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黃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二十六。具有之功效。主治寒熱氣未解,惡寒頭痛,壯熱,四五日大便不通。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柴胡黃芩湯
- 主要適用症:寒熱氣未解,惡寒頭痛,壯熱,四五日大便不通
- 藥品類型:中藥
-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六
柴胡黃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二十六。具有之功效。主治寒熱氣未解,惡寒頭痛,壯熱,四五日大便不通。
柴胡黃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二十六。具有之功效。主治寒熱氣未解,惡寒頭痛,壯熱,四五日大便不通。組成柴胡(去苗)、黃芩(去黑心)、土瓜根、白鮮皮各一兩,木香,茵陳蒿各一兩一分,山梔子仁三分,大黃(細銼,醋炒...
黃芩柴胡湯是中醫方劑名。具有疏肝理氣、清熱化濕等功效。由柴胡,香附子,當歸,白芍藥組成。黃芩柴 ①經前方:柴胡、香附子各12g,當歸、白芍藥、鬱金、川芎、炒山梔子、牡丹皮、黃芩、藿香、砂仁、薄荷各9g,益母草15g,滑石18g,甘草3g。②經期方:當歸24g,川尊、桃仁、姜炭、黃芩各9g,益母草15g,香附子12g,...
【組成】黃芩8分,澤瀉8分,通草8分,柴胡7分,桑白皮7分,杏仁(湯去皮尖)6分,豬苓(去皮柴)6分,澤漆葉4分。【來源】《幼幼新書》卷三十二引《嬰孺方》。【主治】小兒腫滿。小兒癇愈後血氣尚虛,而熱在皮膚,與氣相搏,通身頭面皆腫。【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半,4-5歲兒為3服,1-2歲服2...
柴胡劑是一劑中藥,配方主要是柴胡、黃芩、人參等中藥材製作而成的。柴胡湯在原方上多加一樣,功效而更改 簡介 仲景書中以柴胡為主要的配方共八首,其中柴胡加芒硝湯,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柴胡桂枝湯,柴胡龍骨牡蠣湯四者,皆屬小柴胡湯的加減方,茲所討論者,為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幹薑湯,四逆散...
柴胡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史載之方》卷上。具有疏風解表,滋液潤腸之功效。主治表邪未解,津液內虛,惡風發熱,頭痛目眩,咽乾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脈浮洪數。組成 柴胡、前胡、防風、杏仁(去皮尖)、羌活、茯苓、甘草、芍藥各一分,麥門冬(去心)一分,乾地黃八銖,半夏二銖。用法 上為...
《柴胡半夏黃連湯》是一道中國民間傳統家庭美食,由柴胡半夏黃連烹飪而成。中藥方名 柴胡半夏黃連湯 處方 北柴胡10克,黃芩10克,半夏10克,’川黃連10克,枳殼10克,甘草5克,蘇木10克,茯苓15克,大黃5克,赭石10克,白芍10克。研為粉末,每次5克,每日2~次,溫開水沖服。功效 疏肝利膽,降逆通腑。主治 ...
若大小腸通,則汗自出。主治 傷寒日數過多,熱結在里,心中氣悶,或發疼痛,狂言不定,煩躁欲走,不得眠,大小便不通。附註 附方 柴胡大黃湯 組成 柴胡10g,黃芩15g,生大黃10g(後下),虎杖15g。功用 疏肝利膽,通下泄熱。主治 急性膽囊炎發熱、脅下脹痛、大便秘結者。出處 《家用驗方精選》
桂枝黃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具有和解少陽,清熱截瘧之功效。主治瘧疾。太陽、陽明、少陽三陽合病,服桂枝芍藥湯後,寒熱轉大者。組成 柴胡一兩二錢(36g),黃芩四錢半(13.5g),人參、甘草各四錢半(13.5g),半夏四錢(12g),石膏、知母各五錢(15g),桂枝二錢(6g)。...
加減小柴胡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病條辨》卷二。主治瘧邪熱氣內陷變痢,久延時日,脾胃氣衰,面浮腹膨,里急肛墜者。組成 柴胡三錢,黃芩二錢,人參一錢,丹皮一錢,白芍二錢(炒),當歸一錢五分(土炒),谷芽一錢五分,山楂一錢五分(炒)。用法用量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主治 瘧邪熱氣內陷...
柴胡赤芍湯是由柴胡、赤芍、黃芩等組成的中藥方劑,主治腸系膜惡性淋巴瘤。方藥組成 柴胡、赤芍、黃芩各12g,枳殼、滇芪、地龍各15g,大黃4g,水蛭3~6g(醋研末吞),蠐螬、土鱉各6g,半枝蓮15~30g,黃藥子10g,藤梨根15~30g,虻蟲1~2。功效主治 腸系膜惡性淋巴瘤。用法用量 日1劑,水煎分3次空腹。
柴芩退熱湯 柴芩退熱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主治婦人妊娠寒熱如瘧。組成 柴胡,黃芩,紫蘇,陳皮,川芎,當歸,杜仲,茯苓,川斷,甘草,前胡,荊芥,生薑,大棗。主治 婦人妊娠寒熱如瘧。加減化裁 熱盛,加竹茹、麥冬;寒盛戰慄,手足厥,加草果、白朮、黃芪、黑姜。
小柴胡去黃芩加芍藥湯 小柴胡去黃芩加芍藥湯是一種藥品,由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3兩組成,主治傷寒下後,陰弱生熱,脈微惡寒。方名 小柴胡去黃芩加芍藥湯 組成 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3兩。主治 傷寒下後,陰弱生熱,脈微惡寒。附註 《醫統》本方用法:水二盞,加生薑三片,大棗一個,水煎服。
黃芩厚朴湯是由黃芩、白芍藥(炒)、厚朴(姜制)、枳殼(炒)、陳皮、葛根、甘草(炙)、柴胡等製作的中藥湯劑,主治協熱下利,藥方出自《古今醫徹》卷一。【組成】黃芩4.5克 白芍藥(炒) 厚朴(姜制) 枳殼(炒) 陳皮 葛根各3克 甘草(炙)1.5克 柴胡2.1克 【用法】加生薑3片,水煎服。【主治】協熱下利。...
使內陷陽明之邪透出少陽而解。配伍特點 方由小柴胡湯以柴胡、黃芩合葛根芩連湯化裁而成。附註 附方 葛根芩連湯 組成 葛根15g、黃芩9g、黃連9g、炙甘草6g。功用 解表清里。主治外感表證未解而熱邪入里,身熱,下利臭穢,肛門有灼熱感,胸脘煩熱,口乾作渴,喘而汗出,苔黃脈數。紅。出處 《傷寒論》
柴胡加大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袖珍小兒》卷二。主治小兒驚風,痰熱。組成 柴胡一兩,黃芩、人參、半夏、甘草各一錢,生薑三錢半,大黃(量虛實加之)。用法用量 上銼散。每服三字,加棗子,水煎服。主治 小兒驚風,痰熱。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柴胡加大黃湯,柴胡一兩,黃芩...
加味柴胡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葉氏女科證治》卷一。主治熱入血室,血熱多滯者。組成 柴胡、半夏(制)、黃芩、人參各一錢,牡丹皮、當歸各七分,紅花、甘草各四分。用法用量 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服。主治 熱入血室,血熱多滯者。附方 名稱:加味柴胡湯 組成:柴胡、人參、黃芩、山梔仁(炒)、生...
黃芪柴胡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瘍科心得集·補遺》卷下。主治陰包毒。組成 黃芪、柴胡、丹皮、牛膝、丹參、黃芩、荊芥、防風、山梔。主治 陰包毒。附方 名稱:黃芪柴胡湯 組成:黃芪、柴胡、連翹、肉桂、羌活、土瓜根、酒炒黃柏、當歸尾 用法:水、酒各半煎,熱服 主治:大腿近膝股內,足厥陰肝經分生附骨疽(...
加減柴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壽世保元》卷三。主治諸瘧,寒熱交作,陰陽不分,口乾發渴,小便赤澀,或作吐瀉。組成 柴胡、厚朴(姜炒)、甘草各八分,檳榔、草果各一錢,蒼朮一錢五分,半夏(姜制)、澤瀉、豬苓、烏梅、青皮各二錢,黃芩三錢。用法用量 上銼。加生薑、大棗,水煎服。主治 諸瘧,寒熱交作...
柴胡清燥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瘟疫論》卷上。具有解熱滋陰,透達膜原之功效。主治瘟疫下後,或數下,膜原尚有餘邪,未盡傳胃,邪氣與胃氣並,熱不能頓除。組成 柴胡、黃芩、陳皮、甘草、花粉、知母。用法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功用 解熱滋陰,透達膜原。主治 瘟疫下後,或數下,膜原尚有餘邪,未盡...
九味柴胡湯是一種藥,由柴胡、炒黃芩、人參、炒山梔、半夏、龍膽草、當歸、芍藥、甘草組成,功效是主治清肝燥濕,疏肝行滯。主肝經濕熱下注。(梅毒)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處方 柴胡3克,炒黃芩3克,人參1.5克,炒山梔1.5克,半夏1.5克,龍膽草(炒焦)1.5克,當歸1.5克,芍藥1.5克...
主治 風寒濕毒腳氣,疼痛,皮膚不仁,緩弱�痹,足脛腫滿,心下急,大便澀 附註 附方1柴胡豬苓湯加減 組成:柴胡12g,黃芩9g,滑石30g,豬苓12g,茯苓15g,澤瀉9g,半夏6g,黨參6g,生甘草6g,龍膽草9g,梔子9g,大棗12枚。功用:和解鬱熱,利濕通淋。主治:慢性腎盂炎屬肝膽鬱熱者。出處:《中醫腎臟病學》
熱重,重用柴胡、黃芩,選配紫花地丁、野菊花、黃連;大熱、大渴、脈洪大者,加石膏、知母、天花粉、鮮蘆根;濕重,重用茵陳、鬱金、金錢草、梔子、大黃;痛重,加元胡、川楝子;嘔吐,加半夏、竹茹、生薑;驅蛔,加苦楝皮、檳榔、使君子;瘀血、加丹參、川芎、紅花;氣陰欲脫,加獨參湯、生脈散;陰虛欲脫,用...
柴胡、黃芩、人參、半夏、陳皮、茯苓、草果、甘草。用法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主治 瘧疾。外感內傷,郁聚成痰,熱多,頭痛肉跳,吐食嘔沫,甚則昏迷卒倒。附註 附方1:柴陳湯 組成 小柴胡合二陳湯。主治痰氣胸脅不利及痰瘧。出處 《醫學入門》卷四 附方2:柴陳湯 組成 柴胡12g,黃芩10g,半夏10g,人參...
方用桂枝通陽散寒,茯苓淡滲利濕,丹皮退黃清虛熱,半夏辛溫燥濕,芍藥柔肝斂陰,柴胡疏肝解郁,甘草調和諸藥。加減化裁 熱蒸不減,加生地、黃芩;蒸退即用乾薑、附子以溫水土。文獻摘要 《四聖心源》:苓桂柴胡湯:茯苓三錢,甘草二錢,丹皮三錢,桂枝三錢,芍藥三錢,柴胡三錢,半夏三錢,煎大半杯,溫服。
柴芩四物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大白》卷四,主治熱入血室,及血虛發熱。組成 柴胡,黃芩,生地,當歸,白芍藥,牡丹皮。主治 熱入血室,及血虛發熱。附註 附方 柴芩四物湯 組成:生地15g,柴胡10g,黃芩10g,當歸10g,赤芍10g,川芎10g,甘草10g。功用:和解清熱,活血養血。主治:色素膜炎,葡萄膜炎等。出...
小柴胡湯和解功,半夏人參甘草從,更加黃芩生薑棗,少陽萬病此方宗。組成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炙甘草三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用法 功用 和解少陽。主治 方義 1、本方為和解少陽的代表方劑。少陽經脈循胸布脅,位於太陽、陽明表里之間。傷寒邪犯少陽,邪正相爭,正勝欲拒邪出於表,邪勝欲入...
柴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一,具有分利陰陽,和解表里之功效。主治傷寒,溫熱病,傷暑,瘧疾,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症見發熱,或寒熱往來,或瀉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兒麻疹、痘瘡、疝氣見有上述症狀者。組成 柴胡一錢六分(4.8g),半夏(湯泡七次)七分(2.1g),黃芩、人參、甘草...
茵陳柴苓湯是主治酒疸、小便如梔汁等症狀的藥品。基本信息 編號: 77464 名稱: 茵陳柴苓湯 別名:茵陳柴苓湯 組成: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豬苓、澤瀉、赤茯苓、茵陳、麥冬、赤芍。出處: 《醫學傳燈》卷下。主治: 酒疸,小便如梔汁。各家論述: 濕少熱多,固宜分利,使熱從小便而去;佐以小柴胡,方有清熱...
柴苓扶元湯 柴苓扶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玉案》卷三,主治瘧疾,陰陽不和,元氣虛弱,寒熱漸盛。組成 柴胡、黃芩、人參各一錢五分,豬苓、澤瀉、白朮、青皮各一錢,何首烏二錢,茯苓、肉桂各八分。用法 水二鐘,加大棗二枚,食遠服。主治 瘧疾,陰陽不和,元氣虛弱,寒熱漸盛。
知母、人參各一錢,天花粉八分,甘草五分,白芍、黃芩各一錢二分。用法用量 加燈心三十莖,食遠服。主治 虛損,手心、足心發熱。重要文獻摘要 《丹台玉案》:“柴苓清熱湯:治虛損,手心足心發熱。茯苓、柴胡、知母、人參各一錢,天花粉八分,甘草五分,白芍、黃芩各一錢二分。加燈心三十莖,食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