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瓦爾德之戰,發生於公元1410年,是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雅蓋沃領導抗擊條頓十字軍團的戰爭。
基本介紹
- 名稱:格隆瓦爾德之戰
- 地點:格隆瓦爾德
- 時間:公元1410年
- 參戰方:波蘭—立陶宛—羅斯聯軍 ,條頓十字軍團
- 結果:波蘭勝
- 參戰方兵力:聯軍5萬多人,騎士團約3.2萬人
簡介,詳細資訊,
簡介
在此戰中,擊斃當時十字軍包括大團長在內幾乎全部的高級首腦,也是十字軍沒落的一個標誌,此戰後新的大團長撤出馬爾堡,從此十字軍一蹶不振。
詳細資訊
格隆瓦爾德位於波蘭東北部奧斯特魯達市以南的一個村莊裡。小村在山丘的包圍中,居民不到500人,距華沙170餘公里。古戰場是湖泊和森林之間的一大片開闊地。遊人很少,紀念碑旁邊的田地里,一些烏鴉在自由自在地覓食,紀念碑上刻有表情嚴肅的武士、格隆瓦爾德十字和劍等浮雕。不遠處立有一組約30米高的桅桿,象徵波蘭、立陶宛、俄羅斯的戰旗隨風飄揚。那面朝西方的武士表現出對復仇者的憤怒和警覺,那高高飄揚的旗幟是否也意味著斯拉夫人曾經團結勝利的喜慶和歡樂?古戰場的周圍堆積著大量的建築材料和塑膠布圍擋,據說是為2010年紀念格隆瓦爾德大會戰600周年而準備的。據陪同的學生說,每年7月15日,即格隆瓦爾德的會戰勝利紀念日,來自波蘭、立陶宛、俄羅斯、捷克和德國的成千上萬的人們,分別扮成敵我雙方將士,穿上盔甲,跨上戰馬,佩帶長矛、劍和盾牌,演示當年那刀光劍影和人仰馬翻、相互廝殺的壯烈場面。
格隆瓦爾德戰役是一場決定波蘭未來命運的戰役。人們不禁會問,出現在11世紀末至13世紀末,歷時200年,前後8次,矛頭所向中東、地中海沿岸的十字軍東征,為什麼會在東歐的波蘭、波羅的海岸邊出現一個騎士團國家?打著反異端以維護基督教神聖的旗號的十字軍東征,為什麼又與篤信基督教(教徒占總人口的90%以上)的波蘭兵戎相見、鬥爭不已?這裡我們有必要簡述一下那段歷史的來龍去脈。
13世紀是波蘭民族的多事之秋。韃靼蒙古的侵襲和德意志封建主的侵略嚴重威脅著波蘭國家的安全。1222年和1223年,在教皇的默許支持下,波蘭的瑪佐夫舍大公康拉德,對居住在波蘭東北部——維斯瓦河下游和涅曼河之間、信奉多神教的普魯士人發動了兩次大的戰爭,結果,波蘭王公大敗。之後,普魯士人趁機更頻繁地襲擊波蘭。天真的波蘭王公竟異想天開,決定邀請十字軍東征時,在耶路撒冷建立的德意志條頓騎士團來波蘭以征服普魯士人。這等於引狼入室。從1226年起,騎士團應邀不斷來到波蘭,1233年教皇頒布詔書,宣布普魯士為騎士團的私產。4年之後,即1237年,又根據教皇的旨意,在波羅的海東岸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騎士團國家,定都馬爾堡。站穩腳跟的騎士團,不僅毀約,不再承認波蘭大公的領導權,而且與德意志的布蘭登堡聯合起來共同侵犯波蘭。
從此之後,波蘭與騎士團之間的領土爭端不斷,連連發生戰爭。波蘭求助教皇,告上教皇法庭,波蘭勝訴。但是騎士團拒不執行裁決,並繼續不斷侵犯波羅的海沿岸包括格但斯克在內的大片波蘭領土,並使這些地區逐漸日耳曼化。
與此同時,騎士團也威脅著波蘭的東鄰——立陶宛的安全,並已蠶食立陶宛的領土。從而促使波蘭和立陶宛的聯合。1386年,波蘭和立陶宛商定,實行王朝聯合。從1409年始,波蘭與騎士團之間的戰爭時斷時續,進行到1410年。當年7月9日在波蘭國王雅蓋沃的統率下,波蘭—立陶宛—羅斯聯軍(包括捷克的志願部隊)共5萬多人,從維斯瓦河右岸進入普魯士作戰。騎士團軍隊約3.2萬人,支持者有德意志和匈牙利國王和波蘭北部一些日耳曼化的波蘭王公貴族。7月15日,雙方在格隆瓦爾德村附近的田野上進行決戰。雙方的騎兵往返衝擊,殘酷的戰鬥進行了整整一天。最後,騎士團被打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沒。騎士團約1.8萬人戰死,1.4萬人被俘,騎士團首領烏爾里希·馮·容根等指揮官全部陣亡,殘部約1400人退入馬爾堡。聯軍包圍了馬爾堡,但未攻下。第二年,即1411年,雙方在波蘭歷史城托倫(哥白尼故鄉)簽訂和約。騎士團把多布任地區歸還波蘭,但東波莫瑞仍處於騎士團占領之下。騎士團把日姆茲歸還立陶宛。由於教皇和德意志的干涉和威脅,“托倫和約”是不公正的,與偉大勝利相比是不相稱的。從此之後,騎士團的元氣大傷,走上了沒落之路。
之後,波蘭與騎士團之間的戰爭也時有發生,特別是1454—1466年的戰爭延續了13年(史稱“13年戰爭”)。最後,騎士團在內外交困下,看到敗局已定,不得不求和。1466年10月19日簽訂了“第二次托倫和約”。最終,東波莫瑞和赫烏姆諾地區包括馬爾堡回到波蘭的懷抱,騎士團團長向波蘭國王納貢稱臣,騎士團國家的首都東遷至魯萊維茨(後改名哥尼斯堡,即今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
格隆瓦爾德之戰雖然過去已經600年了,但至今仍是波蘭人引以為傲的一次偉大勝利,在波蘭歷史上占有光輝的一頁。它的勝利不僅沉重打擊了德意志封建主入侵東歐的氣焰,而且鼓舞了東歐各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保衛國家獨立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