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皇家博物館位於柏林自由大學校園內,是德國17個國立博物館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柏林皇家博物館
- 類別:歷史類
- 地點:柏林
- 開放時間:1918年
發展歷史,毀壞重建,與中國,建築布局,
發展歷史
毀壞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柏林變成一座廢墟,柏林皇家博物館也遭到徹底毀壞,超過90%的藏品被蘇聯軍隊作為戰利品拿走,存放在俄國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博物館。後來經過反覆交涉,俄國只歸還了其中的300件文物,更多的還未能回到德國。戰後經過重建,柏林東亞藝術博物館由小到大,終於形成了現在的規模。1992年,該館將遠東藝術收藏品集中到一起作常年展覽。其所藏1.2萬件亞洲文物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其中,規模雖不算大,但也有自己的特點。
與中國
柏林皇家博物館的第一批中國文物是由清朝皇家代表送去的。1900年,中國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德國駐中國的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殺,為避免事態擴大,清政府於1901年特派醇親王載灃到德國謝罪。醇親王隨行帶了許多珍貴文物,想以此為禮物送給德國皇帝。沒想到德皇威廉二世並不領情,拒絕接受。醇親王沒有辦法,只好將這些文物分贈給德國的各大博物館收藏,它們遂陵兆去成為德國博物館收藏中國文物的基礎。1924年,柏林皇家博物館開闢了專門展館陳列來自亞洲的文物。
清朝大臣端方(1861~1911年,曾任湖北巡撫、江蘇巡撫、應協兩江總督等職)1906年隨中國政府代表團在歐洲考察時特意來柏林博物館參觀,並在這裡偶然發現了北涼沮渠安周造像佛寺碑。這塊石碑刻於十六國時期的北涼承平三年(445年),碑文盛幾埋協乃贊當時河西地區的世家大族沮渠氏篤信佛教的事跡及建寺功德。19世紀後期在新疆出土,後被文物商運出中國,幾經倒手,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賣給柏林博物館。端方看到這個石碑時大吃一驚,他是個金石學家,了解這塊石碑的珍貴和重要,因而要求拓印。在博物館方面的配合下,端方拓印了一張另四分之一張拓本帶回國。沒有想到,現在該拓本已成孤品,因為原碑在1945年後就不見了,有猜測其已在盟軍對柏林的轟炸中毀掉了。魏志強館長說這塊石碑當初也許是在柏林皇家博物館裡保存的,也許是在德國民族博物館店凳遙循里保存的。柏林皇家博物館當時的檔案沒有完整保留下來,所以他不知道這個情況。對於因時間倉促而未完拓的第二張拓本,他表示惋惜,說如果當時多拓一張,現在就可以借去展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