技術得以在全鎮推廣。目前,全鎮受訓人員已達625人(次),循環經濟已深入人心。

領導分工

黨委書記王順高同志:男,漢族,46歲,
主持黨委全盤工作,分管紀檢監察工作;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
人大主席張習海同志:男,穿青人,35歲,主持人大全盤工作,
分管農業農村、社會事務、水利、扶貧、畜牧科技、統計、檔案、招商引資、工會等工作;聯繫綺陌村、貓場村工作;
黨委副書記、鎮長劉浪同志:男,穿青人,41歲,
協助書記工作,主持政府全盤工作,分管安全生產工作;
聯繫岔河村工作;
黨委副書記王群華同志:女,穿青人,36歲,
協助書記負責日常工作,分管民居改造、特色小城鎮建設生態移民工作。
聯繫打麻廠村工作;
副鎮長李明芳同志:男,漢族,39歲,
協助鎮長工作,協助鎮長分管安全生產工作,分管公安、林
業、郵電、國土、村鎮建設、整髒治亂、生態家園等工作;聯繫克窩村、東紅村工作;

地圖信息

地址:畢節市織金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