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清燥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瘟疫論》卷上。具有解熱滋陰,透達膜原之功效。主治瘟疫下後,或數下,膜原尚有餘邪,未盡傳胃,邪氣與胃氣並,熱不能頓除。
基本介紹
- 出處:《瘟疫論》卷上
- 功用:解熱滋陰,透達膜原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附註,
組成
柴胡、黃芩、陳皮、甘草、花粉、知母。
用法
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功用
解熱滋陰,透達膜原。
主治
瘟疫下後,或數下,膜原尚有餘邪,未盡傳胃,邪氣與胃氣並,熱不能頓除。
方義
方中柴胡、黃芩解表清里,透達膜原,花粉、知母清其餘熱,生津養胃,佐以陳皮理氣和中,甘草和藥。諸藥合用,透達膜原,解熱生津。
運用
腸胃系統疾病用下之後,病根已除,但損傷為恢復,需藉助藥力促使群與,柴胡和中,能起調節腸功能的作用,黃芩作為事後用藥,防止炎症的再感染,陳皮健胃,甘草解餘毒。花粉、知母養陰,彌補下後傷津,全方藥性平和,故為緩劑。
現代適用於下後余邪未盡,今津液已傷的病證。
加減化裁
本方加茵陳、重樓、半邊蓮可治療慢性膽囊炎,腎盂腎炎等發熱不退者。
附註
附方1 柴胡清燥湯
組成:白芍藥、當歸、生地黃、陳皮、甘草、竹心、燈心、栝樓根、知母、柴胡。
主治:疫病,應下失下,陽氣伏,口燥舌乾而渴,身反熱減,四肢時厥,欲得焙近火,即下厥回,邪去而郁陽暴伸,脈大而數,舌上生津,不思水飲。
出處:《溫熱暑疫全書》卷四
附方2 柴胡清燥湯
組成:柴胡三錢、黃芩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知母二錢、花粉二錢、蟬蛻(全)十個、白僵蠶(酒炒)三錢、大棗兩枚。
主治:溫病數下後余邪未盡,邪與衛搏,熱不能頓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