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民國初年(1911年),上縣城正學國小堂。
民國六年(1917年)夏,畢業於縣正學高等國小。秋,柔石考入台州省立第六中學,中途退學,回家自修。
民國九年(1920年),柔石與西鄉東溪人吳素瑛結婚。
民國十年(1921年)十月,柔石參加了著名新文學作家
葉聖陶、
朱自清、
潘漠華、
馮雪峰的“晨光文學社”,開始從事新文學運動。
民國十二年(1923年)夏天,柔石從浙一師畢業,應聘到杭州當家庭教師。因與自己“教育救國”的抱負相去甚遠,不到半年,他就辭教回鄉。
民國十三年(1924年)春,他到
慈谿縣普迪國小任教,教學之餘堅持文學創作。
民國十四年(1925年)元旦,在寧波自費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瘋人》。二月,柔石懷著求知的渴望北上,到北京大學當了一名旁聽生。
民國十五年(1926年)春,柔石離京南下,為生計奔波於滬、杭之間。
民國十六年(1927年)春,到
鎮海中學任教,不久擔任校教務主任。九月,柔石應吳文欽(中學部教務主任)之邀,任國語教師,兼教音樂和國小部英語。在此執教期間,柔石也參加了黨領導的一些革命活動。
民國十七年(1928年)一月底,國民黨寧海縣政府任命柔石為教育局長。春,新建樓房被颱風颳倒,仍借正學高小校舍上課,並繼續募集資金,重建新校舍。5月26日,亭旁起義爆發,月底起義失敗,
寧海中學被明令解散。6月初柔石赴滬謀生。
民國十七年(1928年)深秋,在
魯迅的幫助下,柔石和
崔真吾等人一起組織了旨在介紹東歐、北歐文學,輸入外國版畫,提倡剛健質樸文藝的“朝花社”。
民國十九年(1930年)初,自由運動大同盟籌建,柔石為發起人之一。三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柔石曾任執行委員、編輯部主任。同年5月以左聯代表資格,參加全國
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
民國廿十年(1931年)一月十七日,他參加在上海東方飯店舉行的討論王明路線問題的會議時,因叛徒出賣,遭國民黨軍警逮捕。二月七日,與
殷夫、歐陽立安等二十三位同志同被
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
人物評價
作為一個革命家,柔石積極參加黨領導的革命活動。而且旗幟鮮明地參加了黨內反對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鬥爭。在此期間,聽過魯迅先生講授中國小說史和文學理論課。“五卅”慘案爆發後,柔石的思想受到極大的震動,開始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聯繫起來,用小說、獨幕劇、詩和散文等各種文體,寫下了大量作品,或詛咒現實的黑暗,或歌頌愛情的堅貞,或傾吐個人心頭的鬱悶。同時,他在作品裡發出了改造世界的呼聲。柔石留下了40餘萬字的文學作品和譯著,這些作品已列入世界文學的寶庫,先後被譯成日、英、俄、法、德、泰、印等多種文字,贏得了國外讀者的喜愛和好評。
個人作品
名稱 | 文體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瘋人》 | 短篇小說集 | 1925年 | 寧波華生印局 |
《奴隸》 | 短篇小說集 | 1928年 | 新文學書局 |
《三姊妹》 | 中篇小說 | 1929年 | |
《水沫舊時代之歌》 | 長篇小說 | 1929年 | 北新 |
《二月》 | 中篇小說 | 1929年 | 春潮 |
《希望》 | 短篇小說 | 1930年 | 商務 |
《為奴隸的母親》 | 短篇小說 | 1930年 | 人文 |
《柔石選集》 | 文集 | 1951年 | 開明 |
《柔石小說選集》 | 小說 | 1954年 | 人文 |
《柔石選集》 | 文集 | 1958年 | 人文 |
軼事典故
紅色戀人
柔石在浙江一師讀書期間,17歲就在父母之命下與大他2歲的女子吳氏結婚,吳雖勤勞樸實,但沒有讀過書,雙方缺乏共同語言。而這時的柔石,是一個嚮往革命的熱血青年,飽領時代的思潮,封建禮教的束縛,無疑使他常常陷入感情的痛苦之中,婚後,他多在外漂泊。
柔石在追求理想的征途中,碰到象
馮鏗這般具有共同嚮往、熱情奔放的女青年,相愛就成自然的事了。馮鏗與柔石大約是在1929年10月結伴同遊杭州時未公開地同居,其短暫的愛情倍受歌頌,被譽為一對“紅色戀人”。
與魯迅
初識魯迅
1925年春,柔石在北大當旁聽生,選修了魯迅的《中國小說史》,有了師生關係,但未會面。1928年6月柔石去上海,知暫住友人居所與魯迅先生相鄰,遂在魯迅原廈大學生王方仁的引見下拜見了先生。兩人聊起了方孝孺,柔石告訴先生自己原名、筆名的由來,並把新近創作的長篇小說《舊時代之死》送先生審閱。魯迅得知他們還居無定所時,介紹他們租下景雲里23號。這是他們的初次見面。
共創《朝花》
隨著交往的增多,魯迅對柔石的作品和人品很欣賞,分別將《舊時代之死》、《人鬼和他的妻子》推薦發表,柔石成了先生家中的常客。因同感當時出版界之寂寞,幾人商量組織“朝花社”,籌辦《朝花》期刊,並同時出版《藝苑朝華》美術叢刊,由柔石具體經辦。後來魯迅又把《語絲》交由柔石負責。共同的辦刊歷程和木刻愛好使兩人親如父子,單《魯迅日記》載及的來往就有近百次。
並肩戰鬥
1929年秋,黨中央決定組建一個以魯迅為首的“左翼作家聯盟”,柔石參加了“左聯”的籌備工作。1930年2月,柔石和魯迅、馮雪峰一起出席“上海新文學運動者討論會”和“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註:魯迅和馮雪峰的關係是通過柔石的努力才得以密切的,而馮是向毛澤東全面介紹魯迅的第一人,毛澤東進“魯迅治喪委員會”也是馮提議的);3月,三人又一起參加了“左聯”成立大會;5月,柔石和魯迅出席了“左聯”第二次全體會議。一起為黨的文化事業盡心盡力。
後世紀念
《為了忘卻的紀念》
柔石犧牲的噩耗傳來,魯迅在刊物《前哨》創刊號“紀念戰死者專號”上親撰《柔石小傳》和《中國無產者革命文學和前軀的血》等文;後來又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中寫下了“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的著名詩句;直至辭世前作《寫於黑夜裡》,魯迅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緬懷柔石。
柔石故居
柔石故居位於寧海縣城西“方祠前”,因這裡曾有一座“方正孛先生祠”而得名。柔石故居系一舊式木結構架三合院二層 樓房的西廂,為早年柔石的父親所購置。
1960年初,縣人民政府撥款維修,徵集文物資料,使故居初步恢復了原貌。魯迅夫人許廣平還為其題寫了“柔石故居”的匾額。
1962年4月1日正式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年動亂期間,故居曾被迫關閉,文物又蒙損失。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以重新整理開放。寧海縣人民政府並將方祠南通往故居的山路,命名為“柔石路”以資紀念。1989年12月,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柔石故居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