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脂(柏脂)

柏脂(柏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柏脂,別名柏油,屬柏科,為柏科植物側柏樹幹或樹枝經燃燒後分泌的樹脂。主要分布於東北南部,能除溫清熱,解毒殺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柏脂
  • 別稱:柏油
  • :植物界
  • :裸子植物門
  • :松杉綱
  • :柏科
由來,植物形態,功能效用,生態環境,中藥選方,民間制酒,制可可脂,

由來

柏樹斗寒傲雪、堅毅挺拔,乃百木之長,素為正氣、高尚、長壽、不朽的象徵。柏在國外
是悲哀和哀悼的情感載體,所以柏樹總是出現在墓地。羅馬的棺木通常用柏木製成。希臘人和羅馬人習慣將柏枝放入死者的靈柩中。而中國人在死者的墳上及墳地栽柏是寄託一種讓死者“場面不休”的願望。柏樹學名Cupressaceae,系引申自Zyparissias(賽帕里西亞斯)。希臘神話載,有一名叫賽帕里西亞斯的少年,愛好騎馬和狩獵,一次狩獵時誤將神鹿射死,悲痛欲絕。於是愛神厄洛斯建議總神將賽帕里西斯變成柏樹,既不讓他死,又讓他終身悲哀,柏樹的名字即從少年的名字演變而來,柏樹於是也就成了悲哀和哀悼的象徵。

植物形態

常綠喬木,高達20m,胸徑可達1m。樹皮薄,淺灰褐色,縱裂成條片。
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
形,互動對生,長1-3mm,先端微鈍,位於小枝上下兩面之葉露出部分倒卵狀菱形或斜方
形,兩側的葉折覆著上下之葉的基部兩側,呈龍骨狀。葉背中部均有槽。
柏脂樹柏脂樹
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於短枝頂端;雄球花黃色,卵圓形,長約2mm。
球果當年成熟,卵圓形,長1.5-2cm,熟前肉質,藍綠色,被白粉;熟後木質,張開,紅褐色;種鱗4對,扁平,背部近先端有反曲的尖頭,中部種鱗各有種子1-2顆。
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形,長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無翅或有棱脊,種臍大而明顯。
花期3-4月,球果9-11月成熟。

功能效用

性味
甘;性平
功效
除溫清熱,解毒殺蟲
主治
疥癬;癩瘡;禿瘡;黃水瘡;丹毒;贅疣
功效分類
清熱燥濕藥
考證
1、《綱目拾遺》:山西柏油,其色黑若紫者,系此油腳也。其氣若松香,竹箸挑之,懸絲不斷者真。殺壁虱,凡人家床幾板壁患此者,以油滴縫內,其盡死。
2、《唐本草》:柏枝節燒取,療癘疥及癩瘡
3、《本草別說》:以柏枝節燒油膏,敷惡瘡久不瘥,有蟲者。
4、《綱目拾遺》:搽禿瘡,治癬,頭面耳上黃水瘡,赤游丹。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塗敷或熬膏搽。

生態環境

生長環境
生於濕潤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長。
資源分布
柏脂樹柏脂樹
分布於東北南部,經華北向南過廣東、廣西北部,西至陝西、甘肅、西南至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中藥選方

①治諸般癬,多年近日癰毒:生柏油一瓶,塗患處,後用年老枯柴火燻烤,待好即止;如一次倘不瘳,再熏。(《綱目拾遺》)
②治癬:真柏油,調輕粉塗上,起泡,泡消即愈。(《經驗廣集》)
③治黃水濕瘡:真柏油二兩,香油二兩。熬稠搽之。(《積德堂經驗方》)。
④治赤游丹:蜒蚰十條,土蛛窩五、六個(出草屋者壁內),柏油,舊器上刮下漆少許。共搗,以柏油調搽患處。(《醫林集秘》)

民間制酒

方劑名稱 柏脂醞酒
藥物組成 煉成柏脂10斤(研為末,煉如松脂法),糯米1石,細曲15斤,石灰1石。
處方來源 《聖濟總錄》卷十八。
方劑主治 大風癩。
方劑功效 生髮,堅眉鬢。
用藥禁忌 忌觸外風冷。其米泔及槽不得令豕畜食。
製備方法 先炒石灰,以木札著灰中試之,火出為度,以地骨皮銼5斗,以水1石5斗,煮取9斗半,去滓,以淋石灰三次澄,以灰汁和曲與柏脂粉拌米,用外、米、曲、柏脂粉多少,一如常醞法,次於淨器,著曲、米、汁、粉在內,封28日,開壓去滓,取清酒。
用法用量 每服5-7合,常令酒氣相接取效。

制可可脂

製法:用冰醋酸法從柏脂制類可可脂,以精製烏柏脂或未經“三脫”(脫酸、脫色、脫臭)烏
柏脂為原料,加熱熔化後,放入0.8~1倍的冰醋酸和乙酸異戊酯,一次恆溫結晶,過濾分離得濾液加入小於15%的植物油,再次恆溫結晶,將結晶熔化分離,所得類可可脂油層回收溶劑,經“三脫”,即得精製類可可脂產品。所得含低熔點組分的有機溶劑層,再結晶後升溫熔化。分離出低熔點組分,回收溶劑,經“三脫”,即得人造奶油
柏脂樹柏脂樹
要求:一種類可可脂的製備方法,以天然油脂為原料,加入有機溶劑,攪拌均勻,一次恆溫結晶,過濾分離得濾液加入植物油,二次恆溫結晶,將結晶熔化分離,回收溶劑,冷卻結晶。
特徵:以精製烏柏脂為原料,加熱至60~70℃熔化,加入0.8~1倍的冰醋酸和乙酸異戊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