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桂東縣東水村河流中綿延數十里的“馬蹄印”,已被專家初步認定是兩三百萬年前的冰臼群,是由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奇特地質現象。這是我國冰川研究權威韓同林教授根據有關資料作出的判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東冰臼群
- 分布地:桂東縣東水村河流中
- 形成原因:冰川作用
- 判斷者:韓同林
概述,形成,意義,
概述
“冰臼群”位於桂東縣東水村流往紅洞村的一條5公里多的河流中。遠遠望去,大大小小的“石臼”宛如被馬踩出的腳印。老一輩的人說,織女騎天上的一匹白馬下到凡間,專挑山高路陡的深山老林遊玩,來到桂東普樂的時候,由於山高路陡,白馬的馬蹄受傷,一個個馬蹄印就留在了河邊。牛郎織女神秘的傳說曾讓當地不少老百姓對“馬蹄印”頂禮膜拜。上個世紀90年代,桂東興起開發小水電的熱潮,在這條河上游建了一座金獅電站,隨著大壩的建起,電站下面的河水水位下降,河床裸露出來,這些冰臼也隨之浮出水面。村民們這才看到,這些散布在村河流中的“冰臼”,有的鑲嵌在白色花崗岩上,臼壁和臼底天衣無縫,手順著它那光滑細膩的“肌膚”可以一滑到底;有的在水下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圓環,組成非常有趣的水下冰臼。這些石臼直徑最大的有1米多,最短的只有幾厘米,基本分布於同一岩面上,內壁都十分光滑,形狀卻各具特色。冰臼與地面(岩面、河床)近乎垂直,口小肚大,底平,既無進水口,也無出水口。
形成
奇特的“石臼”是如何形成的?有“中國冰臼之父”之稱的韓同林教授是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研究員。他在接到桂東縣旅遊局發去的照片後,回信表示桂東的石臼是典型的“河谷冰臼”。2月初,韓同林教授幾次來電肯定地說,根據郵寄去的多幅圖片和普樂鄉當地一些地質情況分析,在距今大約200萬年至300萬年前的第四紀早期,普樂鄉東水村曾被冰川覆蓋,可以初步認定普樂鄉的“馬蹄印”為冰臼。他解釋說,所謂冰臼,是指冰川融水攜帶冰碎屑、岩屑物質,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對下覆基岩進行強烈衝擊和研磨作用,形成似我國古代用於舂米的石臼,故稱之為“冰臼”。它是古冰川遺蹟之一,是古冰川運動存在的有力證據。
意義
冰臼群是罕見的自然奇觀,既神奇又奧秘,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學術意義,對研究第四紀地質歷史、古氣候、古環境變遷和全球變化,提供了重要的實際材料和依據,也是當地發展旅遊經濟的一處奇特景觀,更是對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