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江鎮

栗江鎮

栗江鎮位於湖南省衡南縣西南部,距離東北部的衡陽市區55公里,自然條件優越。東鄰東江、松江;南瀕湘江與常寧市隔江相望,西連近尾洲鎮,北靠硫市鎮。水陸交通便利,岳臨高速、衡近(衡陽一近尾洲)公路,長栗(長嶺一栗江)公路成“丫”型貫穿南北。湘江環繞,栗水婉轉,百舸爭流。1995年撤區並鄉,將原栗江、隆市、檀市三鄉合併為栗江鎮。

基本介紹

基本概況,經濟狀況,特色產業,基礎設施,民心工程,社會事業,自然資源,歷史文化,

基本概況

栗江鎮位於湖南省衡南縣南部,距離衡陽市區42公里,總面積130.65平方千米(2017年),一九九五年五月撤區並鄉建鎮。新的栗江鎮由原來的栗江、隆市、檀市三個鄉鎮組建,轄43個村,5個居委會,600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48600畝,總人口45905人(2017年),是全縣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鄉鎮。
栗江鎮栗江鎮
栗江山川秀美,名勝古蹟迷人。享譽“楚南第一家”的明代古建築群“王家祠堂”就位於栗江鎮的大漁村,這所宗祠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整座建築精美,富麗堂皇,碑牌匾額均為名人手跡。對於研究古代建築、雕刻、繪畫、書法都具有很高的價值,1988年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憩山洲占江面350餘畝,四面環水,鮮花朵朵,四季飄香。楊梅峰蜿蜒二十餘里,古木參天,蔥鬱茂盛。 栗江的地下礦藏豐富,煤、銅、錳、石灰石等礦藏遍布栗江鎮。松柏煤礦的煤,質優價廉;打石嶺的石灰,品位高,儲量大。
栗江素有“魚米之鄉”美稱。水藕、荸薺為栗江的名優特產。三塘的藕節節勻稱,藕心多生一孔,香甜脆嫩。後塘的荸薺粒大,皮紅,肉白,味甜。還有那白面的豆油,油質細膩,工藝獨特,香味純正,散放一日,不乾不霉不變味,可謂一絕。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栗江鎮吃的“清水白玉飯,紅嘴綠恩鴿”一菜,其佐料就是白面的豆油,以後便成了乾隆的御用品。聞名全國的第二大淡水自然繁殖基地“白面石”,就位於白面村的湘江河段,這裡怪石林立,水流湍急,每年春汛,洞庭湖的魚成群結隊,匯聚於此,產孵繁殖,構成了一幅十分壯麗的自然景觀,被列為國家自然保護區。
栗江鎮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進一步完善,村村通公路,戶戶電照明。電話實現程控化,無線尋呼,有線電視已將栗江推向資訊時代。

經濟狀況

栗江東臨松江鄉,南涉湘江與常寧市隔江相望,西連近尾洲鎮,北毗硫市鎮。鎮內自然條件優越,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栗江公路、車栗公路成“丫”型貫通南北,湘江南繞,栗水中穿。便利的交通條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栗江成為衡南經濟快速發展的南大門。栗江人傑地靈,孕育著眾多英才,分別就職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天涯海角,有黨務要職、有政府官員、有學者名流、有優秀企業家和各界實業巨富及有識之士。

特色產業

在衡陽市最大的香菇生產基地--衡南縣栗江鎮,一個個香菇廠棚像孕育希望和夢想的孵化器靜靜地矗立在田間地頭。昔日的窮鄉僻壤,如今成了農業產業化的樣板。許多農民靠種香菇發了家。栗江鎮的氣候、水土、資源都非常適合種香菇。 栗江鎮的香菇產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1998年,5畝;1999年,13畝;2000年,30畝;2001年,120畝;2002年,150畝……栗江鎮的白石、紅星、接龍、林泉、打石等7個村都種了香菇,面積共1200多畝,平均每畝收入1.5萬餘元,每年為農民創收1800餘萬元。香菇成了栗江農民致富的一把金鑰匙。香菇生產對氣候依賴性很強,風險很大。對種菇農民因天氣、技術等原因造成的經濟損失,賀向輝都主動承擔,為農民規避風險。2002年,栗江鎮青峰村一加油站發生柴油泄漏,菇農用被柴油污染了的池塘水澆菌株,導致香菇大面積枯死。賀向輝主動拿出3萬元賠償菇農損失。2004年,一場大風將郝義禮的菇棚全部吹倒,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萬元。賀向輝聞訊後,立即動員基地工作人員幫助他清理現場,並主動給予一部分補償。他為當地種菇農民免費提供菌種、打菇棚和補償自然災害損失等累計支出達80餘萬元。為做大做強香菇產業,2005年8月,賀向輝的湖南綠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廣東貴旺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共同籌資200餘萬元發展香菇生產。隨著香菇產業的逐步壯大,衡陽的香菇市場逐漸飽和。2006年,賀向輝又做出了一項惠農決策:公司收購的香菇全部遠銷到外地,把衡陽本地市場讓給那些自產自銷的菇農,讓市場良性發展。
栗江鎮栗江鎮

基礎設施

栗江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境內有栗江、隆市、石灘、檀市四個小集鎮,商賈雲集,市場繁榮。村村通公路,已有二十餘村通村公路已硬化,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所有通村公路硬化已為期不遠。栗江鎮建有自來水三座。程控電話、移動通訊、有線電視等現代設施都已進入尋常百姓家。

民心工程

為進一步提升古鎮形象,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栗江鎮黨委、政府決定實施“名片”工程。栗江鎮機關辦公大樓是一座破舊不堪的“危樓”。為確保機關正常辦公,鎮黨委、政府一班人通過公開招標對辦公大樓主體進行“穿衣戴帽”和橫樑加固。僅半個月,鎮機關辦公大樓就成了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們還大力實施街道路燈亮化工程。通過多方募捐籌集現金6萬元,在栗近公路?栗江至近尾洲?中心街道東起衡南七中西至栗江中心醫院路段?長約1500米?,安裝路燈150盞,結束了栗江鎮街道夜晚一片漆黑的歷史,極大地方便了過往行人和上早晚自習的學生。

社會事業

在衡南縣栗江鎮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中,栗江鎮43個行政村全部配齊配強了村婦女幹部,且大部分婦女幹部年齡在35歲以下,具備國中以上文化。同時,栗江鎮601個村民小組都配備了計畫生育女指導員。 為搞好村級婦代會組織網路建設,幫助農村婦女參與村務管理,衡南縣栗江鎮婦聯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走訪摸底,查找原因。栗江鎮婦聯幹部走遍了栗江鎮43個村,,走訪了200多個村民小組的500餘名農家婦女。通過個別談話、民意測驗、召開黨員及村民代表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民眾意見,詳細了解民眾反響好、口碑佳、有較強的號召力和組織能力的優秀女性的情況。通過走訪摸底,查找了農村婦女進村“兩委”班子難度較大的主要原因。
栗江鎮栗江鎮
二是有的放矢,做好婦女民眾的思想工作。全面了解情況後,栗江鎮婦聯幹部採取不同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找這些優秀女性談心,掌握其思想動態,向她們宣講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引導她們強化婦女參政議政意識,鼓勵她們參與村務管理。
三是大力宣傳,爭取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向民眾廣泛宣傳政策,把《湖南省村委會選舉辦法》中“關於村民委員會中至少應當有一名婦女”的規定宣傳到位,讓村民們充分認識到婦女進村“兩委”班子、參與村務管理的重要意義;利用鎮電視轉播台、板報和橫幅等宣傳媒介,廣泛宣傳優秀女村官及優秀婦女典型的先進事跡,提高女性在社會上的知名度,為農村婦女參選參政創造條件。
積極爭取鎮黨委的高度重視,建議在減少職數的條件下,務必保證婦女幹部的職數。積極向個別不重視婦女幹部的村支部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縣委有關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工作的檔案精神,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農村婦女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自覺把婦女當選村“兩委”班子成員、參與村級事務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

自然資源

栗江素有“魚米之鄉”、“油茶之鄉”的美譽,全鎮年產糧食3.8萬噸,湘江、栗水沿岸村民有江河網箱養魚習慣。長沖、藕塘沖等四處小一型水庫總水面800餘畝,常年蓄水1000萬立方,是大水面開發、規模養殖的場所,全鎮有油茶近1萬畝,是全縣重點油茶鄉鎮。水藕、荸薺、豆油、板栗、香菇為栗江五大名優特產。
栗江礦產資源豐富,煤、銅、錳、石灰石均有一定規模儲量。縣松柏煤礦、金雞嶺銅礦坐落境內。栗江山川秀美,名勝古蹟甚多。享譽“楚南第一家”的明代古建築群“王家祠堂”(衡陽王氏祠堂)始建於北宋嘉祐六年,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整座建築設計精美,48根石柱支撐,雕樑畫棟,工藝精湛,碑牌匾額均為名人手跡,對於研究古代建築、雕刻、繪畫、書法都具有很高的價值,現已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基、楊梅兩峰均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海拔高200餘米,蜿蜒20餘公里,猶如一對孿生兄弟。

歷史文化

栗江橋,又名魯班橋,坐落在今栗江鎮駐地左側半公里處,系石砌雙拱橋,橋長34米,寬4米,高日米。橋邕建何年失考,相傳當地人們建造此橋時,多次垮塌,後來魯班裝扮成乞丐至此,自稱會架橋,並用筷子示範,教泥木工們如何架拱,不久,橋便建成。人們在橋南端的栗江街上建了一座魯班殿,以作祭祀。現橋右側尚存魯班坐的”石椅”和魯班用腳跟踹成的”仙人井”。
栗江存有八景,一說:“梅峰臘月花如霜,白面春濤魚似翔; 龍祖潭波金鼓振,魯班殿閣紫煙香; 西山古寺瀟湘雨,靜嶺石文湖廣帆; 栗水迴環洲對出,商城宛在水中央。”另一說:“萬路嶺高眼界優, 栗江環繞入湘流, 虎頭石峻撥天聳(栗江話:貓頭岩),龍竹潭深似雨流(現電站一帶), 仙問棲身楊柳鋪(現仙人寺和爐鋪街一帶),義賢濟濟白沙洲(現義賢嶺一帶),晨鐘暮鼓醒過客(現鐘山嶺),游敲輪迴急早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