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永華(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柏永華,1948年2月出生於北京市崇文區一個工人家庭。回族。

柏永華從小就受到良好的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她在上學期間,學習刻苦,關心同學,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在生活上,養成了艱苦樸素的好作風。她以雷鋒為榜樣,樂於助人,經常幫助鄰居和同學做好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柏永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北京市崇文區
  • 出生日期:1948
  • 逝世日期:1971
生平,評價,

生平

柏永華的母親1960年得了腦血管痙攣病,癱瘓在床,4年後去世。柏永華家中兄妹5人,她是老二,哥哥在外地,只有父親一人工作,生活比較困難。但她克勤克儉,總是把家裡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她不講吃,不講穿,從不亂花一分錢。在柏永華的鄰居中,有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因為年歲大了,又是纏足小腳,行動很不方便。每次洗澡,都是由柏永華在她家裡掛個桶,幫她淋浴。她扶著老人進進出出,灌水擦澡,一點也不嫌麻煩。連老人的兒媳婦也說:“永華照顧老人比我想得還周到。”
1965年9月,柏永華回響黨的號召,和同學們一起,積極參加修建京密引水渠的勞動。她在勞動中,從不叫苦叫累,把沉重的沙泥一擔一擔地往坡上挑,肩膀壓腫了也不休息。當時,有的同學由於體力消耗較大,覺得飯菜不夠吃,她就把自己的一些飯菜讓給同學吃,受到同學的好評。
柏永華上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當時停課,她也只好呆在家裡。1967年夏天,她和幾個同學一起到崇文區織布廠參加勞動。在工廠勞動期間,柏永華熱心幫助同志,遵守勞動紀律,受到了工人師傅的稱讚。柏永華有個鄰居叫王秀英,上班的地點和她勞動的工廠緊挨著。有時柏永華和王秀英一起上中班,柏永華10點半下班,王秀英11點下班。柏永華下班後,就主動跑去幫著她一起乾,下班後兩人結伴回家。為了使王秀英不因家務事的拖累耽誤了上班,她經常幫助王秀英掃地洗碗,收拾屋子,王秀英很受感動。
1970年6月,柏永華來到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某部三連。對待工作,她總是那樣勤勤懇懇,埋頭苦幹,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這年秋天,連里蓋土窯缺少工具,她就拿出自己的臉盆,讓大家裝泥用。冬天,連隊吃水的山泉旁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同志們挑水,一不小心就會滑到水裡去。她就一次又一次地扛起鎬頭去刨冰。手凍僵了,虎口震裂了,也滿不在乎,直到把冰渣除盡,用乾土蓋上,才放心地離去。在連隊的營建工作中,和泥最髒,她就去和泥;挑水最累,她就去挑水。有時,一個同志剛挑起水桶,她馬上便搶過來。可是,每當別人要換她的時候,她卻總是笑著說:“行了,行了,我還有勁呢!”一天深夜,呼呼地颳起了“白毛風”,寒氣逼人,同班蘇春萍的胃口一陣陣絞痛,剛剛值班回來的柏永華,沒顧得暖和一下冰冷的手,就為蘇春萍請醫生送藥,守在蘇春萍身邊,半宿沒合眼。
1971年4月15日。清晨,東方剛剛露出一線微明,柏永華就起床了。她像平常一樣習慣地捅開爐子,給同志們燒好水,把屋子裡外打掃得乾乾淨淨。為了不耽誤工作,她總是提前上班。
在她們駐地的東北面,有一塊3700畝的耕地,地里擺著五堆麥種,東面是山坡,山坡下是一片凹地。中午吃飯的時候,柏永華來到地北頭,換其他同志回去吃飯。
下午3時許,西北方向突然著火。剎那間,火勢駕著狂風,翻過山包,越過凹地,兇猛地撲將過來。烈火吞噬著草原牧場,威脅著幾千斤麥種。柏永華猛地站起來,迅速將拌好的麥種裝入麻袋。這時,她後面幾步遠的地方就是耕地,那裡沒有草,火燒不到,完全沒有危險。但是,她為了保護麥種,保護草原牧場,沒有後退半步,而是手提麻袋,迎著烈火沖向前去,猛烈扑打,想截斷火路。正當她扑打從西北方向燒來的烈火時,一陣北風颳來,火舌又朝耕地捲來,熊熊烈火將柏永華包圍了,烈火越燒越旺,一丈多高的火舌,燒得大地通紅。柏永華東撲西打,頑強搏鬥。手裡的麻袋燒光了,她就脫下棉衣。棉衣燒完了,她又脫下絨衣。她就是這樣扑打著,和烈火搏鬥著……當同志們聞訊急速趕到時,烈火已經奪去了柏永華的生命。她犧牲時年僅23歲。

評價

為了表彰柏永華的先進事跡,當地政府批准她為革命烈士;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給她追記一等功;她所在單位的黨組織根據烈士生前的志願和表現,追認她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