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原理與實驗方法

核磁共振原理與實驗方法

《核磁共振原理與實驗方法 》,是2008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圖書相信,內容簡介,

圖書相信

作 者: 高漢賓,張振芳
叢 書 名:出 版 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7059894出版時間:2008-04-01版 次:1頁 數:1016裝 幀:精裝開 本:大32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物理學

內容簡介

核磁共振(NMR)好似一棵長青樹,枝繁果碩,迄今為止相關研究成果已獲得5次諾貝爾獎。
第1次,美國科學家Rabi發明了研究氣態原子核磁性的共振方法,獲l94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2次,美國科學家Bloch(用感應法)和Purcell(用吸收法)各自獨立地發現巨觀核磁共振現象,因此而獲195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3次,瑞士科學家Ernst因對NMR波譜方法、傅立葉變換、二維譜技術的傑出貢獻,而獲1991年諾貝爾化學獎。
第4次,瑞士核磁共振波譜學家Kurt Wüthrich,由於用多維NMR技術在測定溶液中蛋白質結構的三維構象方面的開創性研究,而獲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同獲此獎的還有一名美國科學家和一名日本科學家。
第5次,美國科學家Paul Lauterbur於1973年發明在靜磁場中使用梯度場,能夠獲得磁共振信號的位置,從而可以得到物體的二維圖像;英國科學家Peter Mansfield進一步發展了使用梯度場的方法,指出磁共振信號可以用數學方法精確描述,從而使磁共振成像技術成為可能,他發展的快速成像方法為醫學磁共振成像臨床診斷打下了基礎。他倆因在磁共振成像技術方面的突破性成就,獲2003年諾貝爾醫學獎。
另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發表的科技文章中,有關核磁共振方面的文章最多,排名第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