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里高利聖歌
- 外文名:Gregorian chant
- 也稱:格里高利聖詠
- 產生:6世紀
簡介,特徵,
簡介
隨著格里高利聖詠向世界各地的傳播,各地也形成了具有自己方式的禮拜方式與聖詠。公元8世紀開始,查理大帝強行推廣羅馬化的禮拜儀式,以羅馬禮儀為基礎,融合了高盧地區的禮儀因素,最後逐漸影響到西歐其他地區的聖詠,成為羅馬天主教聖詠禮儀的統一規範和最高權威。
其風格肅穆節制,演唱形式為無伴奏男聲,語言為拉丁文,節奏即興,使用教會調式,內容主要來自聖經和詩篇,演唱方式有獨唱、齊唱、交替歌唱與應答歌唱,記譜為妞姆<meumatic>譜。
聖詠在禮拜儀式中分為日課與和彌撒兩大類。日課為修道院規定每一個僧人每日必做的功課,主要內容包括祈禱、誦經、唱讚美詩等。彌撒是天主教會最重要的崇拜儀式,產生於6世紀左右,在9——10世紀逐漸發展演化成一套比較定型的禮拜儀式。根據基督教年曆,彌撒儀式中的條目分為專用彌撒和常規彌撒:專用彌撒隨年曆的不同時節,每一條的具體歌詞內容發生變化,而常規彌撒的歌詞一般不發生變化。按順序分別是:進台經Introit、慈悲經Kyrie、榮耀經Gloria、特用祈禱文Collect、使徒信書Epistel、升階經Gradua l、哈利路亞Alleluia、福音書Gospel、信經Credo,此結束為福音禮儀,後為領受聖體禮儀:奉獻經Offetory、序禱Preface、聖哉經Sanctus、羔羊經Agnus Dei、聖餐經Communion、會眾散去Ite Missa Est。
9世紀左右,格里高利聖詠確立了作為統一的羅馬教會禮拜音樂的權威地位。格里高利聖詠的產生為音樂帶來了一系列具有積極意義的後果:在理論方面,他促成了教會調式理論、記譜方式的早期探索;在教會音樂實踐方面,格里高利聖詠作為彌撒、日課禮儀的精神和形式基礎,以它為中心,發展出繼敘詠、附加段,以及更具有深遠影響的復調音樂,這些為中世紀音樂盛期的到來做好準備。
特徵
格里高利聖詠的特徵來自與它的功能,宗教精神要求理性,禁慾,有節制,因而聖詠也呈現出樸素風格,歌詞為拉丁文,大部分為聖經內容,音樂要服從歌詞,因而旋律為無伴奏、無固定節拍,平穩進行(以級進和三度為主,偶爾四五度跳)的單聲部音樂,即興式的,而且是純男聲。(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