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9月10日生於麻薩諸塞州坎布里奇,曾於哈佛大學就讀,在美國海洋和大地測量觀察所任職。一生不得志。1887年以前一直未能在大學謀到一正式教席 。在哲學上,提出作為實用主義核心的意義理論,把觀念的意義和實際的效果聯繫起來,斷言一個觀念的定義是該觀念的可感覺的效果。後來,將實用主義易名為“實效主義”。在邏輯學方面有兩大貢獻,一是改進了希爾代數,一是發展了關係邏輯,即引入新的概念和符號,把關係邏輯組成為一個關係演算。在自然科學方面,先於A.A.麥可遜以光波波長作為測量單位。查爾士·皮爾士(Charles S. Peirce)的父親是一位有著虔誠宗教信仰的著名數學家,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皮爾士從小接受良好的哲學和科學的訓練,他能背誦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6歲起學化學,12歲開始做實驗,後來轉學動物學。他還是一個傑出的數理邏輯學家。他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畫,要“建立一個像亞里士多德那樣的哲學......即使在遙遠的未來,它也能包含人類的全部學科”。但他並不真的對哲學體系有興趣,他有志建立的是一個能適應於各門學科的科學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