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黃沙鱉

桂平黃沙鱉

桂平黃沙鱉,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桂平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桂平黃沙鱉是中華鱉的地方優良品系,主要分布在廣西的西江、潯江、鬱江和左右江流域,尤以貴港市境內的潯江、鬱江分布最多。黃沙鱉來源於天然水域,20世紀90年代初,桂平市和平南縣的一些農民開始人工馴養和培育並獲得成功。桂平黃沙鱉色澤光鮮、裙邊肥厚、肉質鮮美。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桂平黃沙鱉”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桂平黃沙鱉
  • 產地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桂平市
  • 品質特點:色澤光鮮、裙邊肥厚、肉質鮮美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364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3月25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內在品質,產地環境,地理位置,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桂平黃沙鱉的形態特徵具有地方特色。
小鱉(體重500克以下)體形近圓形,背部隨脊椎隆起,背部橄欖綠色或土黃色,有清晰的黑色斑紋;裙邊邊緣金黃色;腹面橘紅色,有7—8對對稱排列黑色斑塊。
大鱉(體重500克以上)體型鈍圓扁平,背部淺土黃色,背甲清晰可見脊椎骨和肋骨;裙邊寬厚較硬,尾裙有眾多疣粒,手摸有沙粒感;腹部粉紅色,胸腹表面可見毛細血管。養殖3年以上成鱉,裙邊寬厚,肌肉發達,血液豐富,腹部2對骨板呈暗紅色。
桂平黃沙鱉桂平黃沙鱉

內在品質

肌肉發達結實,肉味鮮美,氣息清香,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裙邊口感更好,脆而有韌勁,湯汁粘稠冷卻成腖快。富含維生素A和多種人體必須胺基酸,特別是谷氨酸、門冬氨酸、賴氨酸、亮氨酸含量較高。每100克鮮肉含蛋白質≥19.5克、脂肪≤1.2克、鋅≥3.1毫克、鐵≥1.2毫克。

產地環境

地理位置

廣西桂平市位於東經109°41′—110°22′,北緯22°52′—23°48′之間。東和東北與平南縣交界,東南和容縣為鄰,南與北流、玉林市相連,西與貴港市接壤,西北和武宣、金秀兩縣相接。南北長103.5千米,東西寬68.6千米,全市土地面積4073.8平方千米,水域面積22720公頃。

土壤地貌

桂平市境內的土壤主要有七類:水稻土、紅壤、赤紅壤、黃壤、石炭(岩)土、紫色土、沖積土。按習慣分水田土壤、旱地土壤、山地土壤。pH值在6.0—7.5之間,有機質含量在3.4%左右,土層深厚,活土層在5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土壤質地以壤土、粘土、粘壤土沙土和沙壤土為主,有少量中壤和輕壤。黃沙鱉養殖多以庭院式為主體,因此養殖土壤多為水田土壤為主,旱地土壤為補,土壤團粒結構好,深厚肥沃、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蓄水性,保水保肥能力強,非常適合黃沙鱉養殖生長。

水文情況

桂平市內過境河流幹流有黔江、鬱江、潯江,均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鬱江分別由西北、西南方向流入,在市城區匯合為潯江。境內河流支流有45條,較小的溪流密布。集水面積4056平方千米(不包括黔江、鬱江、潯江)。主要河流,市境內長度992.95千米,年平均徑流量40.56億立方米,最小流量為21.245立方米每秒。各河流大體是順著地勢向東流,幹流黔江、鬱江、潯江橫貫其中,支流分布兩側,狀如老樹盤根,以每平方千米0.248千米的河流密度分布,構成全市的水系。

氣候情況

桂平市地處低緯地區,北回歸線橫貫其中,南近海洋,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半年(4—9月)受濕熱的夏季風影響,盛吹偏南風;冬半年(10—次年3月)受乾冷的冬季風影響,多吹偏北風。多年平均氣溫21.5℃,無霜期長達339天以上,相對濕度80%。年總積溫(0℃以上積溫)在7600—7900℃,年活動積溫(≥10℃)7834.2℃,年有效積溫(≥12℃)3220—3520℃;光能資源豐富,年均日照時數1638.7小時,日照百分率39%。年均降雨量1731.8毫米,年雨量季節分配不均,多集中在汛期(4—9月),總雨量1307.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75%以上。適宜的地理氣候條件,豐沛的優質水資源,為黃沙鱉生長繁衍提供了理想的環境。
桂平黃沙鱉桂平黃沙鱉

歷史淵源

據《桂平縣誌》記載,桂平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動物資源中爬行類主要有:龜、鱉、蛤蚧(大壁虎)、壁虎、斑蜥等等。長期以來,廣西黃沙鱉以其優異的品質遠銷粵港澳,尤以桂平黃沙鱉資源更多、名聲更大。
20世紀80年代,由於人為濫捕,野生黃沙鱉資源急劇下降,人工生態養殖的桂平黃沙鱉逐漸代替野生黃沙鱉進入粵港澳市場,並於90年代中後期慢慢形成了桂平黃沙鱉品牌。
1992年,金田鎮禾益村吳矗華等十多戶農戶收集當地野生黃沙鱉進行人工養殖和繁殖,效果顯著,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接著金田、垌心、江口等鄉鎮的農戶也開始養殖。後來,隨著養殖中華鱉市場價格的持續下滑、養殖效益低下,而養殖黃沙鱉的市場價格卻居高不下,養殖效益越來越顯現出優勢。在此情況下,桂平市水產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廣西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的大力支持下,因勢利導,發展農戶養殖黃沙鱉,黃沙鱉養殖得以迅猛發展。自治區漁業主管部門於2003年和2004年先後組織制訂並由廣西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了《黃沙鱉》(DB45/T109—2003)、《黃沙鱉人工繁殖技術規範》(DB45/T175—2004)和《黃沙鱉養殖技術規範》(DB45/T169—2004)三個廣西地方標準。
2003年,桂平市委、市政府決定在“玉貴走廊”沿線建設以金田鎮為主的13個鄉鎮養殖萬畝黃沙鱉基地,制定了桂平黃沙鱉養殖發展的具體規劃,並於2003年市政府拿出120萬元和廣西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安排黃沙鱉項目資金30萬元,共150萬元投入金田鎮彩村建設小區庭院式黃沙鱉標準化生態養殖示範基地,以示範基地推動全市黃沙鱉養殖。同年,成立了桂平市金田黃沙鱉養殖協會,並以“協會+基地+農戶”方式推動全市黃沙鱉養殖,會員156人,協會會員共有固定資產930萬元,會員養殖面積317畝,2003年會員經營黃沙鱉收入720萬元,協會成為基地的核心,帶動農戶近1000人養殖黃沙鱉。
2005年,全市26個鄉鎮全部有了黃沙鱉養殖,其中以金田鎮為核心,以垌心、江口、南木、尋旺、西山、社坡、麻垌、木樂、石咀、西山、白沙、厚祿、石龍等鄉鎮為重點,建有黃沙鱉養殖基地。金田黃沙鱉養殖基地於當年通過了無公害標準化產地認定(證書編號為WNCR—GX05—20034)。
2006年取得了國家農業部頒發的黃沙鱉無公害產品認證(證書編號為WGH—06—02566),以協會為核心的基地的養殖示範效應為黃沙鱉標準化、產業化養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7年開始,桂平市連續兩年實施黃沙鱉科技入戶項目,投入資金45多萬元,從“一村一品”建設抓起,在生產規模、基地建設、品牌經營上求突破,通過派出專家、技術指導員進村入戶指導和培訓農民,發放物化補助等形式引導農民發展黃沙鱉庭院養殖,並精選和培養素質高的示範戶,充分發揮帶頭人作用,帶動周邊養殖戶套用科學技術養殖黃沙鱉,提高養殖產品質量和養殖效益。

生產情況

2003年,桂平市養殖黃沙鱉1500多戶,面積2600畝,產量670噸,產值9780多萬元。
2008年,桂平市金田黃沙鱉養殖協會會員已發展至493人。新成立7個黃沙鱉養殖專業合作社社員58人,會員、社員551人,養殖收入1.56億元,帶動全市10140多戶養殖黃沙鱉,養鱉農戶人均養殖黃沙鱉收入6.19萬元。
2010年,桂平黃沙鱉養殖面積1000公頃,年生產總量1萬噸。
2015年,桂平市黃沙鱉養殖面積9915畝,產量8015噸,產值9.2億元。
桂平黃沙鱉桂平黃沙鱉

產品榮譽

2007年9月16日,第一屆貴港市“荷花杯”黃沙鱉評比大賽上,桂平黃沙鱉獲“鱉王”、“鱉後”稱號。
2008年11月5日,第二屆貴港市“荷花杯”黃沙鱉評比大賽上,桂平黃沙鱉再獲“鱉王”、“鱉後”稱號。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桂平黃沙鱉”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桂平黃沙鱉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廣西桂平市所轄金田、垌心、紫荊、江口、南木、尋旺、西山、社坡、油麻、木圭、馬皮、木樂、石咀、社步、麻垌、下灣、木根、羅播、大洋、羅秀、中沙、大灣、蒙圩、白沙、厚祿、石龍等26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1′—110°22′,北緯22°52′—23°48′。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必須符合《黃沙鱉養殖技術規範》(DB45/T169—2004)的相關規定。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投放的苗種必須來源於符合《黃沙鱉》(DB45/T109—2003)、《黃沙鱉人工繁殖技術規範》(DB45/T175—2004)規定的品種特徵和生產技術規定的繁殖場點。
(3)生產過程管理:執行《黃沙鱉養殖技術規範》(DB45/T169—2004)。
(4)產品收穫:養殖周期達3年以上才收穫。
(5)生產記錄要求:由養殖業主建立生產檔案,全面記載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