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山放燈節

柚山放燈節,中國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民俗,江蘇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柚山放燈節
  • 主題詞:柚山,放燈節,民俗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起源時間:清末民初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

簡介

柚山村地處金壇儒林鎮的東南部,在長盪湖北岸,南與溧陽上黃交界,東與宜興接壤。這一帶民間傳統文化底蘊深厚,人們勤勞善良,民風淳樸,民間習俗內容豐富多彩,放燈活動乃其中之一。儒林的柚山放燈節每年一屆,每逢農曆七月十三至七月十五之間,家家戶戶會做出各式各樣的燈,在夜晚點亮後放入田野或河流中,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放燈任務,則由村上中老年婦女在河面船上完成,表達村民祈福迎祥、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望。此節俗自清末民初起始,一直沿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歷史淵源

儒林的柚山放燈節每年一屆,每逢農曆七月十三至七月十五之間,家家戶戶會做出各式各樣的燈,在夜晚點亮後放入田野或河流中,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此節俗自清末民初起始,一直沿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基本內容

為何要將農曆七月十五定為放燈節?柚山民間自古的說法是,為了驅鬼逐邪,祈福迎祥,保佑本土一方太平,同時也是為讓逝去親人的靈魂能得到安息。不僅於此,放燈節還與當地生產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繫。柚山田地廣闊,農曆七月十五左右正是水稻田間各種蟲害大量發生的時期。夜晚各家各戶放燈到田間,亦是企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一種寄託,而這本身也具有引誘和捕殺水稻蟲害的作用。
柚山放燈分為放旱燈和放河燈兩大形式,一般三年為一個輪換周期,以此循環始復。為何要以三年為輪換周期,據說連續三年才可體現民意之誠。
放旱燈,是指在田野間巡迴的放燈。各家各戶對旱燈的做法比較講究,花式品種也較多,一般以竹篾扎骨蒙透光紙,有瓜燈、方燈、龍燈、猴燈、兔燈、牛燈、魚燈等。放河燈,是指放在河流水面上的燈,有荷花狀、小船狀,也有飛禽走獸狀,都較為輕便。放河燈時,一條張燈結彩的大龍船在前,船頭為一盞“怪頭王”燈(形似舊戲中的判官),船後有威風鑼鼓,隨後是若干條放燈船。燈船由西向東緩緩行駛,婦女們則一邊許著自己的心愿,一邊將點上蠟燭的燈一盞接一盞地放入河中,讓燈在微波蕩漾的水面上隨風飄浮,猶如群星閃爍,漸漸遠去。當放燈船到達終點時,便將大船頭的“怪頭王”燒掉,此時早已守在岸邊的當地村民們,以敲鑼打鼓和燃放煙花爆竹相迎接。
每逢放燈節,旱燈或河燈都有數千盞之多,參與放燈和觀燈者有萬餘人之眾,波及四鄉八里,特別是放河燈時,沿途的柚山河兩岸,一時人山人海,笑語飛揚,無疑,放燈成了人們最盛大的節日。放燈活動一般須持續3小時之久。

主要價值

柚山放燈節作為一種民眾參與面很廣的民俗活動,蘊含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風情,對於我們了解江南民間的習俗、祭祀、禮儀等成因和發展規律,對於探討江南水鄉農耕文化內涵,都具有十分珍貴的學術研究價值。“長盪湖放燈節”對加大長盪湖旅遊開發力度,促進旅遊經濟發展,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極大地豐富了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