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村(山東省濱州市濱城鎮下轄村)

柳家村位於?>濱州市濱城鎮駐地北三公里,原濱縣故城東北二公里處。北接殺虎同村, 東鄰岳家村,西與秦董姜村隔新立河相望。整個村落東西寬250米,南北長1200米,耕地203畝。 全村有劉、王、李、薛4姓,16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國道205縱貫南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柳家村
  • 外文名稱:liujiacun
  • 所屬地區:山東
  • 地理位置:濱州市濱城鎮駐地北三公里
  • 人口:161人
  • 方言:漢語
  • 氣候條件:春夏秋冬
  • 耕地:203畝
簡介,歷史,地圖信息,

簡介

柳家村位於濱州市濱城鎮駐地北三公里,原濱縣故城東北二公里處。北接殺虎同村, 東鄰岳家村,西與秦董姜村隔新立河相望。整個村落東西寬250米,南北長1200米,耕地203畝。 全村有劉、王、李、薛4姓,16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國道205縱貫南北,交通便捷。

歷史

柳家之始,乃1369年(明洪武二年)先祖李氏二兄弟自河北棗強遷於此地,兄居北二公里處丁家莊,弟居此地立村。又因此處生有一株特大古柳,枝繁葉茂,遂起名柳家。 1996年從業人員140餘人, 全年總產值70萬元,利稅1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2800元。建國前,柳家村只能依靠微薄的土地勉強度日。但由於土地少,生產力低下,加之各種自然災害頻繁, 村民經常處於食不果腹的悲慘境地,經濟處於極落後狀態,1947年人均純收入只有50元(折合新幣)。 解放後,經過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運動,徹底破除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廣大農民走上了集體合作化道路,很大程度解放了生產力,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1957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00元。1959年柳家村依託交通優勢辦起了馬車店,方便服務於過往的車輛及行人,但由於左傾思潮的影響,第一次有益的嘗試也流於破產。特別在三年困難時期的1960年, 人均純收入只有6元,人們又一次陷入缺衣少食的境地。1961年以後中央及時調整政策,制定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使生產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全村國民生產總值有了很大提高,1964年全村人均收入70元。 但是剛剛看到希望的農民又被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推入絕望的深淵,在“寧要社會主義草,不要資本主義苗”的叫囂中,村內副業生產成為批判對象,農業生產也處於無政府狀態,使剛剛恢復的農村經濟瀕於破產境地。

地圖信息

地址:濱州市濱城區二零五國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