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的定位和旅遊業發展及其保護問題是桂林經濟建設和發展的一個環節之一,包括桂林旅遊的定位,旅遊業的發展;也提出旅遊環境的保護建設,包括自然環境保護,名族和歷史文化的開發和保護;提出旅遊開發的路線,從實際出發,與現代科技的結合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林的定位和旅遊業發展及其保護問題
- 定位:一座山水城市
- 提出學者:錢學森
- 要求:保護好現有的自然環境
一. 桂林的定位
旅遊城市強調的是對城市的利用,而沒有反映城市的本質。如果說一個城市是旅遊城市,我們還看不出這個城市的特色,只知道旅遊業是這個城市的支柱產業或旅遊業在該城市的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已,諸如城市的歷史、文化以及自然景觀的特徵等方面,我們都是一無所知。所以,對於桂林這個世界上獨具風景和歷史文化魅力的城市來說,僅僅稱其為旅遊城市是不確切的,至少是籠統的。而一個城市的定位對於城市的發展來說是很重要的。它是該城市發展的重要依據和戰略起點。1985年國務院對桂林市的定位為“我國重點風景遊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這個定位是比較精確的。至少,我們可以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桂林的性質和特色。這個定位準確地概括了桂林的性質和特色。
桂林是“山水城市”的論點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提出來的。它追求的是整個城市的生態和諧,歷史背景和文化淵源。我國著名的城市規劃大師吳良鏞說過:“廣而言之,這'“山水'“泛指自然環境,_這'城市'泛指人工環境,_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山水城市'提倡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_其最終目的在於建立以'城市'為代表的'人工環境'與'山水'為代表的'自然環境'相融合的人類聚居環境。“(見《吳良鏞城市研究論文集》)我國著名的建築與風景專家朱暢中教授也說:(桂林)城市穿插分布在山水之中,青山,秀水,奇洞,美石以及眾多的文物古蹟與城市融合在一起,山水綺麗,景色與城市建築互為因借,城市處處可見奇峰碧水,到處是景,到處是園。這樣的城市不僅國內絕無僅有,即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因此桂林這個城市,是以山水揚其名,以自然之美甲天下而又有名勝古蹟增其色。如果說蘇州是“城中園”,杭州是“半壁江山半壁城市”的話,桂林則是“山水中的城市”。思考著三位專家的觀點,我們把分布著上百座大小形態奇特的山峰,貫穿於整個城市而且清澈見底的灕江,並且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桂林稱為“山水城市”就比較合理了。我們在進行旅遊發展的決策時就會對“山水”和“城市”兼顧,不失偏頗了--旅遊城市不是山水城市,山水城市也不一定是旅遊城市。這就好像桂林,在進行旅遊開發之前,我們就不能說它是旅遊城市,只能在進行開發之後而且形成一定規模時才能稱其是旅遊城市。但是,不論何時,我們都可以說桂林是山水城市,以前如此,以後也如此,只要桂林的山水和歷史文化不遭到破壞。從這裡可以看出,城市的定位綜合反映了這個城市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特徵。只有真正明確了城市的定位,才會在城市發展的工作中兼顧各個方面的利益,從城市整體出發,既利用城市,又發展城市,也保護城市。
桂林的山水孕育了桂林的歷史和文化,而桂林的歷史和文化又進一步點綴和升華了桂林的山水。兩者是息息相關的,是決不能分開的。在桂林,到處可以看到美景都已經被人性化,一座座山都被賦予了親切的名字:老人山,月亮山,象鼻山……名人騷客的詩辭也多見於石壁、廟牆。所有的這一切都說明桂林的旅遊業有著雄厚的資本,那就是桂林的山水和歷史文化。要是沒有了桂林的山水和歷史文化,桂林的旅遊業將無從談起。
二. 桂林的旅遊業發展及其保護問題
1. 發展旅遊,要保護好現有的自然環境
現在每年的節假日都有大批的遊客湧入桂林的各大風景區,使得風景區極易患“節假日綜合症”,導致風景區內的植被、水、大氣和土壤超負荷使用,很容易造成破壞。比如,著名的蘆笛岩風景區因遊客的大量湧入,人群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影響了岩洞的發育。還有一個例子是灕江的機動船對河岸的破壞作用。去年國慶的時候,我們幾個同學乘漁家小船在興坪地段遊了一段時間。我們的小船明顯地靠近河岸,可是仍然能夠感受到大船經過時激起的波浪對我們產生的強烈衝擊,我們的小船也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平靜下來。可想而知這種衝擊對河堤的影響。我甚至看到了一些河堤直接塌陷的情景。只要一日有大的機動船在灕江上,就一日有灕江河堤在受這種衝擊之苦,久而久之,灕江的河堤可能會掏空,引起某些河段甚至整個河段的塌方。一旦河水上漲而又沒有河堤的保護,灕江給沿岸人們帶來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限制大船的使用,根據灕江是季節性河流的特點,枯水時節利用小船隻來載客。這樣就可以減少行船對河堤的衝擊,也不會對灕江造成長期的破壞。
桂林自然環境的破壞根源可能不僅僅是旅遊帶來的,更多的則是桂林人自己帶來的。最明顯的就是灕江河段上的挖沙問題和森林砍伐問題。我們的一個調查小組曾拍攝了灕江上遊河段森林被大量砍伐的照片。還有就是風景區內的建設問題,貓兒山的賓館和“旅遊設施”的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幾年前,著名的張家界風景區花費巨資進行區內違章建築大拆除和居民的大遷移無時無刻不提醒我們,如果不保護好自然環境(這裡指的就是旅遊資源)而只顧眼前的發展,到時的損失是非常慘重的。
2. 發展旅遊,要保護好民族和歷史文化
現在中國到處都瀰漫著歐陸風,桂林也不例外。從正陽街到新文昌橋,從中心廣場到兩江四湖,從虞山公園到七星公園……到處都可以看到歐洲建築的蹤影。最為明顯的是,桂林現在的兩江四湖工程中,從某個方面來說就是“世界橋樑博物館”。原來的一些古橋全部予以拆除或改造,現在我們很難在桂林見到一座中國古式的橋樑了。解放橋變樣了,陽橋變樣了,南門橋不知什麼時候也會變樣了……這時的桂林就象一個清秀的中國式村姑穿上了時尚的洋服向人們不停地拋媚眼。這是誰都難以接受的。如果再不加以注意,桂林兩千多年的歷史和文化也會隨著橋樑的變更而逐漸的淡化和消失了。
不管怎么說,中國城市建築的西方化已經是不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問題。從更深一層來說,這是一種西方文化的同化。可怕的是這種同化竟然是我們自己主動去接受的。可是很少有人刻意這樣去理解。比如,在設計時不是根據自己城市的特點進行設計,而只是一味的求高求大求新穎求“西方化”“國際化”。在城市綠化時,我們可能盲目地追求片面的美觀,而不顧實際情況,把城市中原來天然生長的花草樹木一概清除,然後像西方那樣子代之以人工的花草樹木,甚至是名貴的植物。這樣一來,城市是漂亮了,但是如果發生了一種植物病蟲害災害,這些植物很快就會失去防禦力,到時城市也會變得死氣沉沉。因為單一的植物群種從生態的角度來說其抵禦災害的能力是極其脆弱的。西方社會對這種教訓是深有體會的。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保留城市原有的自然生長的花草樹木,只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綠化和補充即可,這樣節省的不僅是人力物力,而且也會使我們的城市更具有自身的特色。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保護桂林的一山一水一遺蹟已經成了刻不容緩的工作。這也是桂林為什麼要加緊申請“世界自然遺產”工作的重要原因。這種事情是拖不得的。
3. 發展旅遊,要尊重現實,從實際出發
4. 利用高科技手段發展旅遊
總之,桂林的旅遊業的發展要謹慎而行,在保護措施上要採取多種方式,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和高科技力量。它是一個社會問題,並不僅僅是旅遊部門單獨能夠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社會的廣泛支持和參與,特別是政府和決策者的關注,理解和支持。桂林旅遊業要走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