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症又稱枯草熱,是一種因吸入外界花粉抗原而引起的春夏季過敏性疾病。近幾十年來,花粉症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甚為流行。花粉症與西方現代化程度的提高,環境綠化普及,空氣污染的日趨嚴重不無密切關係。大多數學者認為,體質的特異反應性,環境污染,花粉產量的增加和氣候變暖會導致有害健康的“花粉症”。引起花粉症的常見的花粉是草花粉、禾本科植物花粉、白樺樹花粉、豚草花粉、牆草屬植物花粉、橄欖樹花粉、油菜和葵花等的風媒花粉。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都市人口的上升,花粉類植物的大量培植,空氣污染的加重,花粉熱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
一般由風媒花粉所致,春季型由樹花粉(橡、榆、槭、榿、樺、三角葉楊、橄欖)所致;夏季型由園草花粉(狗樂草、貓尾草、香茅草、果園草、詹森草)和野草花粉(綿羊酸模草、英格蘭車前草)所致;秋季型由野草花粉(豚草)所致。季節性花粉症偶可由空氣傳播的黴菌孢子引起,因此本病有顯著的地理區域差異。
花粉症系Ⅰ型超敏反應性疾病,當人吸入花粉後,會刺激機體產生IgE類抗體,使機體處於致敏狀態,當機體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會刺激IgE與肥大細胞、嗜鹼性粒細胞上的IgE受體交聯,刺激其活化,活化的細胞脫顆粒,包括組胺、激肽原酶等生物活性物質,使機體發生過敏。
花粉症主要臨床表現是在花粉的高峰期,主要是春夏季出現經常性鼻癢,陣發性噴嚏,大量水樣鼻涕,鼻塞,嗅覺減退,雙目瘙癢,畏光,灼熱,流淚,或眼瞼腫脹,有時上齶部甚至外耳道、頸項部皮膚都有發癢的感覺。其症狀主要表現在鼻眼部,症狀通常在早、晚較重,或一接觸花草植物,或在熾熱的陽光下突然發作,嚴重者發作時伴有咳嗽及呼吸困難症狀。有遺傳過敏體質的患者,除本病外,還可同時或者先後患有食物過敏、濕疹、支氣管哮喘等過敏性疾病。
花粉症可以根據患者病史提供的發病季節和地區,然後通過特異性檢查予以確證。
特異性試驗最常用的是皮膚試驗。如果皮膚試驗顯示陽性反應的花粉與病史提供的發病季節相符合,基本上就可確定該花粉就是患者的致敏花粉。如果皮試的結果與預期的不一致,或皮試不能得出明確的結論,則需要進一步行激發試驗。除了激發試驗外,也可用體外試驗檢查花粉特異性IgE。
根據病史,常可提示變應性疾病的性質和致病的花粉。根據體檢所見以及鼻分泌物內嗜酸粒細胞增多有助於診斷,皮膚試驗可確定致病的花粉。
避開變應原即可減輕症狀。多數患者口服抗組胺藥可緩解。如因這類藥物有較強的鎮靜作用,可改用無鎮靜作用的抗組胺藥。局部治療也是一種方式。常將擬交感藥與抗組胺藥聯合使用。口服擬交感藥可使血壓升高,故有高血壓傾向的患者若無定期監護,不得使用。
若口服抗組胺藥效果不佳,可鼻內噴霧4%的色甘酸鈉(用指壓泵噴入)。色甘酸鈉預防症狀發生,較之緩解急性症狀更為有效。但色甘酸鈉價昂且只能減輕鼻部症狀,通常不作為治療花粉症的首選藥物。
若抗組胺藥治療未能緩解症狀,鼻內噴霧糖皮質激素常可奏效。當症狀出現緩解時,減少劑量至可耐受。當按所指的方法套用時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很少。嚴重頑固的症狀可能需進行全身短程皮質類固醇的治療。
若不能避免過敏原或病人難以耐受藥物;或整個季節需全身套用糖皮質激素,建議用過敏原免疫治療。