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家世及繼位,倫巴第征服,東部擴張,伊比利亞戰爭,加冕為帝,晚年與逝世,主要影響,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歷史評價,軼事典故,魔咒,聖騎士,愛護子女,人際關係,後世紀念,葬處,撲克牌,紀念專輯,文學形象,
人物生平 家世及繼位 741年,查理曼(一譯查爾斯大帝、卡爾大帝,“曼”在法語中意為“偉大的”,即大帝之意)大概出生在今比利時赫爾斯塔爾市,他的父親是法蘭克王國的宮相
矮子丕平 (丕平三世)。矮子丕平在732年取得
圖爾戰役 的勝利,粉碎了
阿拉伯帝國 征服法蘭西的計畫。751年丕平宣稱自己為法蘭克國王,結束了
墨洛溫王朝 的統治,建立起一個新王朝,今稱加洛林王朝,是根據查理曼的祖父
查理·馬特 (Charles Martel)的名字命名的。
查理大帝半身像,位於亞琛大教堂,Beckstet攝 768年9月24日,矮子丕平在聖德尼駕崩。臨終前,他仍按
墨洛溫王朝 的傳統,把法蘭克王國的土地平分給兩個兒子:查理曼分得
奧斯特拉西亞 和
紐斯特里亞 和
阿基坦 北部,他的弟弟卡洛曼得到阿基坦南部、勃艮第、普羅旺斯和塞普提曼西亞。10月,查理曼與卡洛曼分別在努瓦永和
蘇瓦松 加冕為王。
在最初一段時間內,兄弟相處尚為和睦,但當阿基坦發生起義時,卡洛曼卻拒絕援助查理曼鎮壓起義(一說其在亂事平息後姍姍來遲)。通過類似的事件,二人的矛盾逐漸越來越多。但在771年,卡洛曼猝然去世。這一意外變故使29歲的查理曼合併了全部國土,成為法蘭克王國唯一的君主。
為查理曼作傳記的
艾因哈德 形容他身材魁梧,身高近7英尺,雙目大而有光,鼻稍長,面色紅潤,表情歡愉。查理曼的私生活習慣並不都是好的,但他謹守宗教儀式,而且對於教會舉辦的傳教事業和學校非常關心。儘管他從來沒有學會寫文章,但他懂日耳曼文和拉丁文,能聽懂希臘語,雖然說得不好。查理曼非常欽佩有學問的人,而且做過很多鼓勵學問研究的工作。
倫巴第征服 查理曼登基之時,法蘭克王國主要包括今法國、比利時和瑞士以及今日荷蘭和德國的許多地區。隨著
封建制度 的進一步發展,軍事和教會貴族迫切要求向外擴張,以掠取土地和勞力。在這種形勢下,查理曼指揮法蘭克軍隊開始了大規模的連年征戰。
9世紀初銀幣上的查理大帝頭像,PHGCOM攝 卡洛曼死後,他的遺孀和兩個兒子已在義大利北部的
倫巴第 王國避難。773年,倫巴第
利烏特普蘭德王朝 末代國王狄西德里烏斯又派兵進攻不聽從自己命令的
教皇 哈德良一世 ,進抵
羅馬 城下。而查理曼在與自己的倫巴第妻子蒂賽德拉塔離婚後,再無顧忌,決意出兵義大利。774年,查理曼在收到教廷的求救後,以援助教皇為名,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進攻倫巴第王國。他採取了分兵奇襲,圍困迫降的戰術,攻占了倫巴第全部國土,俘虜狄西德里烏斯,自兼倫巴第國王。卡洛曼的遺孀和子女都落入查理曼手中,從此再未露面。
在774年的
復活節 、戰事仍在進行時,查理曼前往羅馬,向教皇重申其父丕平於756年所作的諾言(參見詞條
丕平獻土 ),即把義大利中部奉獻給教皇。得到了教皇授予的“羅馬人長老”稱號。從此義大利北部與中部便處於查理曼控制之下。
776年,狄西德里烏斯之子阿德爾契斯在義大利南部的
貝內文托 公爵阿雷契斯的支持下發動了叛亂,查理曼因而在780年再度攻入義大利,平定了這次叛亂,將貝內文托公國收為附庸,並把自己5歲的兒子丕平立為義大利國王。
在法蘭克王國的西部,查理曼經過3次戰爭,平定了阿基坦貴族的反抗,並在778年立其子路易(即
虔誠者路易 )為阿基坦國王。
東部擴張 查理曼戎馬生涯中規模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
薩克森人 的征服。
785年查理曼(騎馬者)接受薩克森人投降 薩克森人地居萊茵河下游和易北河之間,8世紀時尚處於原始公社的解體階段,信仰原始
多神教 。為把薩克森納入法蘭克王國的版圖,從772年到804年間,查理曼以傳播基督教為名,多次發起進攻。薩克森人對法蘭克人的侵略奴役進行了頑強抵抗,戰爭一直延續到804年,進攻的總數不下18次,有時是查理曼親自領兵,有時是派遣貴族領軍進攻。雖付出很大代價,但始終未能獲得全勝,也未能在薩克森人居住的地區站穩腳跟。
隨著戰爭的進行,薩克森的社會結構和政治權力發生分化,被削弱的貴族向查理曼臣服,並以封臣身份重新獲得土地。薩克森的自由農民不滿淪為封臣的依附農民,於792年發動起義,反對法蘭克人和已經臣服的薩克森貴族進行的土地兼併。803年,查理曼在
雷根斯堡 召開會議,明確將薩克森劃定為法蘭克東部的邊境。804年,持續十餘年的自由民起義被徹底鎮壓,薩克森完全歸入查理曼帝國的版圖。
在戰爭中,查理曼採取了殘酷的鎮壓手段,對薩克森人大量屠殺並強行遷徙。如在782年凡爾登戰役期間,查理曼在一天內便處死了4500名薩克森人質,後來又強迫1萬戶薩克森人遷居高盧和弗蘭德等地,以防叛亂。但他更重視利用基督教會作為鞏固徵服的手段,在薩克森地區建立大批教堂,強迫所有薩克森人信仰基督教,規定對於侵犯教堂和教士,不信基督教,不守教規,保留異教習慣者均可處死。各地居民都必須給教會提供土地、房屋、勞役和交納
什一稅 。在這些強迫改宗運動的過程中,據估計有多達四分之一的薩克森人被殺害。
查理曼通過征服,把西歐的封建制度推行到薩克森和歐洲中部廣大地區。
在與薩克森人戰鬥的同時,查理曼還出征德意志南部和法國西南部,以鞏固他對這些地區的控制。787年他出兵多瑙河上游南岸的
巴伐利亞 ,廢黜了巴伐利亞公爵,將巴伐利亞劃分為數個伯爵區,由他委任的伯爵分別治理。
為了確保帝國和東部邊界地區的安全,查理曼又與居住在
易北河 東岸的
斯拉夫人 作戰,使一些部落臣服。
16世紀歐洲銅版畫中的查理曼 從788年到796年,查理又同居住在多瑙河中游
潘諾尼亞 一帶的
阿瓦爾人 進行了大規模戰爭。阿瓦爾汗國是亞洲遊牧部落
柔然 人遷往歐洲建立的國家。791年,查理曼被阿瓦爾人支援巴伐利亞起義的行為激怒,親自率軍擊敗了阿瓦爾人的首領查闞,自恩斯河轉戰至拉布河。796年,由義大利丕平率領的法蘭克軍隊攻陷了阿瓦爾人號稱堅不可摧的用土木柵圍成的環形壁壘,奪取了阿瓦爾人長期掠來的大批財富。經過西面法蘭克軍隊與東面
保加爾汗國 的不斷打擊,阿瓦爾汗國逐漸解體。799年至803年間,阿瓦爾人曾發起反抗法蘭克人統治的起義,但以失敗告終。查理曼在這一地區建立了潘諾尼亞馬克(“馬克”意為“邊區”),以加強控制。
雖然薩克森和巴伐利亞以東的國家未被法蘭克人占領,但是在從德意志東部到達爾馬提亞地區一條寬廣的地帶上的國家,卻都承認法蘭克的宗主權。經過幾次征戰,法蘭克王國的勢力擴展到北至波羅的海,南達亞得里亞海,東抵多瑙河平原,基督教的影響力也在這些地區得到傳播。
伊比利亞戰爭 查理曼也努力確保他的南部邊疆的安全。777年,他率軍越過
庇里牛斯山 ,進攻
伊比利亞半島 上信奉伊斯蘭教的
科爾多瓦哈里發國 ,直逼
薩拉戈薩 城下,但久攻不克。後因薩克森人再次起事,決定退兵回國。778年8月15日,巴斯克人在庇里牛斯山的龍塞斯瓦耶斯隘口伏擊法蘭克人的後衛部隊,查理曼的侄子(一說外甥)
羅蘭 英勇奮戰,直至陣亡。這一事跡被編成著名史詩《
羅蘭之歌 》。
巴黎聖母院旁的查理曼塑像, Larry Johnson攝 在這次失利後,查理曼在793年再次出征,相繼擊敗巴斯克人及科爾多瓦埃米爾
希沙木一世 ,把摩爾人趕到
埃布羅河 以南。為鞏固邊疆,查理曼於795年在征服地區建立了
西班牙馬克 。801年,經長期圍困,法蘭克人又占領
巴塞隆納 ,並以此為西班牙邊防區的首府。
同時,查理曼的艦隊在地中海打敗摩爾人,占領了
科西嘉島 和
撒丁島 。在大西洋沿岸,為制服
布列塔尼半島 上的布列塔尼人,查理在786年、799年兩度發起遠征,兼併了該半島的部分土地。在此期間,他控制了弗里西亞,並抗擊了
諾曼人 的侵襲。
由於查理曼許多次戰爭的勝利(法蘭克人在他的四十五年的統治期間進行了五十四次出征),成功地使西歐大部分地區都歸屬於他的統一領導之下。他的帝國實際上達到包括今日的大部分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和低地地區,以及義大利的一個地區和許多的邊界地區。自從
羅馬帝國 衰亡以來,歐洲還沒有這么廣闊的領土被一個國家控制過。
加冕為帝 查理曼以教會保護人的姿態,極力維護和提高羅馬教會的權益。在處於鼎盛的情況下,只擁有蠻族國王的稱號已不能適應查理曼統治的需要。一向藉助查理曼力量以擴張教會勢力的羅馬教皇為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795年,
利奧三世 以陰謀手段登上教皇寶座,遭到羅馬一些大貴族的反對。利奧派使者向查理曼求救,並把彼得大殿的鑰匙和羅馬城的旗幟呈獻查理曼,以示臣服與忠誠,得到查理的支持,從而保住了地位。
799年4月,羅馬貴族以利奧三世生活放蕩、品行不端為藉口發動政變,將其囚禁。利奧三世僥倖逃離,直奔薩克森前線,向查理曼求援。但查理曼正在與薩克森人激戰,一時無暇抽身,在戰爭稍有轉機後,立即在800年夏季親自率軍南下,逼迫羅馬貴族釋放利奧三世。11月,感恩戴德的利奧三世親自出迎數十里,把查理曼接入羅馬城。12月25日
聖誕節 ,查理曼正在
聖彼得大教堂 的長方形大廳中進行
彌撒 ,利奧三世突然把一頂皇冠戴在查理曼的頭上,宣布他為“羅馬人的皇帝”。從主要方面來講,這意味著查理曼成為古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護者,
奧古斯都·凱撒 的合法繼承人。從此便奠定了教廷與王廷對西歐進行教俗雙重統治的體制。
802年,查理在亞琛召開的帝國會議上頒布法令,要求所有封臣,無論是世俗的還是教會的都要以“愷撒之名”(Nomen Caesaris)重新對他宣誓效忠。
不過,查理曼帝國並非羅馬帝國,而只是其輝煌的延續。第一,這兩個帝國所統治的範圍大不相同。查理曼帝國在鼎盛時期也大約只有西羅馬帝國的一半大。兩個帝國先後統治過的相同地區包括比利時、法國、瑞士和義大利北部。但是英國、西班牙、義大利南部和非洲北部——共同構成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都不在查理曼的控制之下;而德國——構成了他的領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卻從未在羅馬人的統治之下。第二,查理曼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從血統、外貌和教養來看都不是羅馬人。法蘭克人是一個條頓部落,查理曼的母語是一種古日爾曼方言,雖然他學會了講拉丁語。查理曼一生的大部分時間住在歐洲北部,特別是住在德國。他只對義大利做過四次訪問。他的帝國首都不是羅馬而是亞琛。而且,查理曼在被加冕為帝之後,也並未放棄原有的國王頭銜,他的頭銜全稱為“查理·奧古斯都,由上帝加冕之偉大和和平的皇帝,統馭羅馬帝國,同時得上帝之恩寵,為法蘭克人和倫巴第人之國王”。
查理曼 查理的才能和業績並不僅限于軍事征服。他在行政、司法與軍事制度,經濟生產管理體制,教會組織規章,文化教育各方面都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模式。這些施政的特徵體現在了著名的《查理曼法令集》中,其實這些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律,而是涉及各種民事、宗教、公共、國內事務的法令、裁決與指示的彙編。
不過,在繁榮之下,帝國本身潛伏著查理曼個人無法克服的危機。龐大的帝國記憶體在著許多部族和部落,他們的文化和社會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各地區之間沒有統一的經濟基礎,缺乏必要的經濟文化聯繫。教俗封建領主在帝國擴張過程中,勢力變得空前強大,經濟上政治上的統治地位也大為鞏固,他們已不再需要強大的王權,而成為它的反對者。查理曼在他的統治後期採取了不少措施,與各地封建領主爭奪經濟上政治上的控制權,但在當時自然經濟占絕對優勢的社會條件下,中央政權沒有維護長期統一的社會經濟基礎和力量。由法國學者喬治·杜比主編的《法國史》認為:“在查理曼統治的最後十三年中,帝國已經走向解體之路:陸地邊疆模糊不清,海疆受到威脅,對巨大疆域的管理無能為力,而更重要的是國家統一觀念的基礎並不牢固。”
查理曼大帝的劍 晚年與逝世 806年,查理曼預立遺囑,把帝國平分給三個正統婚生子:查理、丕平(被稱為“義大利丕平”)和
虔誠者路易 (Louis the Pious)。根據他的決定,長子查理獲得帝國北部地區及羅亞爾河以北的所有高盧領土,次子丕平分得巴伐利亞和阿拉曼尼亞,幼子路易分得高盧南部。這項決定因為查理和丕平分別在810年和811年的去世而被打破,最後虔誠者路易單獨獲得了整個帝國的繼承權。
腓特烈二世時期為查理曼打造的棺槨 813年,查理曼在亞琛為路易加冕。同年冬,在天氣極為寒冷的情況下,查理曼堅持外出打獵,感染風寒(艾因哈德認為他死於胸痛和高燒,患上
胸膜炎 ),最終於814年1月28日在亞琛宮中逝世,享年72歲。死後葬於
亞琛大教堂 。由其子路易繼承帝位。
查理曼死後不久,帝國就出現了分裂。843年,根據《
凡爾登和約 》(法語:Le traité de Verdun),他的三個孫子各自為王,帝國一分為三:禿頭查理(Charles the Bald)統治
西法蘭克王國 ,也就是法國的雛形;路易(Louis)統治了
東法蘭克王國 ,也就是以後的德國;東、西部之間的地區則成了以後的義大利,被最後一個孫子洛泰爾(Lothair)統治。法蘭克人的語言也出現明顯的分化,形成了法語、德語和其他
西歐國家 的民族語言。
在查理曼逝世半個世紀後,有關他的種種傳說,先是在西法蘭克,後是在東法蘭克廣泛流傳開來。傳說越來越多,使查理曼的形象逐漸神聖化,一些虛構的武功和捏造的神話,或如“薩克森人的使徒”“耶路撒冷聖城的保衛者”的稱號,被歸到他的身上。到12世紀後,查理曼便完全變成一個聖徒。1165年,教皇
亞歷山大三世 根據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腓特烈一世 的示意,將查理尊稱為“歐洲之父”(Pater Europae)。
主要影響 政治 查理曼在行政、司法與軍事制度,經濟生產管理體制,教會組織規章,文化教育各方面都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模式。
查理曼騎馬塑像,位於聖伯多祿大教堂,Myrabella攝 查理曼把帝國劃分為許多伯爵轄區,從貴族中任命伯爵治理。伯爵擁有行政全權,執行國王敕令,徵收賦稅,維持治安,徵集物資與勞役,召集並指揮軍隊。伯爵之下有副伯爵等助手。伯爵原本由國王任免,但逐步發展為終身職以至世襲。在帝國邊疆設有一些權力更大的邊防區,管轄者稱為侯爵。某些擁有更大地方權力並統率軍隊者稱為公爵。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長也往往擁有類似的地方行政權。同時,帝國內部也存在大量封賜給軍事與教會貴族的采邑,其中一些擁有“特恩權”,即有獨立的行政司法和財政稅收權力。查理曼的建制與封賜,成為日後西歐許多教俗封建貴族領主的起源。
由於連年征戰,需要有嚴密的軍事組織。查理曼對此作了許多嚴格而具體的規定,要求擁有一定數額土地的人自備武器、甲冑、馬匹、糧食、衣物,由伯爵徵集,在指定的日數從軍服役,不足規定土地數額者則有由幾個人合力裝備一人從軍的義務。各采邑的貴族、主教、修道院長均有責任率領其封臣和下屬從軍,並負責檢查裝備,徵收物資,監督軍紀,指揮作戰。查理曼的兵役制度促進了後來封建等級制度的發展。
查理曼宮廷中的主要官員是宮廷總管,其次是御膳官、侍從長和御廄官,各有下屬人員多人。查理曼身邊還有宮廷教士、書記、宮伯等襄理政務。由於帝國事務繁多,查理曼經常指派親信專管財政、文書、軍事、警務、司法、宗教等各項事務,使這些職務的性質開始演變,發展為中央王權下屬的專職大臣。查理曼按照法蘭克人的古老傳統,每年召集稱做“五月校場”的民眾大會,但是這一軍事民主機構此時已經變為國王和全國貴族、官員與教士商討決定重大事務,發布重要敕令的會議。同時,查理曼經常派出由伯爵與主教或修道院長組成的巡按使團,在帝國境內巡迴視察,監督敕令的執行,監察官員是否忠實稱職,教士是否遵行教規,並受理和裁決重大司法案件。查理曼的這些措施,加強了中央政權對廣大帝國的控制。其中許多官員和機構的建制,後來為各西歐封建國家所沿襲發展。
梅斯火車站彩繪玻璃窗上的查理曼,Fab5669攝 查理曼對司法制度也進行了改革。當時帝國境內各民族各地區有著各自的習慣法,保留有許多氏族制和奴隸制的殘餘。查理曼對各種
習慣法 進行了補充修改,要求法官應具有法律知識,根據成文法典和確實證據進行審判,不得受賄舞弊,並確立了一些陪審作證制度,糾正了一些落後陋習。這些改革成為中世紀普通法發展的開端。查理曼頒布修訂的法律有著明確的封建等級原則,貴族、平民、半自由人、農奴和奴隸的法律地位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別。司法大權操縱在各級封建主手中,他們通過施行封建法律來維護對廣大勞動者進行剝削壓迫的封建等級制度和農奴制度。
世俗政權與教會的結合是查理曼政權的重要特徵。加強與教會的結盟,是查理曼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查理曼以教會保護人的姿態,極力維護和提高羅馬教會的權益。他每征服一地都強化基督教勢力,如征服薩克森人後強迫他們皈依基督教。不僅重用主教、修道院長,分封他們土地,讓他們參與國家政要,還極力維護羅馬教皇的統治地位。800年,利奧三世為查理加冕,授予他“偉大的羅馬人皇帝”稱號。自此,法蘭克王國遂成為查理曼帝國。
查理曼 軍事 在軍事上,查理曼統一軍制,嚴明軍紀,並運用新穎的攻城技術和出色的後勤組織。在他統治時期,法蘭克軍隊廣泛使用馬匹,
重裝騎兵 得到發展,帝國能以快速、長距離的方式運送部隊,鞏固帝國的龐大疆域。其建軍思想在歐洲有一定的影響力。在陸上不斷征戰的同時,查理曼亦十分重視海防,興建了艦隊和防禦工事。
查理曼在位期間,進行了50多次戰爭,主要有:
771年,占領弟弟卡洛曼的東法蘭克領地;
772年,入侵倫巴第王國,並在兩年後把義大利北部地區併入法蘭克;
從772年至804年,對薩克森進行延續32年的戰爭,將其征服;
777年及793年,兩次進兵西班牙,從摩爾人手中奪取西班牙東北角的土地,設立“西班牙邊區”;
787年至788年,征服巴伐利亞,並對阿瓦爾人進行5年戰爭;
800年以後,對拜占庭帝國發動攻擊;
805年,征服波希米亞人;
806年,征服斯拉夫文德人;
808年至810年,同北歐的丹麥人交戰。
通過持續的征戰,查理曼使法蘭克王國版圖東起易北河和多瑙河,西臨庇里牛斯山和大西洋,北始北海和波羅的海,南抵亞平寧半島,成為雄據西歐,三面臨海的大帝國。
經濟 查理曼為鞏固帝國的統一採取了各種措施。他規定全帝國境內12歲以上的男子都必須對他宣誓效忠,並發布敕令統一貨幣,規定某些物價,實行某些統一稅收和勞役,保護商業流通,管理對外貿易。但當時西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有絕對優勢,商品經濟十分微弱。查理曼賴以支持王權和宮廷的經濟力量,主要是帝國內廣為分布的王室領地。領地由各自獨立組織生產和消費的莊園作為基本單位。
查理曼 查理曼非常重視莊園的組織制度和生產管理,曾發布了一個長達70條的《莊園敕令》。它充分反映了當時的經濟社會狀況。莊園是農、林、牧、漁以及各種手工業和加工工業生產組織的結合,從原料生產到成品加工都在莊園內部進行。莊園設定管事負責管理。生產者有自由人、農奴、奴隸各種不同身份,他們大部分附著在一定的莊園份地上進行個體小生產,並擔負著服各種勞役和交納各種產品的義務。查理曼在敕令中規定了各種產品的數量、質量、加工方法和生產期限,財產登記細目,規定不同身份和分工的人員的勞役天數和交納產品數目,並且在每個莊園設有法院和教堂,規定莊園的司法制度和教堂制度,以便加強統治。查理經常率領宮廷和臣僕從一個莊園到另一個莊園巡行,由莊園供給吃、穿、用、住、行、作戰所需的各種物品。
莊園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產單位,一切生產主要為領主及其服役人等提供生活資料,其次也為生產者提供有限的生產與生活資料。在莊園裡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者大都是農奴或依附農民。莊園的土地一般分為兩部分:最好的土地為領主的自營地,另一部分是農民的份地。領主自營地由服役的農民耕作,每周通常服役2至3天,最多4天,收穫全部歸領主所有。服役農民除為領主無償耕作外,還要負擔砍柴、築路、修宅、運輸等各種雜役。此外,農民還必須向領主交納各種實物和名目繁多的其他費用。教會的
什一稅 也是農民的沉重負擔。由於教俗封建主的殘酷剝削,農民的處境極為困苦,因此經常爆發農民起義。
文化 查理曼以基督教信仰的最高保護者自居,羅馬教皇為他控制利用,成為他推進帝國統一的工具。在查理曼征服所到之處,異教異端均被剷除,他召開全歐範圍的宗教會議,制定並統一教條教規,努力鞏固天主教會在西歐的統治地位。查理曼更為系統地在全帝國境內加強大主教區、主教區、教區各級教會組織,親自任命大主教、主教和修道院長,他規定居民必須向教堂捐獻土地、房屋、財產和奴僕,並一再嚴令向教會交納什一稅。查理曼自己也將掠到的大量土地和財富不斷捐給教會。主教和修道院長不但享有世俗封建主的各種權利,而且掌握控制人民思想意識和日常社會生活的專屬教會的權力。
查理曼 查理曼原想利用教會來加強自己的統治,卻一手奠定了中世紀教會所享有的最高權威的根基。
為了鞏固封建制度和推行基督教,查理曼致力於文化教育的提倡。他從歐洲各地羅致知名學者,例如英格蘭的阿爾昆,義大利的保羅副主祭等人到宮廷講學。他自己率先勤奮學習,掌握了古德語、古法語、拉丁語並粗通希臘語,還認真學習語法、修辭、辯論和算術、幾何、天文、音樂,並研習早期基督教學者的學說。
查理大帝的王冠 查理曼在宮廷和各地建立了一些學校,以培養貴族子弟及少量平民,並訓練教會人員。他還發布了不少敕令督促教會和修道院傳授和學習文化。修道院設立圖書館,收藏教父作品以及古希臘羅馬作家的作品。查理曼還邀請歐洲最好的建築師、雕刻家和畫家,為帝國修建修道院和教堂。查理曼令人抄寫大量古典和早期基督教的著作加以保存,因此得以流傳至今。抄寫的文字是用所謂加洛林小草書體,這是一種清秀優美的拉丁字母,後來稍加修改一直使用至今。
查理曼的文化教育政策對於恢復古典文明和提高日耳曼人的文化水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在位這一時期的文化成就被後世譽為“加洛林文藝復興”。
外交 查理曼接受皇帝稱號之初,自詡羅馬帝國唯一繼承者的
拜占庭帝國 方面極為不滿,並遲遲不予承認。803年,查理曼奪取拜占庭在達爾馬提亞的領地,兩國衝突不斷。803年至808年間,查理曼與拜占庭皇帝
尼基弗魯斯一世 簽訂了一系列契約,史稱“尼基弗魯斯和平條約”(Pax Nicephori)。尼基弗魯斯雖然沒有承認查理曼是西羅馬皇帝,但在一定時期內維持了東西方兩個大國在義大利的和平。812年,拜占庭帝國皇帝
米海爾一世 派使者稱查理曼為“
巴賽勒斯 (一譯巴塞琉斯,當時拜占庭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稱謂)”。這些使者還稱查理曼是拜占庭皇帝的宗教兄弟。這些稱呼等於承認了查理曼與拜占庭皇帝平等的地位。
為聯合對抗西班牙的
科爾多瓦哈里發國 ,查理曼願意與信奉伊斯蘭教的
阿拔斯王朝 往來。797年,懷著對“東方的蘇丹、穆斯林的哈里發和信眾的領袖”的好奇,查理曼派遣代表團攜帶自己的親筆信及禮物出使東方,拜訪阿拔斯哈里發
哈倫·拉希德 。據說派出的代表團中有一個人活著到了
巴格達 ,受到了哈里發熱情的款待。801年,哈倫·拉希德派來的回訪團到達了
比薩 ,阿拉伯人在覲見時還贈予了查理曼一頭大象。這頭象被取名為艾卜·阿拔斯,成了查理曼最喜愛的動物之一。
查理帝國威震海外,西班牙的
阿斯圖里亞斯王國 甘心向查理曼稱臣,不列顛群島的一些國王尊查理曼為宗主,遣使來朝。
歷史評價 法蘭克王國歷史學家、曾任查理曼侍從秘書的
艾因哈德 評價:(查理曼)從不因為所需要付出的辛勞而拒絕承擔或從事任何事業,也從不因為害怕危險而退縮。他了解他所承擔完成的每一件工作的真實性質,因此,他從來不因為失利而受到挫折,也從來不因僥倖走運而迷失方向。
查理大帝 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
孟德斯鳩 在《
論法的精神 》中評價:從來沒有一位君主能像他那樣直面危險,從來沒有一位君主比他更能躲避危險。他笑對一切險惡,特別是幾乎所有偉大的征服者都會遇到的那些險惡,也就是陰謀。這位神奇的君主非常寬厚,性格溫和,舉止簡樸,喜歡與他的朝臣們打成一片。
德國
蘭克學派 代表人物威廉·吉賽布萊希特在《
德意志皇帝史 》中評價:很少有人能像查理大帝那樣,將諸多的偉大統治者才能集於一身;也幾乎沒有任何一位天才,能夠獲得像查理大帝那樣恰當的時機來名垂青史。
德國思想家
卡爾·馬克思 在其詩《查理大帝》中稱讚道:偉大的查理揮舞起威武的權杖,使
繆斯 重新活躍,美也變得更加和諸高尚,藝術之花又爭榮開放。他用教育的手段,改變了殘暴王國里的野蠻風習,讓茅屋中享有權利,使人人都嚴格遵守法紀。他的征戰路上血流成河,苦難孕育的勝利之果,比征戰的所得更豐碩,它是英雄的巨手所獲得。他對人類的貢獻,蠃得了我們的稱讚,在野蠻的時代,他奪得了教育的美麗花冠。他將永遠生長在大地之上,也必然在歷史上萬世流芳,大地將為他編織不朽的桂冠,時代的風暴也無法把它沖刷消亡。
德國作家
埃米爾·路德維希 《
德國人 》:查理大帝是日耳曼三四個具有才幹的統治者之一,……然而,雖非他本人所願,他卻是日耳曼民族分裂的種子……。
美國學者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世界通史》認為,“在查理大帝統治時期的眾多成就中,有以下兩個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他為日耳曼做了愷撒大帝為高盧所做的事情,把這片野蠻之國帶進了文明的曙光之中,並將其打造成了新形成的羅馬-日耳曼世界的一部分。
第二,查理將各種族的元素融為一體,構成他統治範圍內的多元社會。在他長期有力的統治時期,羅馬人和日耳曼人融合迅速。查理的確未能將龐大帝國中的各個種族團結起來形成一個永久的政治統一體,但卻在其中打造了後世永不斷裂的宗教、知識及社會紐帶。一言以蔽之,從此之後,便有了西部基督教世界。
美國學者麥可·H·哈特在所著《
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中評價:儘管歐洲人在某種程度上高估了查理曼的影響,但公正地說,他的短期影響確實是巨大的。首先他毀滅了倫巴第和阿瓦爾這兩個國家,征服了薩克森,並使成千上萬的人在他所發動的戰爭中喪生。另外,從積極意義上說,在他統治期間曾經出現過一個曇花一現的文藝復興時期,儘管隨著他的去世很快就消失了。
中國學者郭方在朱庭光主編《
外國歷史名人傳 》中評價:儘管查理帝國的存在為期短暫,但它在西歐歷史上卻起了承先啟後的重大作用,使整個西歐在封建化的過程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帝國在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和文化宗教傳統各方面遺留的影響貫穿西歐整箇中世紀。查理作為西歐最強大的封建君主,能夠出色地完成由他的階級和社會地位所賦予的歷史使命,也應部分歸之於他的“天賦智慧”和“堅定意志”。
軼事典故 魔咒 據說,查理曼曾經為一個愛妻的亡故而哀傷了好幾年。這位愛妻曾在艾克斯拉沙佩勒皇宮的水池邊丟失過一枚魔術戒指,因此查理曼常在丟失戒指的水池旁長時間地默坐。
聖騎士 聖騎士(Paladin) 又或叫聖戰士、聖武士、聖殿騎士等,其實不是指一個人,而是指當年跟隨查理曼(Charlemagne)東征西討的十二位(如加上查理曼就是十三位)戰士。“聖”是因為他們的故事廣為流傳在基督教的正史里,而查理曼又是基督教的忠實衛道者,他們的事跡也多是發生在基督教國家與撒拉森人(Saracen,中世紀入侵歐洲的阿拉伯人)的戰爭中;稱“騎士”,是因為這些人都是受封的騎士。之所以有12位聖騎士,是取自基督教中耶穌的
十二門徒 中的12,實際上是指查理曼的近衛部隊和近身待臣等。最常見的12聖騎士有:
查理曼 1.最偉大的騎士羅蘭德(Roland,義大利版),或稱奧蘭度(Orlando,法國版),查理曼的遠親;
2.名聲僅次於羅蘭德的蒙特班(Montalban)的野蠻人李拿度(Rinaldo或朗拿特Renault),羅蘭德的遠親;
3.大主教托賓(Turpin),僅次於梅林(Merlin)的魔法師;
4、魔法師和妖人馬拉吉吉(Malagigi);
5.被六仙女祝福的丹麥王子奧吉爾(Ogier);
6.不列坦尼國王(KingofBrittany),所羅門;
7.英格蘭美男子艾斯佗弗(Astolpho);
8.那墨(Namo或那密Nami),法華利亞公爵(DukeofFavaria);
9.撒克森人斐蘭巴拉斯(Fierambras或Ferumbras);
10.森林之塔的領主,最偉大的騎士之一,弗羅雷斯馬特(Florismart);
11.羅蘭特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奧利弗(Oliver)
12.背叛者加尼隆(Ganelon或蓋恩Gan)。
當然,在其它的神話中也有另一批聖騎士的名字:艾文(Ivon)、艾弗利(Ivory)、奧多(Otton)、拜倫格爾(Berengier)、安賽斯(Anseis)、格爾恩(Gerin)、吉瑞爾(Gerier)、安傑利爾(Engelier)、參孫(Samson)和吉拉德(Gerard)。
愛護子女 查理曼允許自己的女兒們談情說愛,並認她們生下的孩子為孫輩,但始終不肯把她們嫁出去,這一點主要是因為當時宮廷的混亂關係以及國際形勢複雜,加上查理曼希望能與她們終身為伴。查理的女兒洛特達曾與拜占庭帝國皇帝訂婚,最後因為政治問題不了了之。後來她與緬因伯爵羅魯根偷情生下一私生子,取名路易。貝爾特拉達則更是與比自己大三十歲的,查理的好友安吉爾伯特有私情,亦生下非婚子兩個。
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又稱丕平三世(Pépin III)。法蘭克王國宮相(741-751),
加洛林王朝 的創建者(751-768在位)。
766年嫁查理曼,後因政治和宗教原因解除婚約。生駝背丕平。
倫巴第國王德西德里烏斯的女兒。768年嫁查理曼,771年離婚。
出身於士瓦本族。771年嫁查理曼,生有包括查理二世、義大利丕平和虔誠者路易在內的九子。
被稱為“駝背丕平”。792年企圖謀害查理曼,事情敗露後被送往修道院度過餘生。
被稱為“義大利丕平”(Pepin de Italia)。義大利國王(781-810在位),先於查理曼逝世。
紐斯特利亞 及法蘭克尼亞國王(790-811在位),先於查理曼逝世。
被稱為“
虔誠者路易 ”(Louis the Pious),或稱路易一世,法蘭克國王(814-840在位)。
註:查理曼一生所誕子女眾多,本表僅列其主要者。查理曼除五位妻子外,還有過五個侍妾。本表所載譜系,上止查理曼的祖父,下止其子輩。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後世紀念 葬處 查理曼死後葬於查理曼帝國首都亞琛的
亞琛大教堂 。據說在1000年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奧托三世 曾下令開啟查理曼的墓穴,發現查理曼遺體的鼻子已經腐朽脫落,但指甲仍在生長。
遺骨 1988年,德國考古學家在教堂內的一座金色聖物箱中發現了一些遺骨。聖物箱開啟後,科學家初步鑑定,這些遺骨是一個高個子消瘦的老人,經過26年的研究後,被推斷屬於查理曼。
通過研究這些遺骨,科學家重繪出查理曼的身形體態:高1米84,體重78公斤,身體質量指數22,偏瘦。先前,考古學家通過史料推測,查理曼的身高在1米79至1米92之間,這在當時算是巨人的個頭。科學家還在一塊膝骨和一塊腳後跟附近的骨頭上發現了骨刺,這與傳記作家
艾因哈德 筆下查理曼晚年跛腳的描述相符。
撲克牌 而在傳統遊戲
撲克牌 中,查理曼是紅桃K的原型。最早在木板上用鑿子刻他的人物像的人,不小心使鑿子滑動把上唇的鬍子刮掉了。此後,紅桃K牌中皆以此畫為標準,因而只有紅桃K牌中的國王沒有鬍子。
紅桃K 紀念專輯 2010年3月,英國演員、歌手
克里斯托弗·李 推出重金屬專輯《查理曼大帝:寶劍與十字架》。2013年,又推出金屬專輯《查理曼大帝:死亡徵兆》。
《查理曼大帝:寶劍與十字架》封面 文學形象 在11世紀的法國英雄史詩《
羅蘭之歌 》中,法蘭克國王查理曼是一位二百歲的老人,白髮銀須,儀表堂堂,德高望重,深謀遠慮。他能征慣戰,在戰場上身先士卒,是戰士的表率。他遠征西班牙,無往不勝。羅蘭戰死後,他悲痛萬分,率領軍隊大敗馬席勒和摩爾人首領巴笠岡特的援軍,並同巴笠岡特決鬥,親手殺死他,使逃入城中的馬席勒急死。回國後他嚴懲賣國賊、他的妹夫加奈隆,將其四馬分屍。這是個理想的國王形象,體現了法蘭西的統一,體現了一個理想的、還不存在的封建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