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賦

株洲賦

株洲,史稱建寧,三國吳孫亮太平二年(257年)設建寧縣,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撤縣併入湘潭,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更名為株洲鎮。1951年成立縣級市,1956年升為湖南省省轄市,管轄株洲縣。1983年將醴陵、攸縣、茶陵、酃縣(今炎陵縣)劃歸株洲市。現轄五縣四區,面積11262平方公里,市內建成區面積90平方公里,總人口380萬,市區人口97萬。株洲是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始祖炎帝神農氏安寢在炎陵縣鹿原陂;株洲也是中國革命的發源地之一,茶陵和炎陵縣均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株洲還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包括航空發動機、電力機車在內的近百宗產品相繼第一次在這裡誕生。如今,株洲被國務院列為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其綜合實力位居湖南14個市洲第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株洲賦
  • 創作年代:2011年6月
  • 文學體裁:議論性散文,賦
  • 作者:李定方
李定方版,作者簡介,作品原文,何輝宇版,作者簡介,作品原文,文章注釋,

李定方版

作者簡介

李定方,1970年9月出生,湖南益陽人,中共黨員,語文高級教師,語文骨幹教師,著名文人,了了工作室株洲縣一中理事會會長,高三年級組長。現今在湖南省株洲縣第一中學任教,自參加工作以來,二十多年默默地奮鬥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工作,把自己的極大部分身心都投入到了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中,並且在育人之餘,從事文章寫作,其代表作有《株洲賦》、《夢友人》、《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等等。
1.背景:
株洲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古稱建寧,是炎黃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國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是湖南省綜合實力第二強市。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是我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之一。東界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及井岡山市,南連衡陽、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株洲市現轄天元、蘆淞、荷塘、石峰、雲龍五區和縣級醴陵市、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5縣市,以及113個鄉鎮。株洲現在正朝著中南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與中部地區非省會第一目標奮勇前進。中華民族的始祖、農耕文化的創始人――炎帝神農氏,就長眠在株洲市境內炎陵縣鹿原坡,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炎帝陵名,炎帝陵也被稱為“神州第一陵”,它是普天下中華兒女尋根謁祖的聖地。南宋遺存的茶陵鐵犀更是熠熠生輝。而株洲也是革命老區,秋收起義、朱毛第一次會面、建立湘贛邊根據地,都發生在株洲這片革命熱土上。
2.體裁:
議論性散文
  
3.內容概要:
本文主要介紹了株洲的人文歷史、風景名勝等內容,詳細闡述了株洲古今的歷史。是一篇不錯的文章。
  
4.創作年代
本文創作於2011年6月。

作品原文

始祖寢地,中南通衢,掖壽岳之靈慧,托潭州之雄渾。湘淥潺湲,育千里才俊,雪峰怒聚,蓄萬民豪情。二軌並馳而南北便,數橋同跨而東西通,一市起而商賈至,兩型立而天地新。
履崇阿,劈荒洪,神農驅病授耒耜;鎮河怪,保鄉民,鐵犀矯首望古今;古鎮巷深,童子談朱子理學;湘江水碧,明月伴杜老遺風。清泉一泓,乾隆流連解御筆;古道百里,茶馬迤邐行雲端。
波光瀲灩,鷺鳧翔止,洪澤蘊聚於幽谷;蒼翠盈目,爭高鬥巧,奇峰浴聳於水間。遊人樂而不改群山之清,農夫汲而不斷碧水之積,此官莊庫也。一峰兀起,飛瀑濺玉,無塵世之紛爭,盡逸處之超然。富氧撲於口鼻,靜香繞於周身。身止而心逸,體健而神安,此神農谷也。背倚絕壁,面俯湘水,巨石橫空以為廬蓋,清流東去以為檐水。梵音裊裊,瀟湘撫岸而擊節,信士拳拳,佛光暖懷以消憂。一橋飛架,萬戶燈明,此空靈岸也。
鐘靈而毓秀,地靈則人傑,武以衛國,文可安邦。馬援仗劍伏波嶺,魯肅列陣淥水邊,亂世有名將,開國多元勛。譚氏睿智,穩社稷於民國,楊家忠勇,播虎威於友邦。童聲琅琅,書院匯雲陽之靈秀,詩名沸沸,東陽據湖湘之文宗。
兩型定而宏圖起,一元始而萬象新。鬧市掩於翠樹,廣夏拔于田疇。新城再造,舊擴游湖,亦城亦鄉處處;溪邊釣叟,壟上農夫,網連即成商賈。道接京滬,軌連長潭,傾心伊尹管仲;物流中轉,華裝來去,成就伊頓陶朱。
高蹈神農遺韻,追慕杜朱流風。偉業再創,征程復新。虛右以俟,長鋏不必歸去;傾海灑海,終南當無憾聲。華章共譜添雅調,萬鼓齊鳴弄潮身,全賴賢達諸公。

何輝宇版

作者簡介

何輝宇,1955年12月出生,株洲市社會科學成果規劃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講師團主任,教授。

作品原文

株洲形勝,狀伏春蠶。楚尾吳頭,挾淥m而擁湘江;橫陳津要,扼京廣而控黔贛。北接長、瀏,南臨資、桂。東附羅霄之阻,西依南嶽之屏。物盛天成,煤、鋅、鐵、鎢、鈾蘊藏豐富;才俊輩出,李、譚、程、左、楊名貫古今①。始祖神農,安寢於鹿原仙境;紅色政權,始建於古邑茶陵。徐霞客獵奇,跡遍湘東全境;毛澤東革命,轉戰醴攸茶酃。覽株洲勝跡,吾鄉山靈水秀,珠璣布野,人文薈萃,吐地吞天。熱土紅疆,引良駒奮蹄,賢聖折腰,蓋神農之德化,淥湘之澤潤乎?
溯上古遺蹤,斯地乃農耕文明之發軔。六斗坡石刮,印廿萬年人類足跡;獨嶺坳稻殼,記七千載先民勞形。炎帝適此,耒耜開耕作之源,而民食豐足;麻衣代蒲葉之陋,而寒暑鹹宜;木巢開屋宇之端,而風雪無懼;百草蘇沉疴之命,而生衍日眾。帝之育化黔黎,功蓋千秋,祚胤繁昌,德濃如神。
齒紋銅鐃,匯商越文化之精華;蟠龍象尊,顯前人天工之厚重。曇晟始劈雲岩,遂有佛門曹洞;永平師從中土,方為故里元宗②。孝宗感慕皇雩仙:“藤老龍幡疑護法,山深禽語似談禪”;信叔憤世資福寺:“山僧不識英雄漢,只管滔滔問姓名”③。駱賓王避難瓜寮,刻句摩崖;杜工部閒遊湘水,九吟奇境。紅拂女三尺荒塋護靖興,引六朝騷客憑弔;彭維新不畏權奸申正義,受幾代仁者尊崇。孝德感蒼穹,老萊子七十娛親留佳話;忠魂撼大地,顏雷焱誓與危城共死生④。廉臣益翁,身後僅遺《律》一部;能吏子誠,治蜀常存百姓心⑤。左山長龍困淺灘⑥,志存鴻鵠圖鵬舉;陶總督獨具慧眼,為扶社稷薦良臣。
神遊故紙兮,萬載風雲收眼底;掩卷凝思兮,千年舊事滿胸襟。設無五穀初耕乎斯,先賢奔命於是,此荒蠻之地焉有後世繁榮哉?由是觀之,祖德弘勛當不敢須臾忘也!
追創國記憶,湘東為紅色文明之搖籃。毛氏潤之,振臂湖湘,株洲兒女,奮起回響。李立三安源鬧罷工,撒階級抗爭火種;羅學瓚醴陵興農運,為星火燎原積薪。何孟雄奔走京綏,夫妻攜手創黨⑦;譚震林建政茶陵,嘯聚十萬工農。婦運先驅張挹蘭,笑迎絞刑架;紅軍猛將蔡升熙,膽氣貫長空⑧。土地革命,撼千年封建根基;秋收義舉,多我方子弟上陣。朱毛會師沔渡,擎武裝割據大旗;支部建在連上,創人民革命新軍。井岡烽火,燃於湘東大地;中華英傑,聚首聖地炎陵。羅霄山下旌旗涌,撼地驚天泣鬼神。
三十年求索兮,一代株洲人傑,匯入興中鐵流,重奠九州基業;千百次征戰兮,無數湘東英烈,悲壯赴死疆場,贏來華夏昇平。觀創國風雲,始發於斯,其席捲神州、蕩平海內而天下歸一者,賴豪傑蒸民勵志同仇也。然吾方子弟,先行壯舉,榮膺首功而不為過焉!
考立市舊跡,株洲是工業文明之基地。中華本農耕古國,工商不舉,國弱民窮。今乾坤初定,百廢待興,欲強邦固本,當工業先行。孰堪興工大任?江南惟我建寧⑨!此地南北通衢,東西總匯,水陸便捷,宜築新城。至若中樞布局,十大企業雲集,遂有機械、建材、冶金,輕紡、火電、化工,車輛、航空、軍品。往昔彈丸之地,驟為工業名城。六十載艱辛創業,幾代人苦志勞心,電力機車、人造鑽石、航空動力、空空飛彈……百宗中華第一,於斯相繼誕生。今日株洲:十里湘江,五橋飛架;城區景象,日臻維新。炎帝、長江、響石、向陽……廣場星羅棋布;文化、神農、留芳、石峰……公園特色鮮明。巍峨古樸,神農閣存老鎮風韻;傲刺蒼穹,電視塔展亞洲雄風。環城大道,勾勒新城概貌;經貿園區,凸顯發展潛能。百里藍圖,滿繡人間春色;百萬市民,盡享盛世太平!
感神農懿德兮,澤被湘東,人神景仰;書先賢偉業兮,功垂萬代,片紙難窮。然斗轉星移之間,觀滄桑巨變之跡,乃天道使然耶?人力所為耶?余以為二者兼有之。順
天道,則天遂人願,演進自如;合人倫,則民心所向,繼絕昌隆。惟遵是道,株洲之未來將愈益興盛也!謹記之!

文章注釋

①李:李東陽,茶陵人,先後任明朝禮、戶、吏部尚書,武宗朝首輔,茶陵詩派奠基人。譚:譚延闓,茶陵人,曾任國民政府主席。程:程潛,醴陵人,原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領導湖南和平起義。左:左權,原名左紀權,醴陵人,八路軍副參謀長,在山西遼縣(今左權縣)與日軍作戰中英勇犧牲。楊:楊得志,株洲縣人。1935年5月率紅一團強渡大渡河,為紅軍主力北上贏得戰機。
②雲岩:雲岩寺,位於醴陵市賀家橋鄉,建於唐元和至長慶年間,系佛教“曹洞宗”奠基人曇晟大師(782-841)劈石興建。永平:指日僧永平道元(1200-1253)。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永平道元在我國師事曹洞,學成後回國開立曹洞宗,成為日本佛教的主流派。
③皇雩仙:原名皇雩寺,位於茶陵縣東坑村,始建於晚唐。宋孝宗趙昚聞其名,詔有司繪圖,賦詩一首並賜名“皇雩仙”。資福寺:宋抗金名將劉錡,字信叔,紹興25年(1155)貶任潭州(長沙)知府,其間到株洲資福寺閒遊,寺中和尚問其姓名,劉未回答,揮筆在牆上寫詩一首。
④老萊子:春秋末年楚國著名孝子。顏雷焱:茶陵人,南宋潭州(長沙)僉判,德祐元年(1275),元軍圍潭州,勸其投降,他以“臨危而二,非貞也”拒之,堅守7個月後城陷,投水殉國。
⑤益翁:陳謙,字益翁,茶陵人,明洪武進士,任瀘州知洲十二載,為官清謙,去世後,清理遺物僅有米數升、《大明律》一部。子誠:譚希思,字子誠,茶陵人,明萬曆進士,歷任四川巡撫等職。在蜀其間寬徭薄賦,興學除弊,百姓稱頌。
⑥左山長:左宗棠,清道光16年至18年任醴陵淥江書院第十屆山長,經兩江總督陶澍推薦步入仕途,成為清代名臣。
⑦何孟雄,炎陵人,與其妻繆伯英一道,於1920年11月在北京參與組建共產主義小組,不久改名為“共產黨支部”,推舉李大釗為支部書記,夫妻雙雙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
⑧張挹蘭:炎陵人,婦女運動早期領導人,與李大釗同上絞刑架,壯烈犧牲。蔡升熙:醴陵人,紅十五軍創始人,1932年10月,率紅二十五軍掩護紅四方面軍轉移途中,子彈射進他的小肚仍堅持指揮戰鬥,直至壯烈犧牲,時年27歲。
⑨建寧:株洲史稱建寧,1934年更名株洲鎮屬湘潭縣管轄,解放初僅7000人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