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中起殺傷破壞作用的部分。由核爆炸裝置、引爆控制系統及結構部件等組成。核戰鬥部和承載殼體(有的還有姿態控制系統)等一起組成核彈(核武器)。...
飛彈上裝有爆炸物和引爆系統,直接用以毀傷和殺傷目標的裝置。是飛彈的有效載荷。一般由殼體、戰鬥裝藥和引信組成。多數位於飛彈的頭部。按戰鬥裝藥,分為常規戰鬥部...
戰鬥部是各類彈藥和飛彈毀傷目標的最終毀傷單元,主要由殼體、戰鬥裝藥、引爆裝置和保險裝置組成。...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飛彈戰鬥部的作用與地位、結構與原理、套用與發展,主要內容包括戰鬥部的分類與組成、戰鬥部的裝藥、戰鬥部的引信、爆破戰鬥部、聚能破甲戰鬥部、...
核戰鬥部亦稱核彈頭,並常與核裝置、核武器這兩個名稱相互代替使用。實際上,核裝置是指核裝料、其他材料、起爆炸藥與雷管等組合成的整體,可用於核試驗,但通常還...
作為增強的輻射武器,中子彈是如今世界上唯一已實現生產和部署的一種第三代核武器。 [2] 核飛彈用途 編輯 核武器主要是作為核戰鬥部裝在戰略飛彈上,用以摧毀戰略...
裝有核戰鬥部的飛彈。又稱“彈道飛彈的有效載荷”。位於彈道飛彈的前端部,是在飛行過程中與彈體分離並再入大氣層的部分,故英、美等國稱之為“再入飛行器”。...
制導系統為地形匹配輔助慣性導航系統。戰鬥部採用W80-1 小型核彈頭,重 122.5 千克,核當量 20 萬噸。計畫由 B-52G 型戰略轟炸機發射,但並未列裝。...
核炸彈(nuclear bomb) 用航空器攜載投放的裝有核戰鬥部的炸彈。...... 核炸彈(nuclear bomb) 用航空器攜載投放的裝有核戰鬥部的炸彈。中文名 核炸彈 外文名...
核裝置是核爆炸裝置的簡稱,依靠核裝料內原子核的鏈式裂變或自持聚變反應,瞬時釋放巨大能量而形成爆炸的裝置。用作武器的核裝置,加上引爆控制系統即組成核戰鬥部。...
為了提高北美空防的能力,特別是防止蘇聯人可能實施的戰略核轟炸,美國人便想到了在新型空空火箭彈的戰鬥部上打主意。1954年,一種以核彈頭作為戰鬥部的新型空空火箭彈...
按預定程式適時解除保險,發出控制信號,並引爆核裝置的系統。是核戰鬥部的組成部分。通常由電源、保險機構、程式控制裝置、引信裝置和引爆裝置等部件組成。除引爆控制...
奈基-大力神上使用了2萬噸當量的核戰鬥部配置。在美國境內的奈基-大力神飛彈幾乎都裝備了核彈頭,海外的飛彈基地則是常規戰鬥部和核戰鬥部混合配置。奈基-大力神飛彈...
“核獵鷹”AIM-26 是休斯公司於50年代末研製的一種採用核戰鬥部的新型“獵鷹”空對空飛彈。AZM-26在外形上雖然與“獵鷹”和“超獵鷹”相似,但它的彈徑加大了...
地對地飛彈是指從陸地發射攻擊陸地目標的飛彈。它由彈頭、彈體或戰鬥部、動力組織和制導系統等組成。與飛彈地面指揮控制、探測跟蹤、發射系統等結構構成地對地飛彈...
核航空炸彈是利用航空器攜載投放的裝有核戰鬥部的炸彈。按作戰意圖不同可劃分為戰略核航彈和戰術核航彈兩種類型。一般來說,由戰略轟炸機攜帶的戰略核航空炸彈的...
SS-N-19的全長10.5米,重量6.98噸,可從垂直發射器發射,最大射程為500-550公里,最高飛行速度2.5馬赫,可裝備500kt當量核戰鬥部或750公斤半穿甲高爆戰鬥部。SS...
核魚雷指裝有核戰鬥部的魚雷。裝備於艦艇、飛機及岸基發射台,用於攻擊潛艇、水面艦船及其他水中目標。核魚雷中一般裝有10千克核裝藥,水下破壞半徑可達1600米。核...
反潛射程55公里、反艦射程35公里,可內裝多款魚雷、核戰鬥部或500千克高爆戰鬥部,首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垂直發射安裝在艦艏,共有14枚。後繼三艘改用SS-N-...
核子彈(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應的光熱輻射、衝擊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和破壞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積放射性污染,阻止對方軍事行動以達到戰略目的的大...
1144型基洛夫號,配備的中遠程反潛火力為的SS-N-14反艦/反潛兩用飛彈系統(實質上是一種火箭助飛魚雷),反潛射程55公里、反艦射程35公里,可內裝多款魚雷、核戰鬥部...
飛彈(guided missile)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其飛行彈道,將戰鬥部導向並摧毀目標的武器。屬於精確制導武器。具有射程遠、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
還將繼續研製多層攔截飛彈,例如研製在衛星上發射的助推段攔截飛彈;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實施攔截的成功機率;研究由非核戰鬥部代替核戰鬥部的技術,或採用無裝藥的...
核戰鬥部引爆工程(本科)本專業培養從事核戰鬥部引爆控制系統的測試、論證、研究和測試設備維修的技術指揮幹部。招生對象:地方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的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