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編(曹縣柳編)

柳編(曹縣柳編)

柳編(曹縣柳編),山東省曹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柳編(曹縣柳編),主要分布於山東省曹縣的倪集鄉岳樓村、魏莊村、古營集鎮。柳編(曹縣柳編)是中國傳統手編技藝,以杞柳條和麻繩經緯交織編結成生活用品。其綠色環保,造型美觀,古樸別致,輕便耐用,既有實用性又具觀賞性。作為獨具特色的藝術瑰寶,閃爍著返璞歸真、清新自然的光芒。

2011年5月23日,柳編(曹縣柳編)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5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柳編(曹縣柳編)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山東省曹縣
  • 遺產編號:Ⅶ-55
  • 保護單位:曹縣民間傳統手工技藝研究會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藝術特色,產品分類,製作工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曹縣境內盛產杞柳,其柳條具有皮薄、柔韌、潔白、實心、著色力強等特點,因而為柳編技藝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長期以來,當地民眾就地取材,家家戶戶以柳編為生。柳編藝人秉承“傳男不傳女”的祖訓,父子相承,將柳編技藝不斷傳承。農耕時代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決定了民眾的傳統生活方式。當地民眾常利用自家種植的杞柳條,自己或請藝人編筐、編斗以滿足家用,有時也會將編好的筐、簍等拿到集市上銷售,換取糧食蔬菜等生活用品。
柳編(曹縣柳編)
柳編(曹縣柳編)作品
20世紀60年代以前,曹縣境內古營集馬莊一帶就有種植杞條習慣,但面積較小。
20世紀70年代,古營集、普連集、莘冢集、倪集等鄉鎮成為杞條種植主產區。
1986年始,柳條編產業快速發展,杞條市場價格上漲,倪集、普連集、古營集等鄉鎮大面積發展條糧間作。
2004年,曹縣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中國柳編之鄉”。

文化特徵

藝術特色

柳編(曹縣柳編)是中國傳統手編技藝中的一種,它掌握利用各種編織工具,以熟練的、專門化的技巧把杞柳條和麻繩經緯交織編結成生活用品。
柳編(曹縣柳編)以純天然杞柳條為原材料製作而成,有穿、緝、擰、系、編、織、纏、絞等編織方法和平編、紋編、勒編、砌編、纏邊等技法。
平編。這是編平面席類的常採用技法。其特點是經緯交織,互相穿插掩映,可以挑一壓一,也可以挑二壓二、挑一壓二、挑二壓一,從而形成不同的交叉編織的紋樣。葦編席先將葦子用刀等工具壓製成平面的片材,再行編織,也多採用平編手法。其他的高粱皮編織、竹篾編織、蒲草編織,也都是以平編為主。柳條編織用平編的反而不多。
柳編(曹縣柳編)
柳編(曹縣柳編)作品
絞編也是以經緯編壓為主要特點的。它和平編的不同之處是在於,平編的經緯相同,同時動作,往前編織;而絞編則先編排好經樁,經樁可以是繩,是竹桿,是條子,甚至是鐵絲,然後以編條(柳、槐、篾)交叉上下穿行於經樁之中,循環繞行。編成後的效果,表面全被緯編所掩蓋,不露經條。絞編要求編緯的條子要比較柔軟,有韌性,故常用於細柳、蒲草、桑條編織。
勒編是傳統的柳條編結技法。用勒編做成的器物一般稱為“系貨”。其法以麻繩作經,以柳條作緯,麻繩互相交錯穿過柳條間,穿一次,繞扣勒緊,通常民間所見簸箕、笆斗、籮筐、柳條包等,均以此法編結主體部分。勒編器物的邊緣,常常需另行編板、把或框子,以使周邊整齊,不至於散落。
砌編是傳統手工編織的常見工藝之一。用砌編工藝製成的器物一般稱為“砌貨”。其法多被用於圓形器物的編制,方法是將編結物聚合成把,然後用較結實的篾片,將這些把束穿起來。民間常用的墩子、飯簍、紙簍等均用此法做成。
纏邊是條編必不可少的輔助工藝。主要用於條編器具的邊沿、把手部分。其法多以堅硬的材料為芯,在芯的外面,用柔軟的條子(藤皮、塑膠帶、篾皮等)按一定方向纏繞,一方面使之固定,一方面起到表面裝飾效果。纏邊可以用單條或多條,單條排列整齊,效果樸實大方,多條可以用各種色彩的材料,纏繞時可以編出花紋圖案。多見於臘桿家具、柳編製品及屏風等的包邊和銜接部。
藝人結合杞柳材質特點編織出各式各樣的圖案紋樣。在造型結構上考慮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的舒適度,使產品造型飽滿、古樸大方、牢固耐用。

產品分類

柳編(曹縣柳編)有許許多多不同類型的產品,主要包括洗衣筐、大柳筐、圓筐、花盆套、紙簍、提籃、童籃、柳衣箱等三百多個花色品種,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範圍廣泛,既有樸素的審美特徵,又具多樣性的功能特徵。
按用途可分為提籃類、盆套類、工具類、家具類和裝飾類五類,按編織方法可分為編類產品、系類產品、砌類產品和柳葦合制類。

製作工序

柳編(曹縣柳編)作品整個生產過程全部採用手工製作,大體分為選料、上色、浸泡、編織、熏蒸、晾曬、刷漆等七個環節。
1.選料。杞柳,以伏天杞柳為佳,這時的杞柳剛剛成熟,質地比較柔軟,韌性強,剝皮容易,顏色白,直徑約為5~10毫米,長度100厘米左右。
柳編(曹縣柳編)
柳編(曹縣柳編)作品
2.上色。根據設計要求,將所需要的各種顏色均勻地塗在用料上面,並曬乾。
3.浸泡。將塗有顏色的用料,放入水中。粗柳條要浸泡20分鐘,細柳條約10分鐘。浸泡的目的,是為了使其變軟,易於彎曲,增加其強度,方便編織。
4.編織。按照一定的形狀和規格進行。注意不同編織手法的運用。所用工具有:鐵簽、果枝剪、尺子等。
5.熏蒸。編織出的成品,一般要用洗衣粉進行擦洗。其目的:一是為了清潔,二是增加濕度。然後,將做好的成品放入熏室內,用放在容器內的硫磺點燃熏蒸兩個小時,熏蒸時必須將熏室門窗密封。
6.晾曬。熏蒸後的成品要及時地進行晾曬。熏蒸和晾曬都是為了防止產品發霉和變形。
7.刷漆。曬乾以後,刷上清漆,使其經久耐用、不易退色、增加亮度、美觀好看。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柳編(曹縣柳編)凝聚了曹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歷經數代民間藝人的傳承、革新,成為曹縣傳統手工技藝中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手工技藝形式,其實用價值、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普遍認可。曹縣的柳編編織技藝是簡單的工具與高超技藝的結合,是實用性與審美的結合,通過編織技藝的革新,在編織結構上和製品形式上創造出許許多多不同類型的產品,滿足了民眾生產和生活需要。
傳承狀況
作為曹縣民間藝術的典型代表,曹縣柳編產品的造型與裝飾多反映著當地民眾的審美趨向。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傳統的柳編材料逐漸為玻璃、塑膠等新型材質所代替,柳編編織技藝也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亟待社會的保護和發展。
柳編(曹縣柳編)
柳編(曹縣柳編)作品
傳承人物
陳東景,男,1953年11月出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代表項目:柳編(曹縣柳編)。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曹縣民間傳統手工技藝研究會獲得“柳編(曹縣柳編)”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23年5月,以“尼山傳千載岱海連世界——全球文明倡議的生動故事”為主題的2023年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系列活動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聯合國城舉行,柳編(曹縣柳編)項目參與展示。
2023年7月22日,由山東省商務廳、菏澤市人民政府指導,菏澤市商務局、菏澤市文旅局、曹縣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菏澤網路消費節”在曹縣萬畝荷塘風景區中心廣場開幕,柳編(曹縣柳編)項目參與展示。
柳編(曹縣柳編)
柳編(曹縣柳編)作品
社會活動
2023年5月29日,曹縣魏灣鎮開展“非遺·手造進校園”活動,將柳編(曹縣柳編)項目帶到魏灣鎮中心國小的課堂之中。
2023年6月10日,由曹縣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曹縣地方戲曲研究保護中心、曹縣文化館、曹縣圖書館、曹縣文物保護中心承辦的202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曹縣“黃河大集”非遺購物節活動在曹縣人民廣場舉辦,柳編(曹縣柳編)項目參與操作體驗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