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戰鬥部是指核武器中起毀傷作用的部分。核戰鬥部由核爆炸裝置、引爆控制系統、功能部件和相應的結構部件組成。在不同類型的核武器中,核戰鬥部的組裝形式有所不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核戰鬥部
- 外文名:Nuclear warhead
核戰鬥部是指核武器中起毀傷作用的部分。核戰鬥部由核爆炸裝置、引爆控制系統、功能部件和相應的結構部件組成。在不同類型的核武器中,核戰鬥部的組裝形式有所不同。
1957年至1963年,美國大約生產了3150枚W25型核戰鬥部。至1984年12月,各型W25核戰鬥部全部完成退役。結構特點 W25核戰鬥部是美國早期第二代“密封式組合芯”內爆型裂變核武器,有W25-0型和W25-1兩種型號,後者帶有環境感測裝置。
飛彈戰鬥部 定義 飛彈上裝有爆炸物和引爆系統,直接用以毀傷和殺傷目標的裝置 按戰鬥裝藥,分為常規戰鬥部、核戰鬥部和特種戰鬥部。常規戰鬥部主要有爆破戰鬥部、殺傷戰鬥部、動能戰鬥部、聚能戰鬥部、燃燒戰鬥部及複合功能戰鬥部。核戰鬥部分原子...
狹義的核武器一般指由核戰鬥部及其承載殼體組成的核彈。核戰鬥部的主體是核爆炸裝置,簡稱核裝置。核裝置與引爆控制系統及其他功能部件等一起組成核戰鬥部。將核戰鬥部與制導、突防等裝置裝入承載殼體,即構成彈道飛彈的核彈頭。廣義的核武器...
裝有核戰鬥部的飛彈。又稱“彈道飛彈的有效載荷”。位於彈道飛彈的前端部,是在飛行過程中與彈體分離並再入大氣層的部分,故英、美等國稱之為“再入飛行器”。它利用所裝的核戰鬥部適時產生核爆炸,對目標實施大規模殺傷破壞。核彈頭...
天獅星巡航飛彈採用兩種戰鬥部:一為W5核戰鬥部,當量4-5萬噸;另為常規戰鬥部,重1.22噸。後期型天獅星Ⅱ式超音速戰略巡航飛彈,編號SSM-N-9,系天獅星Ⅰ的改進型。1954年起研製,1956年5月29日進行首次飛行試驗,1959年服役,產量...
是核戰鬥部的組成部分。通常由電源、保險機構、程式控制裝置、引信裝置和引爆裝置等部件組成。除引爆控制作用外,還具有防止核武器被非授權使用,保障核武器在操作、運載、投射過程中高度安全的功能。按預定程式工作,適時解除保險,發出各種...
核巡航飛彈,是裝有核戰鬥部的巡航飛彈,通過一具渦扇發動機,進行飛行,主要用於轟炸敵方基地,地堡和軍用機場等固定目標。設計特點 核巡航飛彈依靠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和彈翼的氣動升力,主要以巡航狀態在稠密大氣層內飛行。舊稱飛航式飛彈。其...
按照核戰鬥部類型分為原子炮彈和中子炮彈兩種。原子炮彈裝有裂變型核戰鬥部,威力一般為幾百至幾千噸梯恩梯當量,主要用來摧毀敵方機場、橋樑、部隊集結地等目標。中子炮彈裝有增強中子輻射型核戰鬥部,威力約1千噸TNT當量,主要用於殺傷部隊...
MX-1599飛彈是一種採用衝壓噴氣發動機,核戰鬥部的遠程地對空飛彈,主要用來防禦蘇聯的高空遠程轟炸機。密西根航空航天研究中心(MARC)不久後加入了這個項目,這給這種型飛彈帶來一個新的名字——波馬克(波音和馬克公司的聯拼)。1951年,...
核戰鬥部爆炸威力巨大,可在1000米範圍內摧毀機群目標 AIR-2 “妖怪”空空核火箭的尺 寸和重量都遠遠大於“巨鼠”火箭彈, 其彈體直徑370毫米,全長2.39米,全重370千克。其動力裝置採用了—台固體火箭發動機,可以使火箭彈達到560米...
該系列飛彈採用普通高爆炸藥戰鬥部或核戰鬥部。AGM-12A的戰鬥部重113kg,裝烈性炸藥,威力相當於250kg的普通炸彈,彈坑直徑10m,能穿透25mm厚的鋼板和150mm厚的水泥牆。AGM-12B的戰鬥部重454kg,裝高爆炸藥。AGM-12D裝W45核戰鬥部,其...
80年代的地地戰役戰術飛彈特點是:採用先進制導技術,命中精度顯著提高,達最大射程的萬分之幾,圓機率偏差只有25~40米;發動機採用高能推進劑和輕型殼體材料,提高了比沖和質量比;戰鬥部有核戰鬥部和常規戰鬥部,還有各種功能的常規子母...
空地戰略飛彈是指攜帶核戰鬥部從飛機上發射、攻擊敵方陸地重要戰略目標的飛彈。 定義 空地戰略飛彈是指攜帶核戰鬥部從飛機上發射、攻擊敵方陸地重要戰略目標的飛彈。簡介 主發動機多採用渦輪風扇發動機或渦輪噴氣發動機,也有用衝壓發動機的。助...
“核獵鷹”AIM-26 是休斯公司於20世紀50年代末研製的一種採用核戰鬥部的新型“獵鷹”空對空飛彈。AZM-26在外形上雖然與“獵鷹”和“超獵鷹”相似,但它的彈徑加大了許多,增至0.279米,彈長和翼展也略有增加、但射程比“獵鷹”小...
核戰鬥部為W84小型可調當量核彈頭,當量1~5萬噸。戰斧巡航飛彈在設計上以模組化的設計,經由替換彈頭與導引系統之後,能夠利用同樣的彈體設計,滿足不同任務需求。雖然戰斧在設計上可以由多種載具發射,不過空射型美國空軍並未接受,陸射...
長5.2米,重1.45噸,推力6900公斤,助推器為固體火箭助推器,長6.1米,重約2噸,推力51170公斤。飛彈的制導系統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加慣性制導。戰鬥部為W27核戰鬥部,核當量百萬噸級。
AIM-26空空飛彈,又稱“核獵鷹”AIM-26 是休斯公司於50年代末研製的一種採用核戰鬥部的新型“獵鷹”空對空飛彈。AZM-26在外形上雖然與“獵鷹”和“超獵鷹”相似,但它的彈徑加大了許多,增至0.279米,彈長和翼展也略有增加、但...
自70年代末以後,美國官方檔案很少使用“戰術核武器”,代替它的有“戰區核武器”、“非戰略核武器”等,並把中遠程、中程核飛彈也劃歸這一類。已生產並裝備部隊的核武器,按核戰鬥部設計看,主要屬於核子彈和氫彈兩種類型。至於核武器...
採用兩種戰鬥部:一為W5核戰鬥部,當量4-5萬噸;另為常規戰鬥部,重1.22噸。後期型天獅星Ⅱ式超音速戰略巡航飛彈,編號SSM-N-9,系天獅星Ⅰ的改進型。1954年起研製,1956年5月29日進行首次飛行試驗,1959年服役,產量70枚,裝備...
在1976年,美國空軍表示了對一種名為“阿薩姆”(ASALM,先進戰略空射飛彈)的新型空射飛彈需求。射程更遠、速度更快的帶核戰鬥部的阿薩姆被用於替換AGM-69“斯哈姆”。在將對地攻擊作為基礎目標的同時,該飛彈同時計畫作為第二目標執行...
簡稱“核武器投射系統”。將核武器投射到預定目標的系統。由運載工具、投射裝置及各種輔助設備組成。如,核炸彈由飛機運載和投擲;核炮彈由火炮發射;彈道核飛彈的核彈頭和巡航飛彈的核戰鬥部則靠飛彈的推進系統攜帶和投擲。
②戰鬥部。又稱彈頭系統。是飛彈毀傷目標的專用裝置,有常規戰鬥部、核戰鬥部和特種戰鬥部(見地地戰役戰術飛彈戰鬥部)。③控制系統。用於對飛彈的飛行進行控制,保證飛彈沿接近預定要求的彈道穩定飛行,並按照要求控制飛彈關閉發動機,使彈頭按...
其不可靠的精度再加上當量相對較低的W-47(600千噸)熱核戰鬥部使得“北極星”不適合攻擊加強戰略目標。然而,由於潛射彈道飛彈部隊不會被敵方有效地消滅,其因而成為了一種理想的報復武器,因而成為了冷戰時期“相互確保毀滅”(MAD)...
如美國陸軍戰術飛彈系統,飛彈採用高能推進劑和輕型殼體材料,提高了比沖和質量比;戰鬥部有核戰鬥部和常規戰鬥部,還有常規子母戰鬥部、化學戰鬥部等,有的配裝分導戰鬥部。裝備結構 地地戰役戰術飛彈按飛行彈道,分為彈道式和巡航式。彈道式...
戰術核武器是指用於攻擊戰術目標,核當量從1噸到2萬噸,如核地雷、核炮彈、核魚雷等。通常指射程在1000公里以內,攜帶小型核戰鬥部的各種飛彈,多為巡航飛彈。某些大型反導系統也可以攜帶小當量核彈頭,這也屬於戰術核武器的範疇。反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