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術》創刊於1978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和中國核學會主辦的期刊。
據2021年9月《核技術》編輯部官網顯示,《核技術》第八屆編輯委員會有顧問20人、委員43人。
據2021年9月6日中國知網顯示,《核技術》共出版文獻量為8554篇、總被下載次數為734835次、總被引次數為27957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585、(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33。據2021年9月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核技術》共出版文獻量為4573篇、被引量為20280次、下載量為147149次、基金論文量為2789篇;2018年影響因子為0.4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技術
- 外文名:Nuclear Techniques
- 語種:中文
- 類別:核科學技術
-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中國核學會
- 編輯單位:《核技術》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78年
- 出版周期:月刊
- 國內刊號:31-1342/TL
- 國際刊號:0253-3209
- 郵發代號:4-243
- 現任主編:馬余剛(中國科學院院士)
- 屬性:中文核心期刊、CA、JST、CSCD、卓越期刊
- 編輯部地址:上海市嘉羅公路2019號
辦刊歷史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 刊登內容
- 讀者對象
人員編制
職務 | 名單 |
---|---|
顧問 | 柴之芳、陳佳洱、陳森玉、樊明武、方守賢、何多慧、胡思德、李冠興、劉元方、呂敏、邱愛慈、沈文慶、盛康龍、唐孝威、萬元熙、王乃彥、魏寶文、徐洪傑、楊福家、詹文龍 |
委員 | 陳懷璧(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陳紹亮(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陳熙萌(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戴志敏(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方海平(華東理工大學)、付德君(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葛智剛(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韓玲(第二軍醫大學放射醫學教研室)、華躍進(浙江大學農學院)、懷平(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李德明(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李建剛(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研究所)、李燕(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李元景(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劉漢剛(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劉志(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馬新文(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秦慶(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盛六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蘇弘(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王祥科(華北電力大學)、王榮(北京師範大學)、王宇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吳國忠(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夏佳文(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夏曉彬(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謝雷東(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楊朝文(四川大學物理學院)、陰澤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張春明(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張嵐(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趙紅衛(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趙明華(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趙宇亮(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趙振堂(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朱志遠(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蓋煒(美國)(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賀小春(美國)(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胡玲文(美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李德潤(美國)(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李曉鋒(美國)(美國佛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繆建偉(美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漆玉金(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 |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收錄情況
影響因子
榮譽表彰
文化傳統
辦刊理念
投稿須知
期刊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名單 |
---|---|
主編 | 馬余剛(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 |
副主編 | 李勇平(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唐傳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肖體喬(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余笑寒(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張建國(海軍醫學研究所) |
歷任領導
時間及屆次 | 名單 |
---|---|
1978年-1982年(第一屆)、1982年-1987年(第二屆)、1987年-1992年5月(第三屆) | 張家驊 |
1992年6月-1997年(第四屆)、1997年-2002年9月(第五屆) | 程曉伍 |
2002年10月-2007年4月(第六屆) | 朱德彰 |
2007年5月-2013年12月(第七屆) | 盛康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