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莫羅人

查莫羅人

查莫羅人(Chamorro),又譯查莫洛人。密克羅尼西亞人種,是生活在馬里亞納群島上的土著人。他們喜歡紋身,崇尚染黑牙齒,以貝殼等作為服飾,烹飪方式原始。17世紀後,因為血腥的殖民戰爭,純種的查莫羅人所剩無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查莫羅人
  • 外文名:Chamorro
  • 別名:查莫洛人
  • 人種:密克羅尼西亞人種
  • 主要分布馬里亞納群島
基本概況,民族歷史,文化藝術,風俗習慣,

基本概況

查莫羅人(西班牙語:Chamorro)是對馬里亞納群島上土著人的稱呼,大洋洲西北部的民族之一。其中最為人們所了解的是關島查莫羅人。查莫羅人屬於密克羅尼西亞人種,在民族學界對其起源存在較大爭議,但一般認為查莫羅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從東南亞遷徙到馬里亞納群島,並在此定居下來。古代查莫羅人擅長遠距離航海,同加羅林群島存在貿易往來。17世紀後期,西班牙人在關島建立殖民統治,引起查莫羅人的反抗。經過殘酷的西班牙-查莫羅戰爭後,純血種查莫羅人所剩無幾。
約有7.3萬人(1978年),主要分布在馬里亞納群島(包括關島),為密克羅尼西亞人的一支。體質特徵與馬來人相近,文化亦受馬來人的影響。使用查莫羅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有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創文字。宗教信仰以死者崇拜和祖先崇拜為主,並相信巫術,巫師多為女性。

民族歷史

相傳其祖先於4000年前從東南亞陸續遷入。16世紀中葉西班牙入侵時,有十多萬人,社會處在原始公社制解體階段,已分化為上、中、下三個階層,但仍保留母系氏族制的濃厚殘餘。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使用挖掘棒(見掘土棒)、石鋤和貝刀,兼營漁獵和採集。能制陶,善於造船,木船多為雙身,用三角形草蓆做帆。衣著簡單。喜用龜甲和貝殼作裝飾品,有將牙齒染成黑色的習俗。貴族茅屋比較講究,一般建造在石柱上;平民則住簡陋茅屋,用樹枝樹葉搭蓋而成。查莫羅人一年分為13個陰曆月。航海以星辰確定方位。民間傳說和音樂豐富。1565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查莫羅人奮起反抗。在殖民者歷時30年的血腥征服中,原查莫羅人慘遭屠殺,僅倖存數千人。倖存者後裔與西班牙人及從菲律賓、墨西哥和鄰島等地遷來的移民逐漸混合,形成現代查莫羅人。固有文化已受各種外來因素的排擠,居民多已改信天主教。1898年美西戰爭後,馬里亞納群島中的關島被美國占領;其餘島嶼於1899年成為德國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日本委任統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美國託管地。1975年北馬里亞納決定在結束託管後,將成為美國的“聯合邦”,現已成立自己的政府(首府設在塞班島),負責管理內部事務。在安全和防務方面,仍受美國控制。
關島原住民,20世紀末期約有50,600人,屬於混雜了大量西班牙、菲律賓、和墨西哥及其他歐洲和亞洲血緣的馬來亞—印度尼西亞血統。本地話稱為查莫羅語,不是一種密克羅尼西亞方言,而是具有自己辭彙和語法的獨立語言。關島現無純血統的查莫羅人,但查莫羅語仍然在當地很多家庭中使用,儘管英語為官方語言。主要宗教為天主教。

文化藝術

查莫羅文化融合了西班牙、美國、菲律賓等各國文化,而古代查莫羅文化則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消失殆盡。查莫羅人是擅長航海的民族,人們平日以划船和衝浪為樂。最初到達馬里亞納群島的歐洲人都記載查莫羅人體格強壯、身材高大。古代查莫羅社會屬於階級社會,全體查莫羅人劃分為貴族(查莫里)和平民(馬納昌),而查莫里又可以分為上層(阿卓提)和中層(馬圖亞)。貴族和平民階層禁止通婚。貴族居住在建立在石樁的長方形房屋中,而平民則住在直接建造在地上的圓形茅草屋中。在馬里亞納群島仍然可以見到昔日石樁的遺蹟。

風俗習慣

查莫羅人認為,將牙齒染黑是高貴的標誌。
早期的查莫羅人各個膀大腰圓,膚色是淺咖啡色,男女都留長髮,發色為棕紅。純正的後裔越來越少,大部分都已經為混血,但體格相比較一般人還是要強壯許多。傳統的飲食習慣一直保留至今,只不過形式上發生了變化,變挖坑燒烤為BBQ。
查莫羅的傳統服飾相當有特點:男士是塊遮羞布;女士服飾則用貝殼製成,既遮羞又裝飾。體型肥胖是查莫羅後裔的一大特徵,無論男女,個個都非常健壯。在髮型方面,至今仍有男士留著長發,保持傳統的習俗。查莫羅人的烹飪方式十分原始。他們先在地上挖一個坑,再把各種生的食物埋放在上面,然後封閉起來直到烤熟為止。這種傳統的食物烹飪方式,現在只有在模擬的生活場景中才能見到。除了地瓜等主食,像魚肉等食物還需要用樹葉包起來,這樣做的目的,大概是為了保持魚肉的水分。
查莫羅人喜歡紋身,有些圖案類似於象形文字,而一些年輕人則喜歡紋中文,參觀者對他們的文身常常特別感興趣。
查莫羅人非常熱情,對於每個來訪的客人,都會列隊歡迎,還會給客人做他們的美食。在查莫羅人家做客,看到的總是一張張親切的笑臉,在這客人可以充分感受到賓至如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